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菡酒令诗是《长恨歌》与《长生殿》的完美结合
(2018-02-06 07:42:15)
标签:
长恨歌长生殿杨玉环 |
分类: 红楼梦诗词研究 |
蒋玉菡酒令诗是《长恨歌》与《长生殿》的完美结合
聂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去冯紫英家聚会,宝玉出了一个酒令:“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除了薛蟠以外,却也难不倒在场众人,每个人都交出了自已答案,其中琪官蒋玉菡的一首最为靓丽:
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帐。唱毕,饮了门杯,笑道:“这诗词上我倒有限。幸而昨日见了一副对子,可巧只记得这句,幸而席上还有这件东西。”说毕,便干了酒,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
由于主流红学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待二十八回宝玉与娼妓和优伶在一起喝酒行乐,所以也就对酒令诗也产生了极大的误读。笼统地把这些酒令诗作为“都巿中淫靡逸乐的社会习俗风”典型,根本就没有做深入的剖析。笔者费了千辛万苦才算网上看到了一点明确的观点:(酒令诗)暗示八十回后蒋玉菡将娶花袭人为妻以及婚后“夫唱妇随”的生活。曲子写洞房结良缘的情景,似亦具有“谶言”性质。
事实真是这样吗?蒋玉菡与袭人最后是否是洞房花烛结良缘了,我们不得而知。但总觉得,诗中那么赞美女子的句子不像是在说花袭人,倒像是《长恨歌》和《长生殿》中主女角杨玉环。整个诗中每一句都用《长恨歌》和《长生殿》中的词汇堆砌起来,诗中的一幕幕情景就像是《长恨歌》和《长生殿》的再现。《长恨歌》和《长生殿》两部文学精典中精典在蒋玉菡酒令诗里实现了完美结合。君若不信,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一、百媚千娇,天生丽质
“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这句诗里的用词大家应该有一种熟悉感,因为这一句完全就是由《长恨歌》中句子拼接而成的:“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长恨歌》中所塑造的玉女杨玉环确实是一个“天生”的百媚千娇的女子。洪昇《长生殿》更是把杨贵妃的娇媚形象化了:
袅临风,百种娇娆。(旦回身临镜介)(老,贴)还对镜,千般婀娜。...侍儿扶起腰肢,娇怯怯难存难坐。(老、贴扶旦坐介)(生扶住介)恁朦腾,且索消详停和。(《春睡》)
(生上)媚处娇何限,情深妒亦真。(《絮阁》)
“百媚娇”的第一人选,非《长恨歌》和《长生殿》中的杨玉环莫属。
二、碧霄神仙,蓬莱玉妃
“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别以为这只是一句漫无目的的夸赞之词,《长生殿》里就是这样说的。第二十一出《窥玉》,侍女们在见到贵妃娘娘玉体后发出了赞叹:“【排歌】(老旦)波光暖,日影晖,一双龙戏出平池。【桂枝香】(合)险把个襄王渴倒阳台下,恰便似神女携将暮雨归。”就连恰便是这样的不太常用的词汇都照搬不误。第三十八出【弹词】中,李龟年在描述杨贵妃时使用了“离碧霄”三个字:“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真个是花输双颊柳输腰,比昭君增妍丽,较西子倍风标,似观音飞来海峤,恍嫦娥偷离碧霄。”九个字里竟然是有六个字来自于《长生殿》。如果算上“活神仙”与“神女”的对应关系。那就是百分百的关系了。
根本就无需再说什么,洪昇笔下的杨贵妃确实是来自“碧霄宫”的“活神仙”,有玉皇大帝证词为证,第五十出《重圆》,玉皇大帝亲自证明李杨二人的身份:“玉帝敕谕唐皇李隆基、贵妃杨玉环;咨尔二人,本系元始孔升真人、蓬莱仙子。偶因小谴,暂住人间。”
三、韶华入宫,配得真凤
“度青春,年正小”,如果拿历史的杨贵妃相比较,肯定是不符合条件,她先是为寿王妃,然后又做了几年道士,被唐明皇立为后妃时已经是二十五岁,这对一个皇妃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年龄了,但是在《长恨歌》中,杨玉环是“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完全就是一个情窦未开的纯真少女的形象。《长生殿》中秉承了《长恨歌》的精神,杨玉环是从一个宫女中直接选入,在第二出《定情》中说她是“韶华入禁闱,宫树发春晖”,第四出【春睡】又把她比做娇娃:“欣可,后宫新得娇娃,一日几摩挲!”
