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思》

第二十四章
——时空的属性就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它将灵性缺无的物质雕塑成了智能的人类
——时空的本原及属性决定了宇宙的两个世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存在及其规律
——人类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体;人是处于生物与神交界的一种智能生命;人是具有“神魔”二重性的生命体
——智能的生命——人类成了宇宙中宏大物质演化过程的一个最大的受益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我心即是宇宙”
——集智能与道德于一体的人类,将能够实现对于时空真正的、全面的认知与超越
——人类的意识可以在“虚宇宙”的“虚时间之维上”随意地“遨游”!
——私爱是道德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大爱无边”是道德这种表现形式的一种升华
——自从人们站起来思考之后,思考活动逐渐地将生命雕琢成了人类;思考将人类引领到了今天的境界;思考同时也将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必死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与痛苦
——人们常常以自身或个人的私欲和好恶来把其它生命或事物划分成“好与坏”、“是与非”
——道侧重的是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而德则是人类高尚理性的体现
——道德:对于自然(宇宙)和生命的尊重。
——智慧:对于自然(宇宙)和生命的认知。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象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象一个天神!”
“人是一个撑杆,架于神与禽兽之间”。
…… ……
时空的属性就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它将灵性缺无的物质雕塑成了人类。
人类的完美程度的确是太高了!以至于人类对自身的完美都感到十分惊叹!
自从人类出现之后,关于自身和自然的思考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一生。人类的认知在穿越了无数的迷茫和曲折之后,正在向着生命在时空中真正规律的线性逐步地靠拢。
一、
玄奥的宇宙是物质和精神之源。时空的本原属性决定了宇宙中包涵着物质和精神两个世界的玄奥规律。
混沌、空间、演化、有序的相互融合,创造出了本四维时空中的各种粒子、物质。演化是我们这个宇宙永恒的主题。各种粒子、物质在力和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物质宇宙中的各种秩序。
物质聚合成了星体,星体和星际间的气体尘埃构成了星系,星系是宇宙宏观上物质存在与演化的基本单位。
我们的宇宙是超级时空中的一环。
超新星的暴发创造、抛洒出了构成生命体所必需的重元素物质。
借用中国的五行理论来说,宇宙创造物质的顺序应该是:火、土、金、水、木。(火-能量;土-轻元素;金-重元素;水-化合物;木-生命)。
在银河系外围有一颗普通的恒星——太阳,在这颗普通的恒星附近有个小小的行星——地球,时空在这里集结了无数的幸运与巧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球上特殊的环境当中逐渐地孕育出了生命。
生命的出现深深地改变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地球逐渐演化成了广漠的宇宙之中的一处“生命的圣地”。
生命是宇宙中能动的物质演化系统。绿色生命的出现,打通了生命同恒星之间生命能量的通道,绿色植物的出现为生命的进化开辟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道路。生命的出现,使得那些通过星体需要亿万年才能完成的物质演化过程,在生命体内变成了“瞬间可就”。
生命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充满了灾变与幸运的过程。灾变和幸运是自然界雕琢生命的重要手法,随着生命的不断高级化,生命能动的自我选择逐渐成为生命进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生命进化过程当中的那些“极强者”,是当时这个时代的主导和代表者,但它们往往也会钻入进化的“死胡同”。那些处于相对弱势而又勇敢顽强的“隐忍者”往往会获得超越性进化的机会。——“强者主导,隐忍者超越”!
生命如同自然之神的珍珠衫,生命体便是上面的颗颗珍珠。
生命对于宇宙属性感应、感悟的不断积累——时空对于生命的不断雕琢,最终在宇宙当中出现了拥有智能的人类。
人类的出现,在宇宙间实现了从物质到精神的飞跃。
人类及宇宙万物都是时空属性的“产物”;人类及宇宙万物都是时空属性的表现形式;人的精神(灵魂)是宇宙大道的感应。
星体、星系是宇宙的物质方面表现形式;灵魂、意识是宇宙精神方面的表现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是人们认知过程当中真理的一个层次。从超越物质和精神的角度来看,宇宙当中的物质规律、生命与精神法则是时空属性的两种反映形式。物质过程是对于时空属性的机械的、规律的反映。精神过程则是对于时空属性能动的反映和概括,精神活动终将实现对于时空物质过程的超越。集智能与道德于一体的人类,将能够实现对于时空真正的、全面的认知与超越。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些许的幸运无数的和劫难,地球人类是宇宙当中智能生命的一种……智能的生命——人类成了宇宙中宏大物质演化过程的一个最大的受益者。
人类也宇宙交响乐——宏大的物质演化过程的知音。
人类的意识便是一个个“虚宇宙”!更进一步地说,所有生命的意念和行为都是宇宙特征在生命界的种种感映。只不过是层次上有高有低、方向上有正有偏。“虚宇宙”是众生对于宇宙认知信息的集成。
经历决定进化,思考决定进化。——人类之前生命的进化是以经历(机遇)为主来决定方向;人类出现之后思考(追求)对于进化方向的促进作用则逐渐地占据了主导。
时空赋于了万物灵长的人类一种“特权”,那就是允许智能的意识可以在与时空相对应的“虚时空”当中自由地“出入”。人类的意识可以在“虚宇宙”中的“虚时间之维上”随意地“遨游”!
