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木,神的自留地
早晨,我们是6点出发,前往禾木景区,说路程还有7个小时。因是旅游旺季,我们的车在旅店门口被堵了半个小时。不明白的是,我们已在阿勒泰,要去的景点在同一区,车子却仍要开这么久?
图1
游牧生活,就这么简单
一路上,我们又在阿尔泰群山中狭窄的道路上缓缓地来回曲折穿行,两边的山势看去并不高,或我们已在高海拔的位置,感觉不出山的高度。看着山坡上少有的植被,袒露着一块块风化得几乎要滚落的碎石,在石缝中顽强生长的小草,和山边一条小溪流,感觉就是昨天进来的一段路。
图2
里面,该是一片“净土”了
7点半过后,车子像是在茫茫大漠中行走一般,沿途只是多了一些哈萨克人的毡房,和他们的牛、羊、骆驼,而车子只能在规定的40码内的速度行走,也难怪车速那么慢,而路程要走那么久。说这是“死”规定,我们只能在这个“规定”里无奈“煎熬”着慢时光。
图3
美得不想离开了
中午12点多,我们进入了布尔津县城,一个俄罗斯族人集聚的地方,也是阿勒泰地区最富有的地方。而这里的房屋建筑更多了些俄式风格,我们在这吃午饭,再出发到禾木。而出了布尔津,这里的风景已大不同,仿佛到了富绕的江南水乡,湿地、湖泊、水鸟……。而再度走进群山时,一路盘旋而上,映入眼前的却是森林、草原交相映织,俨然是一个原始的、与尘世相隔的世外大草原,我们仿佛就在画中游一般。毡房、溪流、山林、牧草、牛羊、还有奔跑嬉戏的孩童……,多么自由浪漫的生活呀。
图4
神奇的禾木桥
下午5点半,我们终于到了禾木景区,进入景区同样要换乘景区内的游览大巴车,有序、统一管理,可能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坐车要一小时,这真是熬人的旅程啊。到站后,还要换乘景区内的公交车,才能到达真正的“禾木”——一个图瓦族人的原始村落。
图5
清纯的河水,让人美醉
图瓦族人,一个只有2800人左右的民族,前后散居在三个村落,而禾木是最远、最大的村落,再走几十公里就能到国境线。要不是现代文明打开他们的世界,可能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游牧、狩猎的生活。而其身世也是扑朔迷离,众口不一,吸引了大批游客骆驿不绝来此满足好奇心。今天也是,也不知道从哪钻出的那么多的游客,在烈日的强射下,涌向这个地方,我想更多的:一个是好奇,还有一个行程中的安排。这个居住在通体都是圆木结构的人字形小木屋中,这与其他民族的居住习惯上有明显的差异,更像是我们汉族人一种长期的定居习惯。据说是跟白俄罗斯人学来的,连绵成片,看去非常的多,成了一个自然村落,而在村中什么服务设施都像是齐全了。
图6
白桦林,却看不到秋天的模样
随着外面的世界打开,商业化的气息渐浓了起来,不乏生意人混杂其间,只是房屋外观没有多大区别而已。因导游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并没有去登对面山中那块半山腰上的“观景台”去看一看禾木的全貌,但这里的环境依然很美,山、水、草木纯净的像是一点也没有沾上尘埃一般,称这里为神的自留地、最后的一片净土都不为过。
图7
宁静中的古朴、原始风貌
禾木河,沿着禾木村款款而来,两岸植树茂密、不加修饰,清纯的河面已被熙熙攘攘的游客们打破了宁静,他们或漂流,或在沿岸嬉戏,仿佛要在这条河流中寻找失去的什么……。而在河面上还有一座通向北岸的桥,神奇的是在于桥的两头装有两扇门,而门的作用足让人浮想各种可能。过桥则是一片白桦林,林荫深处,是无数的马匹在嘶鸣和奔跑,也见证了图瓦人过去的牧马、狩猎的传统。听说,到了秋天的时候,这里会更美,而我们已不可能会等到那个时候,因为我们还不属于这里……
图8
一定是神不经意中随手撒下的,还有小屋
出了景区,赶到今天落脚的地方已是晚上的10点多了,还没吃晚饭。今天的行程有点长,有点累,躺在床上已是12点多了。而我们住在贾登裕的新疆兵团农10师的地方。这里早晚温差特别大,白天穿着短袖,晚上穿上两用衫还觉得凉。导游一再提醒我们不要冲澡,次日会着凉的,很多人不信都中招了,我们还是不信,还是冲了澡,洗去这一天的疲惫。对面就是一片哈萨克人招待游客的毡房,密密麻麻,游人还真多,都住满了人,停满了私驾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