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士隐为什么要让贾雨村“买舟西上”
(2015-04-19 08:19:38)
标签:
甄士隐贾雨村西上西归反用典故 |
分类: 红楼原型 |
甄士隐为什么要让贾雨村“买舟西上”
聂
尽管现在有人把《红楼梦》评为最看不下去的一本书,但是它还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尤其是一些莫名奇妙的描写尤为引人注目。前两天,网友“宝黛之家”发文就对《红楼梦》第十一回中甄士隐送别贾雨村所说的“买舟西上”四个字提出了质疑。甄士隐原话如下:“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宝黛之家”网友认为,如果此时贾雨村在苏州(或南京),到北京赶考,那应该是向北,怎么可能是去西边呢?在下非常佩服“宝黛之家”网友的洞察力,能够发现此问题实属不易。但对这位朋友的结论值得商榷。因为所谓“买舟西上”并非是买张船票去西边那样简单,更不是作者的胡编乱造,这四个字实际上是在用典。
大家不妨在百度搜索栏上键入:“买舟西上”四个字,第一条信息并不是有关《红楼梦》的,而是一首宋诗——廖行之的《钱塘买舟西归》:
畴昔春江上,诗成感旧游。
重来正炎日,还复理扁舟。
兴逐轻帆远,愁随急雨收。
三年四来往,依旧水东流。
廖行之(1137~1189)
由于廖行之并非宋朝顶极诗人,加之没有此诗的背景资料,想准确地解析此诗也并非易事。但从标题的《钱塘买舟西归》来判断,这应该是诗人从杭州归家时所做。钱塘即为杭州,1138年南宋定都于杭州改称临安。诗人三年四去杭州可能是去游玩,也可能是进京述职。诗人无论是回老家衡阳还是回任职的岳州(今岳阳),都是在钱塘的西边,因此,诗人“买舟西归”中的“西”用得非常准确。
那么到了《红楼梦》中是不是可以把“买舟西上”中的“西”理解为西方呢?笔者以为不能这样简单比附。因为《红楼梦》中的“买舟西上”明显是在反用“买舟西归”之典。廖行之的“买舟西归”中的“西归”说的是离京回家,而甄士隐让贾雨村“买舟西上”恰恰是离家上京之意,这与贾雨村进京赶考的情景完全吻合。因此,不应拘泥于一个“西”字,而是要把握住“买舟西归”之典的归家的内在含义。
除了《红楼梦》中以“买舟西上”的方式反用“买舟西归”之典,再没有其它文学作品运用此典。《红楼梦》作者固然是博学多才。但除了《红楼梦》作者外,读过此诗的大有人在,为什么此典会独独出在《红楼梦》中,如果把这事放在曹雪芹身上,恐怕你想猜都猜不透。但要是放在土默热红学考证出来的《红楼梦》真正作者洪昇身上。就有不止一个理由支持洪昇运用此典故。
首先,廖行之之诗是与杭州有关的诗,因此,作为杭州学子洪昇理应投以更多的关注;其二,作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廖行之与洪昇南宋先祖洪皓三子洪适、洪遵和洪迈是同时代之人,洪昇在研究其祖先辉煌业绩之时也会对这段历史有更多的研究;廖行之经常往来京城与家乡的经历与洪昇十分相似,“兴逐轻帆远,愁随急雨收。三年四来往,依旧水东流。”其中的乡愁之情与洪昇非常容易产生共鸣,类似的诗句洪昇诗中也多有体现。因此,别人可能不太熟悉的典故在洪昇那便成了信手拈来,并且还能够反其意而用之,《红楼梦》中字里行间都闪烁着智慧和知识的光芒。
本文受网友“宝黛之家”的博文《贾雨村【进京赶考】怎么【买舟西上】?【主考官】是谁?》的启发而成,在此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