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2023-07-28 09:25:59)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会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马上就要听课了,可老师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就是我们上课用的奇数盒和偶数盒里的卡片少了一些,刚才有人说他跟我们开玩笑呢,把卡片放在了大家的抽屉里,你能帮老师找出来让它们回家吗?

  2.同学们找卡片并放回盒子。

 3.师:同学们不仅帮了老师一个大忙,还顺便复习了一下奇数和偶数,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

二.学习新课

(一)课件出示小船主题图。

 1.师:现在长江上有一只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往返。

  2.出示问题: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

 3.师:同学们先不要着急回答,拿出折好的小纸船,以课桌为河做游戏,把靠近自己身体的那条边当作南岸,把对面的边当作北岸,一定要记住船最初在南岸,摆渡11次后,结果怎样?自己试试!

  4.学生尝试。

 5.师:那如果没有小船,能不能找到一些方法比较直观清楚的表现出船摆渡多少次后的位置呢?可以分小组研究研究。

  6.小组研究并汇报结果。

 7.师:如果是摆渡100次、1000次、10000次,用数的方法、列表法或是画图法还方便吗?那小组讨论一下:通过我们刚才的探究,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结论?

 8.出示问题: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你们为什么能这么快说出来?

  (二)课件出示杯子主题图。

  1.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学游戏也是关于数的奇偶性的,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翻杯子的游戏。

  2.课件出示杯子主题图。

  3.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纸杯,同桌一组,一个翻杯子,一个数,看看结果是什么?

  4.学生回答。

  5.师:你们在数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6.师:自然数奇偶性很有趣吧?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今天谁愿意当一回小老师来考考大家?

  (三)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

 1.师:刚才的两个活动,同学们表现的真棒,老师打算送你们一些礼物,同学们想要吗?那就要看看你们的运气了。

  2.课件出示,并宣布游戏规则。

 3.游戏开始。部分学生按规则抽取卡片,并将卡片上两个数相加的算式写在黑板上,上来的同学无一人获奖。

 4.引发思考: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是你们运气不好,还是其中隐藏着什么秘密?

 5.发现规律。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发现其中的秘密: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两个偶数相加和也是偶数,如此抽取卡片,永远无法获奖。

 6.举例验证。偶数除了箱子里的这些以外还有很多,奇数也不是只有这几个,那么除了这些数以外,任意两个奇数或两个偶数的和是不是都是偶数呢?请同学们任意写出两个偶数或两个奇数,然后把它们相加看看结果是什么数?

 7.修改游戏规则。同学们已经发现了不能获奖的原因了,那么你能不能不改变盒子里的数,不改变中奖条件,重新设置抽奖方式,保证你们能够一定能获奖呢?学生试着回答。这样设置到底行不行呢?我们请同学上来试一下。这次上来的同学都中奖了,这是为什么?你能不能举个例子验证一下?

  8.齐读三句话。

  (四)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通过同学们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奇数和偶数的奥秘,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研究的数的奇偶性。下来能不能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呢?

1.清早,我们班王甜第一个走进教室去开灯,结果灯未亮,于是她自言自语地说了声“停电了”。不一会儿,同学们陆续来到教室,看到教室光线有些暗,都下意识伸手去开灯。请问,假如我们班51个同学每人按一下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还是关闭的?

2.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五)指导看书。

(六)扩展延伸,巩固所学。

    同学们,这节课快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呢?大家说的都非常好,今天我们探究的是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那么减法中呢?乘法中呢?数的奇偶性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究好吗?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