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初中教学与管理规范2
(2023-07-20 07:18:42)
第三篇
第一章
第四十条
1.生活有规律。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体育锻炼、休息和睡眠,按时作息。
2.科学用脑。上课前静坐1-2分钟,自我调整,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劳逸结合,动静交替,连续看书学习时间以40-60分钟为宜;注意交换脑力活动内容,如读写交替、文理学科交替等。
3.保护眼睛。不在躺卧时看书;不在走路时看书;不在光线太亮或太暗处看书;读写姿势正确,眼睛与书本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3厘米左右为宜;看书1小时后休息,向远处眺望几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第二章
第四十一条
1.学习计划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行动纲领。要想学习好,首先必须制订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2.学习计划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个人学习现状分析:主要分析个人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学习目标:重点制定出学期学习目标;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期末自查目标完成情况;具体措施:主要是改进学习方法、科学地安排可以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等。
3.计划留有余地,留出机动时间。经常自查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四十二条
1.预习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学期预习、阶段预习、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重点。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2.预习的具体要求:初步了解新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知识体系,作好知识上的准备;找出新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作出标记或记录,以便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清除疑点。
第四十三条
1.做好上课准备
(1)生理准备:课间到室外做轻松愉快的活动,不做剧烈运动。
(2)心理准备:上课铃响前1-2分钟,按上述“科学用脑”的要求进行自我调整。
(3)知识准备:可以通过预习来完成。
(4)物质准备:课前准备好课本、工具书、笔记本、练习册、文具等学习用品,以免课上手忙脚乱,影响学习的情绪和思路。
2.领会学习目标
认真领会学习目标的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唤醒并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
3.自学
(1)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边学习、边思考,充分发挥大脑的思维作用。贵在深入思索,切忌浅尝辄止,防止思想懒惰。
(2)学问结合。善于发现“疑点”,对思而不解的问题要记下,准备发问,问老师,问同学。
(3)手脑并用。边读书边作标记,对知识要点和重点用不同的符号勾划出来。对有些内容还可以在旁边作批注、写体会。
4.观察与实验
(1)观察。
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做到先全面观察,再重点观察;注意进行对比观察和重复观察;坚持有序观察和多角度观察。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必须认真、细致、准确,能抓住重点;善于捕捉特征和差异;及时进行整理总结。
及时记录。边观察边记录,记录一定客观、真实,切忌抄袭教科书或老师、同学的结论及臆造数据。
(2)实验
课前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主动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寻找实验原理与方法,预设实验方案,了解实验注意事项。探究操作:主动探究,积极操作,细心观察,及时记录,认真分析与归纳,乐于交流与反思;实验结束写出实验探究报告;实验操作规范,具有安全操作意识,遵守实验规则。
5.讨论与交流
(1)积极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倾诉。
(2)认真倾听,分享他人成果,对他人的观点,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有针对性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3)善于沟通,勇于合作,广泛地与同学交流对问题的认识与看法,共享学习成果。
6.答问
(1)老师提问时,凡自己能作答的问题,积极举手回答。
(2)举手和站立的姿势端正,合乎规范化要求。
(3)回答问题用普通话,声音宏亮,语言正确、流畅、条理清楚。努力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不照本宣科。
(4)到黑板前板书回答问题,书写工整、迅速。
(5)别人回答问题时,注意倾听,并做好补充或纠正发言的准备。
7.听讲
(1)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与老师思维同步。
(2)听讲的重点应是老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对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的概括,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3)注意力集中,学会记录与反思。
8.课堂练习和达标检测
(1)边练、边思、边记、边巩固。
(2)认真、独立、按时完成。
(3)如实汇报、展示检测结果。
(4)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偿学习与训练,完成当堂学习目标。
9.课堂笔记
(1)记录的重点是老师在黑板上列出的系统提纲,重要的图解和图表,重点内容和典型事例,解题的规律和方法,疑点和难点问题等。
(2)注意听、看、思、记结合。笔记只是辅助学习的一种手段,不能只顾低头记录,影响听、看、思。
(3)课后及时整理笔记,修正记录不准确的地方,使知识精确化。
(4)有些内容可记在笔记本上,有些内容可记在课本的边白处,学会用彩色笔在课本上做各种醒目的标记。
第四十四条
1.准备。先看书复习,再动手做作业。
2.审题。仔细审题,领会题意,弄清题目的类型、条件、要求,然后下笔做题。
3.做题
(1)准确:做到思路、表达、运算、结果准确无误。
(2)规范:严格按规定的格式书写,做到条理清楚、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3)迅速: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解题速度,提高做题效率。
4.检查。作业完成后仔细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1)逐步检查。即从审题开始,按做题程序一步步检查。
(2)检查有无漏字、错字。
(3)如时间允许,可采用重做法,看前后两个答案是否一致。
5.纠错
(1)作业本发下后,认真阅读老师的批改及评语。
(2)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是题意理解不透、审题有误,还是计算粗心、用错公式?是知识运用不当,还是解题思路有偏差?等等。
(3)建立《错题集》,这是弥补知识或方法缺漏的重要途径。
6.总结提高
(1)一题多解。每做一道题后,要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解法?
(2)多题一解。每做完一道题后,还要多想一想,这道题与过去做的哪些题目有什么相同之处?应怎样归类?
7.资料保存。注意整理和保存习题资料,在以后复习中使用。
第四十五条
1.课后复习
(1)尝试回忆:即所谓“过电影”。合上课本,回忆复述课堂所学内容。可自问自答,亦可同桌互问互答。
(2)阅读课文:既统览全文,又突出重点。可圈点勾画,在空白处记心得体会。这样,以后复习时即可“轻车熟路”,进入“书越读越薄”的境地。
(3)看参考书:有余力的同学,可看参考书,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视野。
2.阶段复习
(1)巩固记忆各知识点,弄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2)养成经常复习的习惯。每次复习间隔的时间可逐步拉长,而每次复习所用的时间可逐步缩短。
(3)变化复习方式方法,做到不同学科交替进行,各种方法(读书、做题、思考等)结合使用。
第四十六条
1.阅读课外读物。
(1)选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课外书籍阅读。
(2)写出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
(3)可在书上做各种标记。标记符号可自己规定。
(4)学会利用工具书。工具书是“无声的老师”。
(5)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中的图书馆、阅览室。
2.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参加课外兴趣小组、课外实践活动和科技活动,有条件的可在自愿基础上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青少年活动大赛。
第四十七条
1.正确对待考试,消除精神压力。
2.答卷时沉着应战,认真审题,先易后难,做后仔细检查。
3.认真书写,力求卷面整洁、美观。
4.遵守考场规则,做到诚实守纪。
5.考后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和自我分析,总结学习中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发展自己良好的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