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月听笛,贾母的生活大智慧从何来?

(2013-07-24 07:12:05)
分类: 红楼原型

赏月听笛,贾母的生活大智慧从何来?

《红楼梦》中的贾母,可算得阅历丰富,在各种场合屡有不俗的表现。继五十四回元宵夜宴“破陈旧套”语出惊人之后,在第七十六回中秋夜宴上,贾母再次以赏月听笛的独特创意展示了她的生活大智慧。

《红楼梦》到了第七十六回,贾府已不再是那个“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景象,就好象一只在风雨飘摇中的航船,随时面临着沉没的危险。在这种背景下摆下的中秋夜宴,也充满着凄凉,贾赦一个母亲偏心的笑话,令贾母从头凉到了脚,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整个中秋夜宴被一片悲怆所笼罩。好一个贾母,使出“赏月听笛”的杀手涧。

贾母因见月至中天比先越精彩可爱因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因命人将十番上女孩子传来贾母道:“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这里贾母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听约两盏茶时方才止住大家称赞不已

就连山下准备联句的湘云和黛玉都感到了“笛韵悠扬”。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尽管最终无论是中秋夜宴还是湘黛联句都是以凄凉和寂寞而结束,但贾母在关键时刻“赏月听笛”的创意的确是出手不凡。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一个重大节日。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中秋赏月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一种文化现象,摆夜宴吃月饼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习俗,但以音乐伴随赏月的描写鲜有记载。贾母“赏月听笛”的的奇思妙想确实够绝。不过,与其说这是贾母的生活大智慧,还不如说是《红楼梦》作者的“三秋”大布局。

诚如脂批所说《石头记》“以中秋起,以中秋收”。《红楼梦》第一回,中秋之夜,甄士隐邀贾雨村家中喝酒:“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虽说中秋夜家家箫管,户户弦歌”略有夸张,但《红楼梦》的第一次中秋夜宴也有丝竹相伴却是不争的事实,就连所用乐器都是基本一致的,箫与笛是十分相近的乐器,都由竹管制作,在竹子上开六个单孔(有的箫开八个孔),箫为竖吹,笛为横吹,笛子有膜,而箫没有,箫更适合于吹奏那些悠扬抒情的乐曲,而七十六回远远的用笛子吹出的“悠扬”笛声,与箫管相差无已了。同样是中秋夜宴,同样是箫管相伴,《红楼梦》作者向读者透露出了明确的中秋情结。

要是在一年多以前,文章写到这,我也一定会象别人一样,漫无天地把曹雪芹吹捧一通,但今天,成熟的我会用客观的眼光去看等事物,我懂得了越是成功的文学作品,越需要坚实的创作素材作为支撑的。那么《红楼梦》中“赏月听笛(箫)”的创作素材在哪里。

请看《唐明皇游乐宫》:“是年八月中秋之夜,月色如银,万里一碧。玄宗在宫中赏月,笙歌进酒。凭着白玉栏杆,仰面看着,浩然长想。有词为证: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这一段正与《红楼梦》第一回中秋夜宴上的“家家箫管,户户弦歌”相对应,不正是“笙歌进酒”吗?

唐明皇在叶法善的指引下,来到了月宫,学得了《羽衣霓裳曲》仙曲:

玄宗听罢仙曲,怕冷欲还。法善驾起两片彩云,稳如平地,不劳举步,已到人间。路过潞州城上,细听谯楼更鼓,已打三点。那月色一发明朗如昼,照得潞州城中纤毫皆见。但只夜深入静,四顾悄然。法善道:臣侍陛下夜临于此,此间人如何知道?适来陛下习听仙乐,何不于此试演一曲?玄宗道:甚妙,甚妙。只方才不带得所用玉笛来。法善道:玉笛何在?玄宗道“在寝殿中。法善道:这个不难。将手指了一指,玉笛自云中坠下。玄宗大喜,接过手来,想着月中拍数,照依吹了一曲;...那潞州城中,有睡不着的,听得笛声嘹亮,似觉非凡。有爬起来听的,却在半空中吹响,没做理会。

七十六回远远的“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和“半空中吹响”的笛声又有什么两样。就连吹笛子的时间都是那样的一致,玄宗吹笛“谯楼更鼓,已打三点。”七十六回中秋夜宴,贾赦等回家是“二更多了,人少了,大家并桌而坐,又谈了两句贾赦的脚,吹笛子时大概也是三更左右,吹完笛子,尤氏讲了一个把贾母讲睡的笑话,一看时间, 四更了,随即夜宴散去。

