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与文化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系列文章之四)
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的最高理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当然也包括一个人判断是非和轻重的标准。这里冒出了一个文化的概念。那么,什么叫文化?
![[转载]什么叫文化?——谈文化差异(1) [转载]什么叫文化?——谈文化差异(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关于文化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多种不同的定义。这里我们采用美国社会学家波普洛对文化的定义,他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群人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规范实际上是三个部分,一个是习惯规范,一个是道德规范,一个是制度规范。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所以用筷子是中国的文化。西方人习惯使用刀叉,所以用刀叉是西方文化。这就是习惯文化。美国人有排队的习惯,所以排队是美国人的习惯,中国人喜欢插队,插队就是中国人的习惯。怎么理解这个定义呢?这里有一个关键、三个层面、三个层次。
一个关键,就是“共同具有的才是文化”。某人(哪怕是圣人)怎么说不等于是文化,共识才是文化,必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群人共同具有的才是文化。过去有个误解,认为,只要在我们中国古代人那里找到一句话就是中国文化了,比如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是孟子这句话始终是孟子一个人的见解,从来没有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国文化始终是“君为贵,民为轻”,这是普遍的共识。中国人的幸福观是什么呢?自己高高在上,别人前呼后拥,他就感到很幸福。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幸福观有问题。那么现代人的幸福观应该是什么呢?就是我和别人两个平等相处,我就觉得幸福。比如医生看到病人就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给他治病,让病人好转,就感到幸福。而且还要把这种幸福感形成为一种文化。文献不等于文化,某人说过不等于文化,甚至于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至今也没有成为中国的文化,我们希望成为我们的文化,但是没有。没有形成一个民族的共识,也没有成为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就不是文化。
文化有三个层面:文化的第一层面是符号。人类与动物相比是有文化的,这讲的就是人能够发明和使用符号,动物不能。最早的最基本的符号是语言符号,即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后来有了数学符号,再发展就有了音乐符号,接下来就是美术符号,最后就是科学符号。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有了符号,并且能够创造并运用符号。这就有了文化。符号是文化的基础,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但符号仅仅是文化的工具,文化的基础。人用这些符号用来表达什么呢?文化的第二个层面是观念。假如我不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观念,我用那些符号就没办法来表达这些观念的转变,就是哑巴他也用符号,哑语也是符号。所以一定要有符号。但是我们有些人把符号就看作是文化,其实价值观才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的第三个层面是制度。而制度是文化的关键。文化是由三个层面组成的,缺一不可。有人讲,西方主要靠制度,东方主要靠文化。其实制度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西方,是因为观念转变了才有它的制度。所以西方也不是主要靠制度。应该说西方是靠对文化的整体理解。约翰洛克是17世纪的英国人,他先有了一个观念:“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是观念,人人都接受,其实是很容易接受的。17世纪建立了这样一种观念,这是了不起的。到了18世纪,拿破仑30多年征战的功勋被滑铁卢一笔勾销,但拿破仑说,“我的《拿破仑法典》永垂不朽!”因为他把17世纪建立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制度化了。所以制度是文化的关键。我们可以说文化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的软件,但是我们也可以打个比喻,如果说观念是文化的软件,那么制度就是文化的硬件,而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