宇宙的“人存特征”在地球之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切演化似乎都是为了有利于人类的出现而存在。
宇宙将其神圣、灵性集加于人身,人类则应当自爱、自强,担当起践行时空之道的使命。但很多时候人类难以做到自爱、自强。蒙昧和贪欲是人们偏离时空之道的根本原因。
适当的私欲是自然赋于众生跋涉时空的“舟履”。众生既要在乎这个“舟履”,又不要过度地留恋于此。没有这个“舟履”,则难以构万物、聚星体、成众生之身躯……生灵就不可能获得跋涉时空和生命长河的载体;过度地留恋于此,则往往会使得众生陷于“封困”的境地。
贪欲,也是人类的自然之性。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的进步一是觉悟的结果,二是人类私欲的相互“碰撞”、作用、平衡的结果。
适当的私爱也是时空的自然之道,私爱也是仁爱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其真谛应是:以众生(物)之私而致时空之公!
私爱也是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大爱无边”是道德这种表现形式的高级境界。
动物之间也有关爱,人类的出现使得“爱”发展到了高的境界。
——爱:是生命体对于其它生命个体、或事物由衷的关怀和无私奉献。
爱的初级境界是:欲趣、喜好、给予(小爱、私爱);爱的高级境界是:尊重、无私(大爱、博爱)。
世俗的芸芸众生犹如原野,圣贤者如同芳草芝兰!
无穷大和无穷小都是超越物质宇宙的两种途径;白痴和极智的贪欲是对于蒙昧的殊途同归。
人类曾经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是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银河系也有它的物理中心……但它们都不是宇宙的中心。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地球就是宇宙的一个中心”。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智能有人类在地球上的存在。地球是宇宙中智能的一个中心!地球是精神与物质能够实现完美统一的一个中心!
追求精神上的超越,或向一团物质的状态的堕落,是人生的一个根本问题。
其实,人类在物质层面上对于宇宙的改变实在是太微乎其微了,因此过度的物欲追求是一种“舍本求末”的行为。人类同物质宇宙关系的真谛应是:认知、假于、共鸣、超然。
构成人类躯体的材料来源于星体的加工,而精神则是生命体对于时空属性不断感应、感悟积累的结果。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众生的形体也是对于宇宙存在状态的种种反映(宇宙当中物质、星系的分布状态如同一个人体的形状;物质、星系的分布如同经络……)。
如果没有灵尚的精神世界,浩大的物质宇宙存在与演化的意义将会何在?
二、
自从人们站起来思考之后,思考活动逐渐地将灵长类生命雕琢成了人类;思考将人类引领到了今天的境界;思考同时也将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人类通过人性的思考、人性的约束和人性的行为将自己塑造成了智慧与道德的灵长。
人类的思考是围绕着以生存为主线的原始思考逐渐地发展起来的。人类更高一层次的思考是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
在人类的思考过程中,大脑的超前进化与滞后的认知之间存在着差异,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便在人类的意识之中产生了迷信。自然力量的宏大与人类自我感觉的渺小之间的反差,便在人们的意识之中产生了“神灵”,来填补这种反差。
人类思考的结论不管正确与否,都是时空属性在人类意识当中的反映。人类的观察与思考是同宇宙相互融合交流最为便捷高效的一种途径。
动物的行为主要是靠本能来支配的,人类的行为则主要靠思考来引导。
人类刚刚出现时候的思考,是一些围绕眼前的、原始的、低等的思考行为。随着时光的推移,人类的思考活动逐渐地跨入了高级思考的境界。这种超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表现在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认知层次方面;另外一种表现在人类的哲学思考方面。
人类的哲学思考起源于人类对于自身和自然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存在的渊源、存在的意义、前进的方向和未来……
这种深层次的思考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语言、文字的出现和使用,加快了思维和智慧的发展进程。
经历(环境)决定进化;思考(行为)决定进化。在生命进化的低级阶段,经历(环境)起着主导的作用;在高级生命的进化阶段,思考(行为)逐渐地占据了主导的位置。
在这种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人们会得到一些正确的结论,但很多时候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在许多时候,思索结论的正确与否并不是显得那么绝对地重要,关键是人们通过对于这些结论(包括错误的结论)的认可,进而形成了社会的秩序与合力。就此而言,在人类的思索过程中,很多时候一种超越“是与非”的高级生命活动。
——我思故我在(思考决定人类进化);我在故我思(使命)!