还有贾雨村的中秋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八月十五,月光照到了哪里的“玉栏”,唐玄宗宫中的“白玉栏杆”(见《唐明皇游月宫》)是也。“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中秋赏月,连皇上都是“仰面看着,浩然长想。”(见《唐明皇游月宫》)百姓们哪有不效法之理。贾雨村中秋诗,并非是他个人政治抱负的展现,乃仿唐明皇游月宫之盛景而已。

《唐明皇游月宫》为《红楼梦》中秋“赏月听笛(箫)”的创作素材笔者算是给大家交待清楚了。我敢保证,这一观点不会受到任何人的反对,反倒是会有一大批摘桃子之人,首先《唐明皇游月宫》为清以前的作品,它的作者不会来抢《红楼梦》的著作权,同时,它对曹雪芹们来说是标准的公共资源,谁都看得到,谁都会引用,你奈我何,这比《红楼梦》中出现《长生殿》中词句好处理多了。然而,我倒是想问一句,那个曹雪芹,一个破落户子弟,如何能在二十岁前博览群书,甚至像《唐明皇游月宫》这样的佚名作品也一览无余?!在红学这个学术怪圈里,不必用证据说话,凭空猜测有时比实实在在的论据还有杀伤力。

以事实为依据,终归还是要作为我们的学术规范加以提倡的,那些完全没有事实依据就把所有的“公共资源”加之于他们的《红楼梦》作者之身,近乎强盗行径。纵观清代之文学家,明文记载对《唐明皇游月宫》有深入研究的之人可有?唯一人耳,他就是《长生殿》的作者洪昇,洪昉思,在《长生殿自序》里,洪昇明确指出:“稍借月宫足成之。要之广寒听曲之时,即游仙上升之日。”《长生殿》第十一出【闻月】,杨玉环上月宫学得《霓裳羽衣曲》正是取材于唐明皇上月宫学得仙曲一段,除了主人公由唐明皇换成了杨玉环外,月宫中学曲的情节完全一致。【重圆】一出,《长生殿》再次上演奔月壮举,八月十五之夜,唐明皇“挥手上青天”完全是按照《唐明皇游月宫》的模式实现的:

《长生殿》:(生)仙师,天路迢遥,怎生飞渡?(净)上皇,不必忧心。待贫道将手中拂子,掷作仙桥,引到月宫便了。(掷拂子化桥下)(生)你看,一道仙桥从空现出。仙师忽然不见,只得独自上桥而行。

《唐明皇游月宫》:玄宗问道:尊师道术可使朕到月宫一游否?法善道:这有何难?就请御驾启行。说罢,将手中板笏一掷,现出一条雪链也似的银桥来,那头直接着月内。法善就扶着玄宗,踱上桥去,且是平稳好走,随走过处,桥便随灭。

只是把仙师由叶法善换成了杨通幽,手中的法器由“板笏”换成了“佛子”。

而在洪昇的心中,最念念不忘的恐怕还是那中秋之夜的悠扬“管弦”。在八月十五的李杨婚庆大典上,月宫里奏响了经过天上人间雕琢的仙乐《霓裳羽衣曲》,“弄玉、弄玉秦台上,吹箫也自忙。”又是“箫管”,“(内作乐介)听何处奏钧天,想近着桂丛边。”桂丛边传来的箫(笛)声,可曾记否,贾母赏月“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恰似天外仙乐,连音乐出自桂花树都是一致的,大家做何感想?还是巧合吗?中秋情结,月宫情结,管弦情结,桂花情结,哪个不是洪昇的最爱。你还能分得清哪条是《长生殿》的,哪条是《红楼梦》里的吗?都是洪昇创造出的杰作。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洪昇的作品总是让人心驰神往。 

①《红楼梦》第七十五回:说着便斟上酒又行了一回令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自然外头还有相公们候着也不可轻忽了他们况且二更多了你们散了再让我和姑娘们多乐一回好歇着了。”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王夫人等笑道:“夜已四更了风露也大请老太太安歇罢明日再赏十六也不辜负这月色。”

③、④“佛子(亦称佛尘)”和“板笏”皆为道教法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