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的成长如果用形象的绘画画出来那就是成圈的状态,从小到大的顺序而成长。生命的膨胀性决定了事物的成长性,人天然的自私性和公益性的矛盾特性,决定了自爱思维的发展。自爱的心理发展也符合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内到外,从低级到高级,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婴儿0-3岁时,建立他的爱心第一圈,人际关系就是父母与他的家,他所属的事物,如:玩具,兴趣,爱好等。
儿童3-6岁时,建立他的爱心第二圈,人际关系是他的奶奶爷爷,外婆外公,叔叔,姑姑,姨娘,哥哥,弟弟,妹妹等紧密亲属关系,他所属的直接事物,如:他的书包,他的衣服,他的个别伙伴,他的玩具,他的兴趣,他的爱好,他的责任等。
儿童6-12岁时,建立他的爱心第三圈,人际关系是就是他小范围的朋友、同学、伙伴,老师等,他所属的公共事物思想初步内化阶段,如:家庭事物,学校事物,祖国事物,地球环境等。
少年13-18岁时,建立他的爱心第四圈,人际关系是就是他较大范围的朋友、同学、伙伴、老师等,他所属的公共事物思想中级内化阶段,如:家庭事物,学校事物,祖国事物,地球环境,世界事务等。
青年19-35岁时,建立他的爱心第五圈,人际关系是就是他全面范围的朋友,同学,伙伴,老师等,他所属的公共事物思想高级内化阶段,如:家庭事物,学校事物,祖国事物,地球环境,世界事务等。
人的天然自私性是人爱心的发展第一动力,天然公益性是第二动力。自私性和公益性的矛盾性决定了爱心成长阶段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