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闺怨女拭啼痕”故事探源

(2015-02-07 08:43:15)
标签:

后宫

怨女

啼痕

秋闺

分类: 红楼梦诗词研究

秋闺怨女拭啼痕”故事探源

《咏白海棠》组诗专题解析之四

聂  

人们热爱《红楼梦》,喜欢《红楼梦》诗词,但对《红楼梦》诗词的解析却往往不得要领,包括一此所谓的权威解释也是如此。要么是囫囵吞枣,要么干脆以谶语来搪塞。

但这也怪不得人们,《红楼梦》诗词有时也确实离题太远,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比如说第三十七回,大观园诗社第一组诗,《咏白海棠》,差一点就夺魁的黛玉之诗就比较典型。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前面的几句把白海棠比作梅花还算切题。可后面的“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可就开始跑题了,海棠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有“国艳”之誉,无论如何也与“怨”和“泪”扯不上关系,白海棠本身并无特殊文化含义,只是有了《红楼梦》中的《咏白海棠诗》,才有了所谓的白海棠的文化植物文化。

秋闺怨女拭啼痕”一句从表面上看很好解释,一个在“秋闺”中的“怨女”在独自擦拭着眼中的泪痕。但实际上这句话有着很深的文化含义,并非是预测黛玉的结局那样简单。

所谓“怨女”,字面意思为带有怨恨的女人。从古至今,“怨女”数不胜数,但最典型的“怨女”却应该是后宫“怨女”,公元628年,李世民出宫女三千余,令之“任求伉俪”,白居易诗称颂,怨女三千放出宫”,唐太宗一道圣旨竟使后宫三千“怨女”获得新生,宫女如此,嫔妃更是如此,在深深的禁宫,没有宠爱的嫔妃就如同行尸走肉。古典文学中所记载的“怨女”故事多出于后宫嫔妃。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怨歌行》和《长门怨》的故事。

《怨歌行》原载于《乐府诗稿》,为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祖姑班婕妤所作。班婕妤曾被汉成帝时选入宫,始为少使,未几大得宠幸,封为婕妤(嫔妃称号)。后为宫人赵飞燕夺宠,居长信宫,作有《自悼赋》、《捣素赋》等,皆抒发其失宠后幽居深宫的郁闷和哀怨,《怨歌行》即为记述她失宠后的生活,虽然此诗作者尚存争议,但记述后宫怨女班婕妤的故事当无疑问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把深居冷宫的“怨女”比做秋天的“团扇”也为后人的“秋风团扇”开了先河。

《长门怨》则代表着汉代另外一个“怨女”的故事,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巫蛊来迫害得宠的嫔妃,被汉武帝废黜,谪贬长门宫。身居冷宫的陈阿娇千金聘得司马相如《长门赋》曲,诉说悲愁之辞,但却没能打动武帝,后来古典诗歌中经常以“长门怨”为题抒发失宠宫妃的哀怨之情。最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长门怨二首》。其一:“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其二:“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此外,唐宋著名诗人杜甫、杜牧、李商隐、李益、辛弃疾和陆游等人均《长门怨》诗词咏此事。尤其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长门怨》中的“绿钱侵履迹,红粉湿啼痕。”更是把黛玉诗中的“秋闺怨女”向“后宫怨女”靠拢。

至此,“秋闺怨女拭啼痕”一句解析似乎可以画上句号了,黛玉借海棠诗自比终日以泪洗面的“后宫怨女”也算是顺理成章了。可偏偏就是另一个“后宫怨女”的故事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黛玉的海棠诗。

我要讲的就是《长生殿》中的杨玉环的故事。杨玉环“六宫宠爱于一身”,怎么会成了“怨女”了。杨贵妃从入宫的那一起,就一直是唐明皇的宠妃,但她也有两次短暂的失宠,而就在这两次“后宫怨女”的经历中她都是带着“啼痕”度过的。

第一次,是在游曲江的宴会上,杨玉环不满皇上对其姐姐虢国夫人调情而提前离席,被盛怒下的唐明皇下旨贬回家中。《献发》一出,专门描述了独守空房的状况:

乍出宫门,未定惊魂,渍愁妆满面啼痕。其间心事,多少难论。但惜芳容,怜薄命,忆深恩。...秋风团扇原吾分,多谢连枝特过存。总有万语千言,只在心上忖。

第二次是在第十八出《夜怨》,皇上偶尔“偷腥”,召废妃江采萍(梅妃)夜宿翠华西阁,这一夜孤独又让杨玉环以泪洗面难入眠,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去捉奸啼痕”犹在:

娘娘,你慢将眉黛颦,啼痕,芳心恼。(第十九出《絮阁》)

“啼痕”即为“泪痕”之意,但人们更习惯于使用“泪痕”二字,在为数众多的《长门怨》诗词中,也仅岑参使用了“啼痕”一词。百度百科也将此句作为“啼痕”词条的主要例句。《长生殿》一下子冒出两个啼痕,显然也是受到岑参诗的影响。现在红学界最欢迎的就是这种说法了,《长生殿》和《红楼梦》都是受了同一古诗的影响,所谓巧合。可是从海棠组诗里透露出另外的一些杨玉环的信息,你就无法把“秋闺怨女拭啼痕”与《长生殿》撇清关系了。

我们来看一下。最明显的是宝玉诗中的“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探春诗中的“娇无力是《长恨歌》和《长生殿》中专门用来描写杨玉环的语句:“侍儿扶起娇无力”(《长恨歌》)“软难支,娇无力,倩人扶起。”(《长生殿.窥玉》)看了笔者的这些直接的分析,你还能说《咏白海棠》组诗与杨玉环没有关系吗?你说黛玉诗中的“啼痕”是取自陈阿娇还是杨玉环呢?《红楼梦》诗词中掩藏着大量《长生殿》的故事,通过解析《红楼梦》诗词,重温洪昇的精典传奇《长生殿》也是一大乐趣。

 

 

附录1:蕉园诗社著名女诗人,妙玉的生活原型徐灿尝作《菩萨蛮·秋闺》一首,为与其夫分陈之遴居两地时所作抄录如下,以飨读者,蕉园诗社与大观园诗社之文化联系尽在词中:

菩萨蛮·秋闺

西风几弄冰肌彻,玲珑晶枕愁双设。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

附录2:岑参《长门怨》

君王嫌妾妒,闭妾在长门。舞袖垂新宠,愁眉结旧恩。

绿钱生履迹,红粉湿啼痕。羞被桃花笑,看春独不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