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花钿”到“金钿”

(2016-06-03 13:15:30)
标签:

花钿

金钿

长恨歌

埋玉

杨玉环

分类: 红楼梦诗词研究

从“花钿”到“金钿”

二十谈《芙蓉女儿诔》

  

委金钿于草莽,拾翠盒于尘埃。”这是《芙蓉女儿诔》中比较经典的一段话。对此,貌似中国最权威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给出如下的白话文翻译:

你那镶嵌着金玉的珠花被委弃在杂草丛中,落在尘土里的翡翠发饰也被人拾走。

这样的解释显然不能令人满意。它完全把一段感人的故事变成了空泛的议论。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文学传承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段话。

委金钿于草莽,拾翠盒于尘埃”这句话,让人们轻易地联想到了白居易的《长恨歌》: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字面上看,这两句话意思相近。说得都是满地首饰的狼藉像。基本可以肯定,“委金钿于草莽,拾翠盒于尘埃”之句是源于《长恨歌》的“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那么,《芙蓉女儿诔》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否和《长恨歌》也是一致的呢?还需深入的分析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长恨歌》的这句“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是背景是什么呢?《长恨歌》本身有着明确的答案。我们不妨看看前面一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杨贵妃。白居易是在用首饰满地的狼藉景象来描绘杨贵妃惨死马嵬坡的细节。那《芙蓉女儿诔》是不是也和《长恨歌》一样是在重现《长恨歌》的情节呢?答案是肯定的。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相同的情景模式外。还有更深层的含义来证明这一点。人们在分析“委金钿于草莽,拾翠盒于尘埃。”之句时,往往只注意到诗中所描绘的珠宝首饰散落一地的情景,而忽略了其中很重要的细节。

我们刚才说了,《芙蓉女儿诔》和《长恨歌》都是在描写珠宝首饰散落一地的景象。却忽略了两者之间一个巨大的差别。就是两者间所提及的首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长恨歌》中一共提及了“花钿”“翠翘”“金雀”和“玉搔头”四种首饰,这四种首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通用的首饰,是泛指。而《芙蓉女儿诔》中只写了两种,“金钿”和“翠盒”。而就这两种首饰来讲,就有存在着明显的共性和个性的差别。后一句所提及的“翠盒”,无论是把它当做盛装“珠翠”的首饰盒还是像蔡义江教授所说的“翡翠发饰”,都应属于通用首饰一类。而前一句提及的“金钿”二字可就不一样了。固然,我们也可以把“金钿”理解为“嵌有金花的妇人首饰”(百度百科语)。但仍然无法理解《红楼梦》作者把白居易的“花钿”改为“金钿”的目的。其实答案就在《长恨歌》中,在古文学历史上,“金钿”除了作为一种首饰外,还代表一个重要典故。请看《长恨歌》: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从《长恨歌》的这段描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金钿”就是“钿合金钗”的简写而已。“委金钿于草莽”之句是模仿《长恨歌》而来,“金钿”所代表的意思最合理的解释也就是“钿合金钗”的代名词了。所谓“钿合金钗”亦称“金钗钿合”。这一点,不但见于白居易《长恨歌》,明代才子唐伯虎在他的《题太真图》一诗中也有“金钿早委马嵬坡”之句(注),可见“金钿”二字在李杨爱情故事中的份量,在历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金钿”(即金钗钿合)是两件首饰——金钗和钿合。是杨玉环和唐明皇李隆基两人间的爱情信物。在《长恨歌》中,杨玉环在海上仙山见到了太上皇李隆基的信使临邛道士时拿出来,并将金钗和钿合各分一半送与李隆基,以表爱意。在洪昇的《长生殿》中,“金钗钿合”的作用更加深化,变成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初夜在《定情》一出戏中李隆基送给杨玉环的爱情信物,这金钿始终被杨玉环带在身上,就是死后也与杨玉环葬在了一起,直到蓬莱寄情,月宫重圆,实现了最后“同心钿盒今再联,双飞重对钗头燕。金钿贯穿着剧的始终,成为了《长生殿》的一条主线。《红楼梦》把《长恨歌》中的“花钿”刻意改为“金钿”,表明《红楼梦》作者此句完全是在复制马嵬埋玉的情节,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红楼梦》作者对《长生殿》及其女主角杨玉环的感情。

还有一个细节会进一步证明,《红楼梦》中“委金钿于草莽”中所说的“金钿”就是《长生殿》中所描写的“金钿”。我们还是看一下全句“委金钿于草莽,拾翠盒于尘埃”。为什么“金钿”就在委身于草莽,“翠盒”却掉在“尘埃”之中,人们能拾到“翠盒”,为什么拾不到“金钿”。因为翠盒代表的只是通常意义上的首饰,在安史之乱背景下的马嵬坡,在路上丢下一些珠宝首饰是很正常的。而“金钿”就不同了,它是一件极其特殊的物件,是被杨玉环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岂能随意扔在地上让别人拿去呢?那“金钿”又怎么会委身于“草莽”呢?它和落到“尘埃”有什么区别吗?它的最终归宿又是哪里呢?这还得从《长生殿》的《埋玉》一出说起。

《长生殿》的《埋玉》一出可以是全剧的转折点,从这一出开始,《长生殿》进入梦幻阶段,而在这个梦幻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最重要的一件道具就是这“金钿”。

马嵬兵变,唐明皇在士兵的重压之下,赐死杨贵妃。无畏赴死的杨玉环只留下了唯一的一件心愿,就是嘱咐高力士把“金钿”与她埋在一起:

(旦)高力士,我还有一言。(作除钗、出盒介)这金钗一对,钿盒一枚,是圣上定情所赐。你可将来与我殉葬,万万不可遗忘。(丑接钗盒介)奴婢晓得。(旦哭介)

如此清晰的描述在有关杨贵妃的文学作品中绝无仅有了,这也填补了《长恨歌》的空白。《长生殿》明白无误地告诉了大家,“金钿”在杨玉环死后是埋在了杨玉环的墓中。如果我们再仔细地阅读一下《长生殿》的话,就会发现,杨玉环的墓真的就是在一片“草莽”之中。

(旦行上)度寒烟蔓草坡,行一步一延俄。(看介)呀,这树上写的有字,待我看来。(作念科)贵妃杨娘娘葬此。——《冥追》

土埋冤骨草离离——《冥追》下场诗

(丑)启万岁爷,这白杨树下,就是娘娘埋葬之处了。

(生)你看蔓草春深,悲风日薄。

从“委金钿于草莽”这一刻起,《长生殿》的“金钿”传奇就开始了。从马嵬坡到蓬莱仙境最后到月宫,“金钿”见证了杨玉环与李隆基爱情梦幻的全过程。如果你真的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你真的被李杨爱情中的真情所感受。那么请记住这对“金钿”吧。

注:

唐伯虎《题太真图》(见《六如居士全集.卷三》)

古来花貎说仙娥,自是仙娥薄命多。

一曲霓裳未终舞,金钿早委马嵬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