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爱建学校 刘皓
一、根据字形,了解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先考考你们,(出示三个象形字)看,认识这三个象形字吗?
2、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3、师:从天门山三个字,想象一下天门山是怎样的?
4.师:你们没有看过天门山,仅从“天”“门”“山”这三个字中想到的,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大家看(出示课件注释1)天门山隔江相对,就像天设的门户,雄伟奇特。公元726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板:李白)经过天门山,留下了千古绝唱《望天门山》。(板:望)“望”是什么意思?
师:怎样的“看”是望呢?【向远处看】
师:对,你能读出远看的感觉吗?【评:大近了,近在咫尺。向远看把望读长】
二、以读求义,整体感知
1、师:那李白望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来读。听好要求,请你读三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第二遍,请你读出诗的节奏;第三遍,请你结合书下注释或插图了解诗句的内容。
2、指名读全诗
3、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师:真不错,这诗中有歌,诗中还有画呢。不信,你看,这《望天门山》一句一景,且是连环画。请大家快速默读这首诗,找一找诗中描绘哪些景物?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这幅图画的色彩?
三、举象悟义,以景传情
1、师:没错,李白就是这样一位富有激情的诗人,不仅我们感受到这高广辽远、明丽温暖的景,还让我们感受到这景是流动的。你能从诗中的哪些字、哪些词体会到景的流动呢?静静地默读,画一画这样的字或词。
生汇报【“中断”“开”“东流”“回”“相对出”“日边来”】(板书)
师:你发现了吗?正是这些动词,让这画活了起来,动了起来。我们也是在反复地读中,了解了诗意,接着我们还要去感悟。(板书:读 解 悟)
四、链接拓展
1、师:同学们,青山立在两岸,日边有一孤帆,如果在常人看来,这就是一处美景罢了,为什么李白却激动万分呢?(出示图片)老师来告诉你们,(出示课件)
4、师:闭上眼,你就是年轻的李白,你就是志向高远的李白,你乘船而来,只见:水冲山开,山阻水回,楚江敞开胸怀欢迎你,青山伸出手臂迎接你;更有那辽远的白帆奔你而来,更有那明丽的色彩因你而灿烂。自然的雄伟气势,心中的满腔豪情,于是,你提笔写下了,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师:是的,同学们,诗人李白借着眼前的这些美景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这样的表现手法叫做“借景抒情”(板书)。诗人杜牧也同样用了这样的手法写了这首《江南春》(板书课题),看看杜牧又借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
五、学习《江南春》
1、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这首诗,运用学习上一首诗的方法(指板书),来学习这首诗。
2、指名读诗。
3、诗中都描绘了哪些景色?
师: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这着诗。
六、总结
无论在哪个时期,古诗都有着独特的魅丽,是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下多读一些诗词,将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下去。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