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求知不倦
求知不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41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花囊到锦囊,看《葬花词》的偷换概念好戏

(2013-05-28 08:08:51)
标签:

花囊

绢袋

锦囊

掌上舞

升仙

分类: 《长生殿》与《红楼梦》

从花囊到锦囊,看葬花词的偷换概念好戏

                          黛玉《葬花词》赏析之一

人们普遍认为黛玉《葬花词》中的“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句中的“锦囊”就是二十三回黛玉葬玉葬花时花锄上挂着的那个“花囊”,近来我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二十七回黛玉《葬花词》中的所说的“锦囊”和二十三黛玉葬花时带的“花囊”完全是两样有着明显区别的物品。这可不是笔者在这里众取宠,我是有文本依据的。请看二十三回黛玉葬花的相关描写:

花囊初现:“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但这个花囊具体是什么样的我们不得而知,接下来就是:

详解花囊:“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哈,原来黛玉葬花所用花囊是一绢袋而非锦囊。问题就这样出现了虽然同为丝绸范畴,但其材质和制作工艺都有着极大的差别,绢: 绢类织物为平纹组织,质地轻薄,坚韧挺括平整:则是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绢和锦是十四种丝织品中的两种,娟质轻而透亮。而锦较厚实,华丽,锦的工艺远比娟的工艺复杂。绢是绢,锦是锦,两者的判别根本无需特殊培训,以《红楼梦》作者对纺织品的了解,根本不会把两者混为一谈,那会是疏忽吗?也不会,从第二十三回黛玉葬花到二十七回黛玉吟《葬花词》,中间只相隔三回,况且,把落花装入半透明的“绢袋”,透过绢纱还能隐约看到桃红,这是一个美妙的设计,作者总不会一转眼就把花瓣装入厚厚的锦囊里吧。那应该如何解释这从“绢袋”到“锦囊”的转化呢。其实,作者是玩了一个偷换概念的戏,意在暗示读者,黛玉葬花所用“花囊”和《葬花词》里所说“锦囊”本非一物。这花囊已经很清楚了,一个绢制的“花囊”,那这个锦囊呢?不要试图在《红楼梦》中找到这个锦囊(注),因为这个“锦囊”是《长生殿》的一个道具,“未若锦囊收艳骨”也同样是《长生殿》的独家故事

作者把娟袋偷换成锦囊,就是要把我们的视线引向《长生殿》中的“锦囊”。《长生殿》第十六出【舞盘】对个锦囊的来历交待得是一清二楚,唐明皇在“长生殿”上为杨玉环庆生,唐明皇令舞女跳《霓羽衣》之舞,杨玉环一时兴起,亲自为唐明皇跳了一段“掌上舞”,唐明皇看得是如醉如痴,连连称赞:“妙哉,舞也!逸态横生,浓姿百出。宛若翾风回雪,恍如飞燕游龙,真独擅千秋矣。”并大赏杨玉环:

(生)朕有鸳鸯万金锦十匹,丽水紫磨金步摇一事,聊作缠头。(出香囊介)还有自佩瑞龙脑八宝锦香囊一枚,解来助卿舞佩。(旦接香囊谢介)万岁。(生携旦行介)

杨玉环视这个锦囊如生命,至死都把它带在身上,直到第三十七出【尸解】,玉帝下旨令杨玉环重掌蓬莱玉山行院,她的尸骨也同她一起升了天,为了让唐明皇日后为她改葬时不至太过失望,杨玉环想起一个办法:“也罢,我胸前有锦香囊一个,乃翠盘试舞之时,皇上所赐”,“将此香囊,放在冢内”,“他日君王见,索强似人难重覯。”第四十三回【改葬】,当唐明皇挖开杨玉环的坟墓时,看到的却是“一抔空墓”中的一个“锦香囊”。

    还是高力士聪明:“(丑)奴婢想来,自古神仙多有尸解之事。或者娘娘尸解仙去,也未可知。即如桥山陵寝,止葬黄帝衣冠。这香囊原是娘娘临终所佩,将来葬入新坟之内,也是一般了。”唐明皇采纳了高力士的提议:“(生)说的有理。高力士,就将这香囊裹以珠襦,盛以玉匣,依礼安葬便了。”这便是《长生殿》中的“未若锦囊收艳骨”的故事,小小的锦囊所承载的是一代美人杨玉环的“艳骨。历史上有桥山的“黄帝葬衣冠处”,有秦始皇的“兵马甬”,还有“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但就是没有“香囊坟,洪昇的“锦囊收艳骨”的艺术构思的确是不同凡响,也难怪他会把这一情景在《红楼梦》中再现。

    注:《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曾经提到过一个“十锦春意香袋”,即“绣春囊”,是引发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黛玉诗中所的“锦囊”绝无可能是这东西,因为这一件春宫之物,与黛玉诗的境界完全不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