由生活习惯的改变谈课改
(2023-07-30 18:54:54)
由生活习惯的改变谈课改
我们从小都接受着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教育。那么究竟有多少人养成了这个习惯呢?为此我对我校师生进行了访谈,结果是这样的:能做到早晚刷牙的教师不到20%,学生不到10%;选择早上刷牙的师生都超过90%;能做到饭后漱口的教师不到10%,学生不到5%;正确的方法刷牙的教师占45%,学生占15%。针对这个统计数据,我进行了询问?你知道你刷牙的方法是错了吗?啊!是错的,我一直都是这样子的。你觉得早上刷牙和晚上刷牙那一个更好一些?刷牙和漱口那一个更重要一些?那想过这样一个无聊的话题,大家不都这样子做的吗?
那一个没想过?那一个一直以来都这样?这些人如果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纠正的话,到死那一天他都不明白自己这一生在做着一个自认为良好的而实际上是错误的行为,那他真是死不瞑目。那造成他们这样的行为源自那里。这个习惯其实是从小家里就开始教育,这个时候教育人是否具备正确的行为是很重要的,估计这些人的父母对如何正确刷牙是不懂的,然后把这种错误的方法教给了他们。到了求学阶段,教师只是口头强调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而没有对其行为是否正确没有关注,因为在老师心目中这些行为他们的父母早教了。成人后,由于这个行为已经重复的二十年基本也算是根深蒂固了,根本就没有去怀疑这种行为的错误性。当有人对其行为提出质疑时,他是不会接受的,然后通过科学依据在征得他认可的情况下他才有了改的意识,可过了一段时间他改了没有,给你的结果可能很失望,问为什么?习惯了,做完了才知道要改。于是得出一个结论,形成习惯的时间越长,改掉这个习惯的阻力就越大。
然后来看看我们提了12年课改,事实上又有多少人入脑入心。那些所谓的专家们今天一个说法,明天一个观点搞得人晕头转向。课改是必须的,是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老师们也认可这种观点。但事实上要达成课改所要求的目的还需要很多主客观条件,如果一味地从老师下手而不顾及完成课改所需要的其它条件,这敢说这样会是失败的,这是上层建筑的事我不便多谈。再来客观地看待我们每一个正在履职的教师现在专业素质。他们当初所接受的教育学及教材教法与课改要求有差距的,也就是说他们接受不很完善的专业教育。入职后又有几个学校是专门在对他们进行培训合格后才上岗的,这时他们从自己的模仿或从别人那里学到一些形成自己每天胜任的教学技能。这时我们思考他们这种形成的教学技能又有多少科学、合理性。形成自我的教学技能后就每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为种行为惯性越积越大。新课改理念一来就横扫以往理念,而各级专家也没有拿出让大家信服的做法来,于是在行政命令下大家来进行改变。教了几十年那能说改就改的,上课前想的要以学生为主,一到了课堂就走入以往的轨道,课后一想怎么又是原来的呢?时间一长,领导以为老师没有认真转型,而老师会冤屈我很努力了,可就是改不了。
课改肯定要改,就是刷牙的方法错了要改一样,这是一个需要外力和内力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最后只有通过内力才能真正改变。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