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薛宝钗“咏絮词”
(2013-08-16 08:08:52)
标签:
咏絮千丝韶华青云离合 |
分类: 《长生殿》与《红楼梦》 |
重新审视薛宝钗“咏絮词”
摘要:《长生殿》的故事,尤其是后半场的故事,竟然会体现在《红楼梦》诗词的所有板块里,从诗中那一个个与《长生殿》完全一致的词汇,串起了一段段《长生殿》的故事,作者的《长生殿》情节是局外人所无法理解的。尽管故事有些重复,但笔者的分析却从来都不是牵强附会的,如果没有多个特殊的相同用词支持,笔者也不会去写分析文章,为了还《红楼梦》的本来面目,推翻加在《红楼梦》诗词上的妄猜,笔者会进行到底的。人们普遍把宝钗“咏絮词”说成是宝钗豁达性格的体现,更有甚者以此来把宝钗说成野心家,其实宝钗的“咏絮词”和黛玉的“咏絮词”一样都是在讲述《长生殿》的离合故事,只不过切入角度不同而已。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白玉堂前春解舞,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
黛玉的《如梦令》“缠绵悲戚”催人泪下;宝钗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以《临江仙》的飘逸之风再次拔得头筹。然而,就是这样这样一篇美词,再次被人们解得一塌糊涂。大家对宝钗《临江仙》的解读多是依据“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句把此诗作为宝钗为野心家的证据。但是《临江仙》的全面解读从未见过,就是最权威的《蔡义江批注红楼梦诗词》也只是泛泛的几句解释,我们不妨把这“名家点评”抄录如下:
同前面几首柳絮词低回的调子截然相反,宝钗这首词充满了开朗乐观的情绪。从宝钗的角度看,这同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一致;从《红楼梦》作者的意图看,似乎是让她乐观一阵,把未来想得十分美好,然后再让她失望。即先让她“登高”,然后再让她“跌重”。
这样的解释无法让人满意,因为“点评”只涉及了词一部分,“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连整个词的一半都不到呢,其它的句子又代表了什么呢?谁来解释呢?笔者今天就要这里再一次为大家解惑。
“白玉堂前春解舞,
欲入卢家白玉堂,新春催破舞衣裳。蝶衔红蕊蜂衔粉,共助青楼一日忙。
白玉堂,春,舞,蜂,蝶,这么些完全一致元素。
“几曾随逝水,何必委芳尘。”这调子可就一下急转直下了,尽管她以为让柳絮随着东流的逝水,强于像落花一样散落在地上。(芳尘在古代代指落花)。仍然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这是在《红楼梦》中被反反复复大肆渲染的主题,黛玉葬花时就是这样的心情,《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首送春苦调,薛宝钗也不能置身世外。“三春过后诸芳尽”,悲剧的命运是任何人也逃不过的。
这样,词的上半阙也就基本搞清了,这是在用柳絮在空中飘舞和最终落下的两种状态暗喻了一个家族(国家)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这和黛玉《如梦令》的上半阙并无两样,只不过黛玉词中的“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说得更加直白了一些。
《红楼梦》诗词中有一显著特点就是爱跑题,如果说上半阙还和柳絮能够有点联系的话。那么下半阙的第一句就偏离了柳絮:
韶华休笑本无根,这句是一个转折点,韶华本无根,这和黛玉的“韶华竟白头”及第五回《红楼梦梦十二曲》之【晚韶华】中所说的“那美韶华去之何迅”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都是对韶华逝去的感叹,然而加上了“休笑”二个字,那就是改变了格调,韶华逝去怎么了,不还会有“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吗。就是单从字面上解释,“好风频错力,送我上青云”一句一定是要弥补“韶华本无根”的缺憾的,否则就无法解释“休笑”二个字了。而我们之前的解释却恰恰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难道平步青云就能找回失去的青春吗?人已经失去了宝贵的青春年华,还有心情想什么升官发财之事吗?按照蔡义江教授的说法,飞到天上又掉了下来,还是韶华无根。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从青云的字义说起吧。查词典,青云的最基本解释就是高空的云,并以青云来代指天空。至于平步青云之类的词义也都后来根据登天即为高升这样演化而来。所以说,送我上青云,其实就是“送我上青天”。谁是这被好风送上青天之人呢?《长生殿》中的唐明皇,第五十出【重圆】写得清清楚楚,“明月在何许?挥手上青天。”,“身如梦里,飘飘御风旋。”唐明皇和杨玉环月宫重圆的故事,正是前面分析过的“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一句的结局。“情缘总归虚幻”,唐明皇和杨玉环在天上尽享着“永世夫妻”的欢悦,怎么还会从天上掉下去呢?《长生殿》有月宫,《红楼梦》有太虚幻境,都是补恨填仇①的场所。洪昇为自己心中的真爱在虚幻世界里找到了归宿,为逝去的韶华找到了根。
后半阙的中心意思就是,尽管是遭遇了“天上人间两渺茫”的痛苦离别,但两情不改,定成正果。正如【重圆】一出一开头说的那样:
情一片,幻出人天姻眷。但使有情终不变,定能偿夙愿。(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后记:宝钗《临江仙》与《长生殿》共同用词汇总:笔者解析的《红楼梦诗词》基本上要有三个以上的《长生殿》原词为支撑,本文也不例外:
一、乱纷纷
《临江仙》:千丝万缕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长生殿》第五十出【重圆】:但使有情终不变,定能偿夙愿。
黛玉《如梦令》中的“命薄”,“风流”,“韶华”和“白头”也都是《长生殿》中的高频率用词。不再细述,读者可自查。
《红楼梦》第五回,“那仙姑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