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月双悬”到“双瞻玉座”
(2015-03-19 09:34:52)
标签:
杜甫退朝昭容天宝洪昇 |
分类: 红楼梦诗词研究 |
从“日月双悬”到“双瞻玉座”
《红楼梦》与《长生殿》共用杜甫“退朝”诗
聂
《红楼梦》中的酒令的一大特色就是离不了古诗,这一点不但体现在第六十二和六十三上宝日生日宴会(包括怡红夜宴)过程的几种酒令,就连刘佬佬二进大观园时所行的“牙牌令”同样也没离开过古诗词。以湘云、宝钗和黛玉为代表的大观园诗社成员,无不引经据典,共有六首引用唐诗的原句,其中描写安史之乱后少主唐肃宗太上皇李隆基并存的诗句:“双悬日月照乾坤”尤为引人注目。笔者也专门写文章认证了《红楼梦》与《长生殿》共用此诗的事实。大家可否注意到,牙牌令中黛玉还援引过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诗史杜甫的诗句:“双瞻玉座引朝仪”。此句出自杜甫的《紫宸殿退朝口号》:
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黛玉酒令中将杜甫的“御座”改为了“玉座”,对此,百度百科有如下解释:“杜甫写自己身为谏官,得亲近皇帝,“天颜有喜近臣知”,其心事(令中或隐指宝玉心事)无所不知...”
但是,笔者对此说法无法苟同。从诗的创作背景来分析,此诗不可能是杜甫“身为谏官”时所写,原因如下:所谓杜甫“身为谏官”指的是安史之乱末期的至德二年(757),杜甫出狱后从长安赶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唐肃宗,被封为了左拾遗。但这个左拾遗并非是什么“近臣”,只不过是皇帝手下诸多谏官之一。史书载,在唐代左拾遗仅从八品而已,连个芝麻县令都不如,怎么可能轻易接近皇上呢?谏官无实权,也就是给皇上提点见意而已,真正受皇上重用的翰林学士或中书舍人,只有他们才会在退朝后来到凤池与皇帝共商国策。况且从杜甫担任左拾遗到被放任地方,总共不到一年,中间还因得罪权贵被革职,杜甫的谏官生涯并不称心,在报复不得施展的时刻,他根本写不出《紫宸殿退朝口号》这等绚丽诗章,关于这一点,我想引一首当时与杜甫交好的另一位著名诗人岑参的诗来作为辅证:
《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唐肃宗李亨为人心胸狭窄,政治和文化方面乏善可陈,杜甫并非是一趋炎附势小人,作为一代诗史凭什么为一个无所作为的国君唱颂歌,因此,此诗绝非是在写肃宗政治。
如果杜甫此诗不写肃宗朝之事,又是为何所写?此诗倒是让我想了杜甫的另一篇关于上朝的诗作——《和贾至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此诗为与另一名著名诗人贾至之间的唱和之诗,贾至在天宝末年,被唐玄宗册封为中书舍人,早朝后还要到“凤池”为玄宗皇帝拟诏告。贾至在这一时期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早朝大明宫》,后包括杜甫在内,王维等人均写下与贾舍人的唱合之诗,杜甫并未在玄宗朝任过职,何以对大明宫早朝如此熟悉,除了友人诗作所提供的线索外,杜甫本人其实也已经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虽然并非被封官,但却有近距离接触朝廷的机会。两首上朝诗中的“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和“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也显示出杜甫对能够成为皇上的近臣的渴望。尽管最后未能如愿,杜甫的《紫宸殿退朝口号》和《和贾至早朝大明宫》对天宝末年唐朝政治生活作出了客观的描述。不失为我们了解唐玄宗时期政治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一首描写天宝年间朝廷面貌的诗章对《红楼梦》人物性格和结局又有什么作用呢?以“近臣”知皇帝心事来推演宝玉心事是毫无道理的。那么合理的解释是什么呢?《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清代剧作家洪昇,他的成名作《长生殿》是专写天宝年间政治生活的巨作。只有洪昇才会反复运用天宝遗事的典故,比如牙牌令中的“双悬日月照乾坤”就描写天宝之乱后唐玄宗状况的作品,所谓“双悬日月”即指新帝唐肃宗和太上皇李隆基并存的政治局面。那么,杜甫的《退朝》诗呢?我告诉大家,在《长生殿》里也能看到《退朝》诗中的原句,第四出《春睡》,玄宗近臣杨国忠前来进见玄宗:
(丑上)“昼漏稀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启万岁爷:国舅杨丞相,遵旨试验安禄山,在宫门外回奏。
这也正是笔者屡屡发现的《红楼梦》与《长生殿》共用同一首古诗又一个例子。
或许有人会说,《长生殿》和《红楼梦》所引用的并非《退朝》诗中的同一句。那不要紧,下面的分析会让大家看到《长生殿》和《红楼梦》是怎样共用同一首诗的同一句诗的。
的确,《红楼梦》引用的是诗中的“双瞻御座引朝仪”之句,与《长生殿》所引句不同。为了搞清这句诗的含义,有必要把前一句联系起来分析:“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昭容为唐宋的嫔妃封号,兼为侍妾,明清已废。在上朝时,文武大臣由昭容引导并列两行垂立在御座两旁。这就是“双瞻御座引朝仪”的含义所在。由此也可以看出,昭容也有一定的礼仪官的功能。关于这一点,我们在《长生殿》也能得到验证,第十一出《闻乐》,月宫仙子在唐宫内向杨玉环亮明身份时曾经提及了“昭容”:
【前腔】俺不是隶长门,帚奉曾嫌;(旦)不是宫人,敢是别院的美人?(贴)俺不是列昭容,御座曾瞻。
谁又能否认,“列昭容,御座曾瞻”完全就是从杜甫《退朝》诗中有“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演化而来的。
本来,本文已经解决了杜甫《退朝》诗的真正含义及《红楼梦》和《长生殿》共用《退朝》诗的两个问题,但笔者还要顺着《退朝》诗再深入研究一下《红楼梦》中的昭容。除了《牙牌令》,《红楼梦》还有另一处重要地方提到昭容二字,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昭容出现在元妃的舆前:
于是抬舆入门,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
不得不说,昭容是元妃身边非常重要的人物,由于在清代的嫔妃里已经找不到昭容的记载,权威的《红楼梦大辞典》就把“昭容”定为了“清代的女官”。这完全是扯蛋,昭容就是唐宋时“八嫔”之一,《红楼梦》中选昭容作为元妃的贴身礼仪官完全是因为她在唐朝“御座曾瞻”而已。《红楼梦》中包含着作者洪昇深深的开元天宝情结,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有心的读者可再读两遍《红楼梦》,细细品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