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校长的新要求
1、校长要从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中走出来。应试教育体制是最简单的一种体制,它是功利思想主导下的一种产物,在这样的体制下,我们的基础教育功能发生了严重扭曲。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如果我们的校长仍然把升学率作为自己办学的最高追求,仍然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富用于少数人身上,必将违背高效课堂的价值追求,也必将我们的课堂成为一种“怪胎”。杜朗口中学改革的动因是为了解决“三学”问题,即:厌学、辍学和升学。在“三学”中“厌学”的问题不解决,其它的都不可能有保证,而解决“厌学”的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解放学生”,就是要做到,不但要重视学生的知识世界,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着爱、洋溢着情、体验着乐。杜郎口中学还有一个“饱含良知”密招,就是对教师的业绩考核只考核全班后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崔其升校长之所以敢这样做,就是因为他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对个人功名的漠视,同时,还因为他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要解决升学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厌学问题。
2、校长要从“请君入翁”式的行政思维中走出来。行政管理思维本质上讲就是一种“请君入翁”式的思维,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丑话说在前头”,工作中,校长们就这样想,要求明确了、任务具体了、考核细化了,你们做得不好,你们出了问题,你们进不了我的这个“翁”,受处罚、挨批评,那是你教师自己的责任。我们现在的学校管理很多都是这样的状态。如果我们细细想一想,就会明白,任何一项考核,至少有一半的人不能“入翁”,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半的人在考核中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虽然,这样的伤害在管理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要说的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用“科研的思维”进行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校长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把“问题当成发展的资源”,用科研的眼光看待学校工作中的问题,把校长的关心、帮助、智慧、理解和尊重表达出来,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的氛围,那些在考核中利益受损的教师,不但不会说三道四,反而会自觉地反思自己,改变自己。
在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教师们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当教师们苦于没有办法的时候,找到我们的校长,可校长也是一脸的茫然,教师们如何是好?
3、校长要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状态中走出来。这里,我首先明确两个观点:一是校长的做人境界和工作追求,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二是校长要想带出什么样的团队,则自己必须先变成那样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必须是一位有人格魅力、有远大追求、有远见卓识、有博大胸怀、有先进理念,能在工作中具有示范作用的校长。记得在上海华东师大培训时,有一位局长讲了一个案例:对一位拟任校长的教师进行考察,当这位教师三十多本的学习笔记呈现在考察组领导面前后,考察组当即决定,考察通过。考察组的意见是,这样一位勤学习、善思考的教师当校长绝对不会差。
建设高效课堂,教师们要学习、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如果没有校长的带头作用,教师们是不可能进入“学习、思考、研究”状态的。所以,校长必须以率先的勇气干改革,舍得下功夫,不厌其烦,不畏其难,把思路细化为措施;以争先的志气兴改革,乐于花大气力,不怕其苦,不惧其累,把要求转化为办法;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从具体问题、具体事情抓起,以精益求精,好中求优的态度坚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以雷厉风行,脚踏实地的品格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拓展,在抓落实中求发展,在抓落实中见成效。
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教育改革必须是零风险的。失败了,学校还可以继续生存,但是我们学生的学习机会不会再有。校长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牢固树立“无功便是过”的思想。
二、对教师的新要求
1、敬畏生命,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想成为好人的愿望”,并对学习有困难的、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保持“怜爱”之心,当这样的学生需要帮助、需要说说心里话的时候,出现在他身边的正是他的老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无知,相信生命的潜能,小心谨慎地呵护每一个纯洁的心灵。这里有一句话,我以为当教师的都应该牢记:在学生身上没有任何东西值得我们大惊小怪的,也没有任何东西值得我们严厉打击的。教师们要从对“难教的学生”是怎样形成的思考中反思自己的工作。
2、懂得认知规律,在认识学生的学习困难,编写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用学生的眼光观察问题、用学生的大脑思考问题、用学生的情感体验问题,对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表达等方面的规律都要有基本的认识,能恰当地利用一些资源和直观性材料来丰富学生的体验,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理解和相互联系的水平。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以此提高教师自身的影响力。在以自主合作为主要特征的高效课堂上,教师用什么来影响学生,主导学生的行为?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建立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里有一个常识:只有当教师成为学生无限信任的人的时候,教师才具体较强的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