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会课前预习打造高效课堂

(2023-06-25 06:39:18)

学会课前预习  打造高效课堂

 

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学生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预习对于小学生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预习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课堂听课的效果,帮助学生尽快的进入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够对学习的知识能够有深刻的记忆。

预习是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教学的前奏。打造小语高效课堂,当从课前预习开始。课前预习扎实有效,课堂教学的才会高效。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想打造理想的小语高效课堂,正确的实施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课上同学门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产生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心理期待。

一篇课文,尤其是高年级的课文,长长的篇幅使得通读一遍都要花上好几分钟,甚或十几分钟的时间。如果不进行课前预习,完全依赖在课堂上再来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解决生字词等,就会浪费大量的宝贵时间,课堂效率可想而知。反之,如果重视了课前预习,很多教学内容就可以放在课前预习中解决,课堂上花少量时间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学生通过预习已掌握的教学时一带而过,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课文学习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益。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会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使他们听课的指向性更加明确。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从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预习中独自弄懂的内容,经过了积极思考,就难于遗忘。预习中没有弄清的问题,经过了一番思考,听课时豁然贯通,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印象经久不忘,可以大大提高听课的质量。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

窃以为,就中高级段学生来说,课前预习起码要带领学生完成以下工作:

1、认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查阅批注词义或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的意思并摘抄(须落实在预习本上)

3、结合课后练习或课前导语读通课文(不少于三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

4、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5、理清并概括课文大意,初步学会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6、理解文章重点语句(中心句、总述句、概括句、过渡句);读后的初步感想和不懂的问题。(标在书上或者课文旁边)

7、利用身边资源(网络),搜集课文相关的资料。

8、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懂的需要在课堂上才能着重解决的问题、所查阅的相关资料等。

我们要摒弃课前预习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的思想,切实加强在课内指导和督促学生进行预习,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预习情况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由教师亲手帮扶式的预习指导,使学生逐渐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后,再让学生以自主组合的方式,运用老师教授的方法,一起预习,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靠合作形成预习的浓厚氛围。这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自主设计预习的题目,实现由教师设置题目到学生自主设置题目的转变。其间教师的点拨、指导、鼓励尤为重要。小学生的课前预习,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课内熏陶,需要教师手把手的教学。小学生的课前预习,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这里不再展开。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