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玉灯谜诗解析

(2013-05-20 21:49:14)
标签:

天上人间

七夕节

鸾音

鹤信

上苍

分类: 《长生殿》与《红楼梦》

宝玉灯谜诗解析

                    《红楼梦》诗词中的长生殿故事之八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宝玉灯谜诗,是三首没有谜底的灯谜中的第二首,尽管是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谜底的探寻,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今天笔者虽然也不能给出谜底,但却向正确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因为本文将揭开灯谜诗所讲述的故事。

一次漫不经心的浏览,使我发现诗中的一半以上的词句竟全部是来自《长生殿》,略一细看,一首贾宝玉的灯谜诗,就是《长生殿》的下半场——三十七出【尸解】到五十出【重圆】,每一句诗都是《长生殿》的一出戏,一个本来不太难的问题,却被我们自己解得一塌糊涂,即便我今天给出正确的解读,却一样还会有人不屑一顾,但我还是要为真相呐喊。

下面我们还是逐句分析:           

    第一句诗:天上人间两渺茫——《长生殿》第三十七出;《长生殿》元素,《长生殿》原句。

    红学界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此句由李后主《浪淘沙》中“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和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两句合成来来,但土默热却向世人证明了这句诗本没有那么复杂,这句话就是曹唐诗中的句子,洪昇在《长生殿》第三十七出【尸解】里就是原句引用:

    蓬山此去无多路,李商隐  天上人间两渺茫。曹唐

    可我们那些可爱的红学专家却不愿意接受事实,硬要说曹唐这句诗也是由白居易和李后主两人诗句合成,结果闹出了唐代诗人曹唐能后引用100年后的南唐后主李诗句的大笑话来。      

    《长生殿》三十七出引用这句并不常被人引用的诗句的用意何在呢?这就是洪昇使用典故的神奇之处,对“天上人间两渺茫”,人们大多简单地解释为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但在《长生殿》中却不是这样,杨玉环与唐明皇生离死别在第二十五回【埋玉】,这时候他不说“两茫”,反倒是到了第三十七出【尸解】杨玉环羽化成仙,获得了重生,却冒出了这句“ 天上人间两渺茫”来,作者用典是非常讲究的,二十五回杨玉环虽然命丧黄泉,但她的魂魄却仍然归马嵬土地管,所以不算“天上人间”,到了第三十七回,杨玉环做了“蓬莱玉妃”,她的魂魄才正式升天,从她升天的那一刻起,她和唐明皇才正式开始“天上人间两渺茫”的进程。正像杨玉环的唱词所说:“ 死生离别两悠悠,人不见,情未了,恨无休。
  

    第二句诗:琅玕节过谨提防——《长生殿》第四十四出【怂合】;《长生殿》元素:“琅玕节(七夕节)”;

    琅玕节”即是道教中的“七夕节”,红学界对这个道教七夕节确实无所适从,因为《红楼梦》中并没有发生过与“七夕”相关的事件,再找遍明清的的帝王将相还是找不到对应的人和事,于是也就只好按“琅玕”喻玉来解释,他们哪里知道,在《长生殿》中“七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日子,“七夕”联系起了书中四个极其重要的人物:杨玉环,唐明皇,天孙织女和牛郎。《长生殿》两出戏都发生在“七夕”,第一次是第二十二出【密誓】,杨玉环在“长生殿”上向牛女双星乞巧,和唐明皇两人立下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联理枝”的爱情盟誓。第二次是在第四十四出【怂合】,杨玉环“尸解”当年的七夕,牛女双星再次相会,就在这次相会中,杨玉环和李隆基两人因信守“前盟”而通过了“情志”考核,双星决定为二人作合:

做玉妃、不过群仙队,寡鹄孤鸾白云内,何如并翼鸳鸯美。念盟言在彼,与圆成仗你。

李三郎罪有可原。他若果有悔心,再为证完前誓便了。

因七夕已过,二仙就把日期定在了七夕过后八月十五月圆日。

琅玕节过谨提防”,这“提防”两字当为关注或注意,这样的用法在古人的诗中是有先例的,元 张可久《醉太平·无题》曲:“尘蒙了镜台,粉淡了香腮,不提防今夜故人来。” 
    第三句:鸾音鹤信须凝睇——《长生殿》第四十八出【寄情】(第四十九出【得信】);《长生殿》元素:“音”、“信”和“凝睇