三、
对于全体人类来说,关于“生与死”的思索,无疑是最能深度触及灵魂的意识活动之一。
——“生和死,便是问题的全部”。
生与死是自然的法则。
死亡是万物轮回、发展、进化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死亡是灵性的时空之道对于“尘质”(物质)躯壳的离却。人们在有些情况下视金银珠宝、星体万物乃至生命躯体都为“尘”。“尘”在此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俗浊,一是微小。
生死是众生痛苦的本原,是“欲得”与“宇宙空无属性”之间存在强烈反差的体现。这主要表现在: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必死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极力追求“如意地活着”与现实当中诸多无奈与阻碍之间的矛盾;贪欲和自然之道——宇宙之“公”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一己私欲和天下利益之间的矛盾……
欲望是生存的本原力量;欲望也是痛苦的源泉!欲望是痛苦之源:自身的欲望与现实与“空无”之间的反差;所有众生欲望的伤害。
生死的思索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进化的重要力量之源。人类对生死思考的发展历程,也是同对于自然、自身、生命的思考不断融合的过程。同时这种思索活动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人类关于自然、自身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探索之中。这种强烈的、深度的、持续的思考活动形成了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类对于生死的思考和对于生死的迷茫,也是神与宗教产生的重要因素。——“神”的出现,填充了发达的认知器官(大脑)同低等认知之间的落差。宗教、神也是人类走出荒蛮、穿越愚昧的“平衡器”或思想支撑。
——神:宇宙中本质规律(天道)的代表者——信仰的寄托者;圣:天道的觉悟者;贤:天道的践行者!
死亡对于众生来说,也是一种最彻底的公正!死亡实现了生命自然的、公平的回归与净化。
很多人往往会在生命的尽头会得到深度的、高层次的感悟。假如让他们能够有重新选择人生的道路的机会,绝大多数都会有不同的选择与设计。
人人都是生来的,人人都会死!这激发了人们敬天地神灵、尊长的种种行为!这在今天被视作迷信的行为,而在当时却是人类对于禽兽行为的一种超越。
人类的生死历程,是来自宇宙、回归宇宙的过程——包括精神、物质的躯体。
生死的思考进一步激发了人类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态度、人生的道路(行为方式)……这些思考逐渐地将人类带入了一种新的境界——道德的境界。
四、
随着人类意识活动的发展,在人类的思想意识当中逐渐有了是非、善恶的观念,生命体的高级代表——人类也就逐渐由“道”的境界进入了“德”的境界。
由“道”至“德”是一种文明的进化,同时也许是“道”的一种分化或退化。
“道”,就是“自然之道”、“自然法则”。“道”的本原是宇宙万物存在与演化的自然规律;“道”也是对于自然法则的遵从。宇宙万物皆有其“道”。道的内涵是:一切事物的存在皆有其必然性、规律性。
存在是万物之本。动物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存在(活着、延续),这便是最朴素的“道”。存在,就是延续和发展的基原。
低等生命的“道”往往是通过其本能来体现的。低等动物的本能也是生命对于宇宙属性感悟的积累,是跨越生命个体时空的一种感悟积累。
“道”的本性是“自然”,它没有“好坏”与“是非”之分。比如说在“自然之道”面前,你不能说“人吃羊就正确,狼吃羊就是错误”……
羊吃草可能是对于其它植物的一种的某种帮助,狼吃羊是对于植物生命的一种放生,虎吃狼是对于羊的放生……
“道”的本质应该是“全面的、公平的、无私的”,而“德”的出现则是在“道”的“自然中善”被打破之后。这种“自然中善”的打破主要体现在:人类过分地强调自身的重要性,以人为本——人类的片面之私的突显。人们以自身或个人的私欲和好恶来把其它生命或事物划分出了“好与坏”和“是与非”。于是,世上便有“好人”和“坏人”之分、“狼虫虎豹”也便成了害人、邪恶的象征了,而实际上它们也都是宇宙的“杰作”。
人们的是非标准并非都是公正合理的。是非出现之后,人们便不得不经常处在“是非”的风头浪尖之上了。——此“非”便是一“是非”,彼“是”亦是一“是非”,无是、无非也是一“是非”……
“德”出现之后,便成了人们划分“善恶、是非”的一种重要标准,同时也成了人们自我约束和引导行为的规则。
人类好恶的彰显,打破了自然之道——打破了自然已有的规则与平衡;随着人类能力的强大,人类的活动逐渐地影响到了其它生命的生存;道被打破之后,德的重要性也就显现了出来。
“道”和“德”是人类高层次的道德标准,但是它们同时也存在着“笼统的”、“操作性差”的一面。于是人们逐渐地将道德标准进行“细化”,从而来加强它们的“可操作性”。这种“细化”现象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表现的尤为有特点。人们将道德的标准分成了“道、德、仁、义、礼、法”等各种标准。这种标准的排列体现出的特征是:层次上递减,操作性增强。“道、德、仁”,是自觉行为;“义、礼、法”是行为上的种种制约。