那么,这个正值青春年少的娇媚女又怎样了呢。“配鸾凤”,表明她正开始一段辉煌的婚姻生活。为什么笔者要用辉煌一词来定位于“配鸾凤”这件事呢?要从鸾和凤本身的含义谈起。鸾即为青鸾,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如果具体用到人的身上,基本上是作为帝王的代称,普通人甚至臣子都很难染指。而“凤”指的是另一种神鸟凤凰,基本也是被皇家所霸占,一开始以凰为雌,代指皇后;以凤为雄,代指皇上,由于后来鸾的出现,凤凰就逐渐演变成皇后或贵妃的代称了。此时,不管是凤或者凰都是趋于女性化。即然鸾凤代表着无上至尊的皇家。那么“配鸾凤”就不再是简单人的婚礼了。在《长生殿》中就把唐明皇和初入皇宫的杨贵妃比做了一对鸾凤:“今宵占断好风光,红遮翠障,锦云中一对鸾凰。”这也正应了蒋玉菡小曲中的“配鸾凤”。虽然《长生殿》中把“鸾凤”写成“鸾凰”,这里的“凰”也一定是“凤”的意思,“鸾凤”与“鸾凰”同意,在文学古典里均有指向李隆基和杨玉环的例子。在另一部专写李杨爱情故事的杂剧,元代代白仆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就有着“鸾凤”的表达:“夜同寝,昼同行,恰似鸾凤和鸣。(带云)寡人自从得了杨妃,真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也。”《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洪昇创作《长生殿》的重要参考文本之一。以“鸾凰”对“鸾凤”,其意也是不言自明了。“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正是杨玉环“韶华入禁宫”与唐明皇“鸾凤和鸣”辉煌经历的真实写照。
四、晨钟暮鼓,耿耿星河
“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百度百科对此的描述是:“天河正高和谯楼鼓敲都是傍晚的标志。作者选择这两项作为夜晚标志自有深意,天河,即为银河。因为有着牛郎织女的故事,银河格外的迷人。”对此,我只能部分认同,天河和敲更鼓两项确实是进入夜晚的重要标志,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来衬托一个刚刚步入婚姻殿堂的少女也非常恰当,但这些分析就因为没有相应的比照而显得有些苍白。当我们看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后,这两句立刻变得有血有肉了。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当然了,会有吹毛求痴的人说,白居易诗里说的是钟鼓,而《红楼梦》里说的是“谯楼”,这能一样吗?殊不知“谯楼鼓敲”一句也是隶属于《长生殿》系的。我们为其在古籍里找到了对应的文字:“路过潞州城上,细听谯楼更鼓,已打三点。”这段文字引自《唐明皇游月宫》。《唐明皇游月宫》正是洪昇创作《长生殿》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说是《长生殿》系的一点也不过为。
五、银烛照堂,拥入鸳帏
“剔银灯拥入鸳帏帐”,是酒令诗的最后一部分。其基本意思也很明白。举着银灯进入洞房。这里有三个关键词需要深入研究。首先是银灯,【剔银灯】为常用的一个词牌名,以宋代柳永和范仲淹的为最有名。在进入洞房时举着银灯倒是不太常出现。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喜庆,多是以红烛来装点气氛。然而,在《长生殿》中,杨玉环就是在“银灯”相伴下进入洞房的:第二出《定情》:“(生)掌灯往西宫去。(北应介,内侍、宫女各执灯引生、旦行介)(合)【前腔】(换头)辉煌,簇拥银烛影千行。”这“银烛”不就是“银灯”吗?第二关键词是拥。所谓拥有两个含义,一是相拥,或者被众人“簇拥”。夫妻二人相拥着进入洞房,不符合中国人的含蓄风格。而被“簇拥”着进入洞房也很少见,不过,在杨玉环进入洞房的那一刻,确实是被“簇拥”着走向洞房的。“簇拥银烛影千行”,唐天子初获新宠妃,内传和宫女们前呼后拥,完全符合皇家的阵势。最后一个关键词是“鸳帏”,也确实是杨玉环与唐明皇洞房中的标配:“【前腔】(换头)(旦作惊醒低介)谁个?蓦然揭起鸳帏,星眼倦还挪。”唐明皇和杨玉环就一对生死相依的鸳鸯,唐明皇拥着中的最美的女人同入“鸳帏”,共度温柔时光,“驰了朝纲”也算是情有可原。
“幸而昨日见了一副对子,可巧只记得这句,幸而席上还有这件东西。”说毕,便干了酒,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这“木樨”就是桂花的别名。“花气袭人知昼暖”一句并没有特指这香气是源自哪里,蒋玉菡却把这“袭人”的花气定位在了“桂花”的天香上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这袭人的花气并非来自《红楼梦》本身,它是来自杨贵妃的传奇作品《长生殿》,唐明皇为杨贵妃改葬,挖开坟墓,只见一个香囊,一个香气袭人的香囊:“但只有芳香四散袭人裾也罗”,只有从《长生殿》中,我们才能理解蒋玉菡非得以桂花之香来作为香气的来源。甚至不惜让出现“五月桂花”这种违背人间桂花生长规律的情况(详见笔者博文《红楼五月桂花开》)。因为只有在月宫,才会有四季常开的丹桂,《长生殿》中的唐明皇和杨玉环就是“桂花下的一对神仙”(【重圆】)。
从一个天生丽质,百媚千娇如花美女,到最后成为桂花中仙子。《红楼梦》作者通过《长恨歌》和《长生殿》的的完美组合,把蒋玉菡小曲打造成了杨玉环初承恩宠的唯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