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君子与小人具体指什么人?作者:_行雲流淼

(2023-05-25 12:06:11)

[转载]君子与小人具体指什么人?

很多人都对君子、小人,特别是小人有误解,会认为小人是坏人、恶人、罪人,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君子、小人是有区分标准的,但这个标准不是法律、乡约、家训之类,也不是邻里朋友对一个人的评价。

君子和小人的区分标准,是德性。这个德性,不是我们平时说的“道德品质”,更不是“生活作风”。那是什么呢?答案是:是否具有主体意识、主体性。

何谓主体意识?就是,一个人能够认真的思考,我为什么活着?我活着为了什么?我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我该如何实现这一意义?并且,通过这种思考,能够认知、理解、赞同儒家关于这些问题的看法。是在理解思考甚至一度可能拒绝的基础上的接受,不是填鸭式、背诵式的被动接受。

而小人,则是没有独立的主体意识,上级、领导、别人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网上张三说一个观点,他觉得有道理;李四说一个相反的观点,他觉得也对;大家 都在围攻一个网民,他也要跟着去骂两句……等等。至于沉思、至于沉思带来的痛苦,小人是没有的。

说白了,小人就是未经过思考的灵魂。与他是不是犯罪、作恶、告密、调戏妇女是两码事。

《中庸》既是《礼记》的一章,又被朱熹抽出来作为“四书”的一部,地位特殊。在《中庸》里,有三组君子和小人的论述。我们只看第一组即可: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这句话的结构很清楚:君子是中庸的,表现为“时中”;小人是反中庸的,表现为“无忌惮”。

《中庸》一章,强调的是儒家将“中庸”作为一种极为高级、极为难得的境界,表面上,中庸是不偏不倚、持中有道的;深层次看,中庸则意味着一个人的心灵,能够统辖住所有外在的问题和内心的波动,不会表现出对道的偏差。

因此,从《中庸》的背景看君子和小人,就是看能不能做到这种境界了。

在汉代郑玄注、唐代孔颖达疏的《礼记正义》中,对君子和小人在中庸上的不同表现,重点强调的是“行为”:他们认为,君子能够保持外在举止行为、表情,均具有对“中道”的把握;小人,首先容貌举止就不端正,偶尔达到一次中道的境界,很快也会失去,持守不住。

而南宋朱熹,则重点 强调 的是“心灵”,中庸之道,是最高级的天道贯穿在最平常的事物中,因此,君子能够用内心来体悟到这种极致的精微,并能长期持守。而小人就做不到,小人才不管什么天道,只要满足自己一时一地当下 的欲望,就可以了。

结合这两种叙述,我们能够对君子和小人,在行动和心灵上的区分,有了一些认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