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新浪青葱校园客服倾湮推荐此文首页
《中国孩子》:弟子规的最好诠释
形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常常以“浩如烟海”始,事实也的确如此。而万事总有第一步,正如“人之初”,《弟子规》就是这个人之初。《弟子规》虽然起之于清代——只是清代一个最高“学历“止于秀才的书生所作,但它在幼学蒙养上的地位却仅次于《三字经》,由此可见它确是极为优秀。在今天中国普遍漠视传统文化,而有识之士也发现了这个巨大不足的大背景下,重新正视《弟子规》可能正当其时。
刚好最近有看到 “大型中华传统文化德育工程”中的一个新作品,即《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之《弟子规》,顿感欣慰。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都遭受普遍质疑的现状下,更新鲜活泼的教育形态的推出,尤其是对传统教育中更优秀内容的再现,将非常有助于当代青少年教育缺憾的补足,并启发更多教育工作者来进行实践方面的探究。
有教育界人士曾对《弟子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突出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他指出:“孔孟学说之根本落实於《弟子规》,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其枝叶花果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见解,这个观点既道出了《弟子规》本身在蒙学内容上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当代青少年教育的根本性,如《弟子规》中的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等等说的是做人的根本原则,而其“有余力则学文”,指的是教育方针,就是德育为先。
情景剧《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之《弟子规》部分是以民国时期一家私立学堂为核心,讲述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故事。其中主人公学堂先生王大智通过结合身边事物教孩子们学习《弟子规》,孩子们在一件件妙趣横生的事件里逐渐获得人生的第一桶真金。王先生除了教书还要帮助身边人解决生活矛盾,并运用《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改善大家的关系,熏陶大家的情感,让《弟子规》的精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陶冶着小社会。王大智在教书过程中也逐渐体会到思想文化对振兴民族的重要意义,重新找到了生活方向。
由此可见,这部儿童情景喜剧的意义并不只在于“蒙学”,不至于让小孩子初通人理,而是学以致用之学,而是为人先正德之学。
它不仅启蒙着儿童,也启蒙着家长、相邻,是一门社会自我修励志、矫正的大课堂。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弟子规》阐述了人生的第一步,而《弟子规学堂》则是以喜剧艺术形式寓教于乐,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来对正确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以动作化的表演风格,将人生道理以平面、简单、直观、形象、滑稽的特征展现——亦即,以最生活、最生动的,融合现代元素,老少咸宜的方式,将最根本的精髓渗透给大家。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在画面上有着水墨画的写意风格和诗化意境,无论是艺术上的雕琢,还是切合少年意趣的观赏性,都很有深意,很有心意,很有创意。
中国自古以来的每朝每代都十分重视学习传统文化,“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来说,就是要以传统精髓来克服自己的自私自利之心,达致和谐境界,从民族和国家来说,则是要形成精神纽带,培养爱家爱国爱人的情怀。但是,学习的成果大不一样,事业的成就也大不一样——关键在于是否扎了善根,《弟子规》就是这个善根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家也可以通过看看《中国孩子》之类活泼、有营养的影视剧来引领自己的孩子以至自己,修养人生。
![[转载]《中国孩子》:弟子规的最好诠释 [转载]《中国孩子》:弟子规的最好诠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