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办一所有文化的学校作者:郝建平1

(2023-05-17 17:31:30)

-------北师大青岛附属学校学习感悟 

本次培训以主题报告、课堂观摩学校建设交流、座谈研讨等形式展开,旨在共同探讨如何提升办学理念,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特别是赵春凤校长关于“和”文化的报告,王香兰老师关于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经验的分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受到不少启发。               

通过理论学习,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校长职责和办学方向。特别是平时工作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和做法的改进寻找到了前沿的理论依据。参观研习,明白了原来学校还能办成“温馨的家”、“孩子们的天堂”那个样子。优质教育是不只是硬件一流,更重要的是思想、队伍、教育行为的优秀。交流研讨也让我们分享到了“手拉手”兄弟学校教育同仁的教育智慧。教育故事和学习心得交流促使我们用文字记录,在学习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

通过参观校园文化,聆听学校管理文化报告,耳闻目睹北师大青岛附属学校的隐性文化,结合我们多年的工作实际及学校自身特点,就学校文化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并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它要经过长期的积淀,以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形式体现,具有教育性、选择性、创造性和个性差异的。主要是通过学校历史、学校的形象标志、学校建筑、内部机构设置、学校管理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校的各种活动仪式、师生关系、学校环境、办学思想、管理观念、员工的工作态度、生活方式等表现出来。它是学校中比较复杂的隐性课程和管理对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可以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强化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更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它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控制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然,在实际中往往被忽视或误解。一是认为办学只要质量,质量就是分数,其它都是次要的。二是把校园文化和墙壁文化、喷绘标语等同起来,误以为有了这些就有了校园文化。三是认为有了漂亮的楼房,高档的办公设施就有了校园文化,把它与硬件建设划上了等号。四是在制度建设和活动设计组织上一味是标新立异,把当做校园文化。这样使校园花里胡哨,自然就缺乏一种固态的沉淀,师生稳如磐石的精神根基。这不由使我想起了曾在天津南开区中营小学学习时祃校长说的一句话:经过这么多年的精心经营,我们对校园有一种家的感觉,有一种归属感和敬畏的情怀,哪怕要在哪顶一颗钉子,我们也是很小心的。

诚然,校园文化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是无处不在的,一所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诸如新成员的教育和融入,人际关系的协调,职业道德的教育,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的形成,习惯养成教育等许多问题会在潜移默化中解决和提升。有专家提出,三流的学校只靠人管人,二流的学校只靠制度约束人,一流的学校依靠的是文化引导人。仔细思考是有道理的。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因此,在目前大多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已经不再是硬件建设问题的情况下,校园文化建设应得到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应该认识校园文化的实质和内涵,认识她对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应该清楚认识到校园文化不是简单的出来的,出来的,不是出来的,出来的,更不是临时突击出来的。而是靠长期、精心的着力营建学校和谐的自然环境,建设体现学校的历史传统与发展方向,打造学校核心的教育教学价值观,构建促进学校发展提升的管理文化等方式来实现。学校要向高位发展,只能依靠文化的支撑了。文化,对于学校来说,显性与隐性并存,物质与精神同行,行为与思想协调。搞几尊校园雕塑,写几句校训、校歌,设计一个校徽,等等,这些物态的东西,只是低层次的文化。学校文化应该向更高、更雅、更深的领域进军,诸如提炼学校传承的精神,将学校历史精华内化进每一个师生的心中,大胆尝试校本课程,为学生量身定制符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个性化课程,为教师自我设计、自主实施并得到学校全力支持的专业生涯规划提供平台,及时总结和提炼学校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经验,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而不是拔苗助长般地培养名师和名课堂。一方面,将精神的文化内涵,外化成一种物质形态,来充分展现以突出特色,并通过各种途径把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表达到各个层面与角落。另一方面,将这种精神财富通过不断的学习、宣传、交流等方式,让学校全体成员感知、认同,内化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一种自觉意识与习惯。

一所学校,只有这样注重了人的素质的提升,不断为师生精心策划和搭建发展的平台,克服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认识和做法,结合学校历史积淀,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形成满怀热情和期待的学校文化,使校园文化熏陶人、感染人的功效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培训,我深深感受到:大凡名校、好学校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这里的校园一定充满着“关爱”。参观过程中,大家羡慕着、拍照着、感叹着、议论着。是的,这里的硬件好多是我们想都想不到,也不敢想的,但对于我们这些学习者来说,更多的应该关注这里先进的办学理念,浓厚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积极的工作态度等。上述几个细节,使我深深的感受到,这所学校之所以全国闻名,也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到处充满着关爱!

学习和工作实践告诉我,教师是学生受益,学校发展的最宝贵的

财富。只有依靠教师,才能办好学校。

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都很重要。只有有了教师的发展,有了教师的主动、积极和创造,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才有可能。对教师多一点关怀,多一点赏识和情感投入,尊重教师的独立人格、辛勤劳动,关心教师的精神生活、心理需求。让教师多享受一些温暖,多获得一些感动。在学校、区域环境内,让教师在精神激励和政治待遇上有所提高,能在精神层面上受到鼓舞和激励,让教师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收获的喜悦。在节日里有祝福,在生活着有关照,在工作上有帮助,在困难中有援手,这一些都是教师心灵深处最渴望、最需要的东西。教师需要管理者在思想上理解、情感上尊重、工作中信任、生活里关心。教师要的是人文关怀,得到这些,付出再多都是无悔。

   

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都应该心怀自己的教育梦想,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和行为,朝着心中理想的教育奋力前行。在这仰望星空的路上,亦不能忘记脚踏实地,朝着办一所有文化的学校的方向,引领师生坚定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