“道”的本原是“自然、有道、公道、无我”。
“德”的本质是“尊重”。它体现了对于万物之“道”的尊重。
“仁”的精神是“关爱”。既然尊重,那自然就更能关爱了。
“义”的主旨是“正义、帮助”。维护“义”的常用手段是惩罚,甚至是杀人。它同时往往也会带有狭隘的一面:人们为了获得局部的利益而“结义、互利”,人们也常常为了大多数人的权益和规则而惩罚那些触犯其利益的“不义之人”……
“礼”的实质是“约束”。它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很具操作性的规范,同时它也将人们分成了各种等级,它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得到了合法化。“礼”存在着对于人性的压抑与扭曲的一面,但这对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则非常有效。它是人们相互关系之中的“润滑剂或甜蜜素”,它是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文明和素养的一种标志……
“法”是统治者利用手中的权利强制推行的社会规则。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最具操作性的秩序规则和行为规范。它既是实现对于人的权益保护的最为有效的保障措施;同时也是对于人最为具体的束缚手段;而法的制订往往主要是为了保护少数人的特权和既得利益……
“正义之剑、法律武器”……“义”和“法”很多时候便成了人类相互“刑伤”的工具。
民主与法律的结合使得“法”这个道德标准的层次得到了升跃!民主与法律的结合使得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尊重得到了最为有效的保障。制定出人道的、符合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意愿的、尊重自然和生命的法律,并能够自觉地遵守它,也是道德进步与回归的体现。民主是文明进步的标致,民主是道德的体现。
在特权社会当中,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被视作一种荣耀;在现代社会当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则是文明和道德的一种体现。
道毁而有德,德无状而有仁,仁失而行义,义不常而用礼,礼崩而论法……
道为德之本,德是道的表现形式;德是仁的高级境界,仁是德的表现形式……
“有道”就是尊重人性、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规律;“有道”实质上就是“有德”。
道的本质是宇宙规律;德是道的部分体现;仁、义、礼……是德的部分体现。
“亲亲”是众生对于生命最根本的尊重,是仁爱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形式。从整体上来看,它既有“私”的一面,同时也是“公(博爱)”的具体表现形式。“亲亲”,使得生命体超越了极端的私欲;“亲亲”的存在,使得每个生命都有了“被亲”的机会;“亲亲”的出现,使得生命能够关爱己身之外的生命,它是众生道德的源泉……
博爱是“私爱”的升华;“私爱”是博爱的表现形式,是博爱的分解。
道的毁坏主要表现在人类的“独尊”、“贪欲”等方面上。
这些道德与智慧的标准同人相结合,便形成了人们推崇的种种偶像:神、圣、贤、达、义士……
…… ……
从“道”、“德”……到“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道”的退化,同时也是宇宙自然之道的细化并与人类逐步融合的一个过程。人类一步步地变成了智能的、文明的生命体。人类将会通过道德和智慧实现对于时空大道的“回归”!
人类应该是“道德与智慧的统一体”!
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是它们生存的自然之道,而无所谓德。
道侧重的是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而德则是人类高尚理性的体现。
“存天理、灭人欲(过分的贪欲)”是人类向着自然大道归靠的一种说法。
现实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庸俗的所谓道德标准来束缚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从而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来服务。那些占据特权地位的所谓的社会精英在道德上往往执行的是双重标准——约束别人执行的是一种标准,而自己却常常会凌驾于道德之上。
文明进步的突破往往是通过对于原有道德标准的超越或“叛逆”来实现的。
关于道德和智慧人们有许多解释,而本质的解释应该是:
道德——对于宇宙、自然和生命的尊重。
智慧——对于宇宙、自然和生命的认知。
道是道,德是德;德即道,道即德。
道:自然、生命的本质规律;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中的本质规律。
德:对于这些规律的尊重。
道德:通过社会舆论、内心良知来敦促实施的行为规范。
有道,便是有德;有德方能有道。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