凝睇”:人们大多只知道“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是《长恨歌》里的诗句,却忽略了(或者是不情愿承认)《长生殿》第四十八出【寄情】的下场诗原句引用了白居易这句诗,“含情凝睇谢君王,白居易  尘梦何如鹤梦长。曹唐”。

   鸾音鹤信”是一个现成的典故,比喻来自仙界的音信,典出·罗隐《淮南高骈所造迎仙楼》诗:鸾音鹤信杳难回,凤驾龙车早晚来。”鸾和鹤都是天上的神鸟,在《长生殿》里就有“驾鹤骖鸾去不返,空回首天上人间”但最令人叫绝的还是洪昇创造性地利用“鸾音鹤信”这一典故,巧妙地把分别做为人间和天上的信使,为李杨二人互相传递信息。四十六出【觅魂】道士杨通幽为唐明皇上天入地寻找杨玉环的魂魄:“九天青鸟使,一幅紫书。”青鸟即是青鸾,青鸟作为前往蓬莱的信使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有李商隐的无题为证:“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在【寄情】一出里,作者再次证实了的信使功能,“归自云中步珊珊,闻有青鸾信远颁。”由杨通幽带来的唐明皇对妃子的无限思念就是这“鸾音”。而杨玉环也迫不及待地把八月十五月宫相会的信息传递给唐明皇,她的信使换成了蓬莱仙境早就准备下传信的仙鹤,这只鹤在【寄情】一出的开头早有交待:云海沉沉洞天寒,深锁云房径闲。

含情凝睇谢君王,白居易  尘梦何如梦长。曹唐
    密奏君王知入月,王建    众仙同日听霓裳。李商隐

四十八出的下场诗对李扬二人的未来充满着憧憬。

洪昇作为一个文学大师,其作品中的结构布置的确是独具匠心的,为了进一步烘托主题,“含情凝睇”的一幕,在紧接着的第四十九出里再次上演。

第四十九出【得信】,思念妃子而成疾的唐明皇焦急地等待着杨通幽的消息:望断仙音,一片晚云秋。...悠悠、欲眠不眠欹枕头。非耶是耶睁望眸。

杨通幽乘鹤归来,为唐明皇带来了好消息转瀛洲,物携将远寄投。忙回奏,仙坛传语慰离忧。

这天边“鹤信”让唐明皇“十分愁病一时休。

这正是:

    海外传书怪迟,卢纶  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
    更期十五团圆夜,徐夤  纵有清光知对谁。戴叔伦

(四十九出下场诗)

第四句“好把唏嘘答上苍——《长生殿》第五十出【重圆】;《长生殿》元素:“唏嘘”和“上苍。”

唏嘘”二字做感叹解释。这最后一句的字面意思是以感叹来报答“上苍”。那李杨二人又是以怎样的感叹报答上苍的呢?

旦)幸荷天孙鉴怜,许令断缘重续。今夕之会,诚非偶然也。
  【五供养】仙家美眷,比翼连枝,好合依然。天将离恨补,海把怨愁填。(生合)谢苍苍可怜,泼情肠翻新重建。添注个鸳鸯牒,紫霄边,千秋万古证奇缘。

上天的神仙让唐明皇和杨贵妃这对“天上人间两渺茫”的苦命“鸳鸯”再续前缘,成了天上的永世夫妻,他(她)们以最深情的“唏嘘(感叹)”去“报(答)上苍”完全合情合理,绝无半点牵强。此前对此谜的一切解读统统是猜笨谜,因为他们不懂土默热红学,他们不掌握《长生殿》这本《红楼梦》词典。

故事讲完了,但我辈愚钝,还是猜不出这个谜语的谜底。我只好试着把这首谜语诗翻译一下,但愿有人能够破解这个谜语:

    天上人间两渺茫,七夕节过待上皇。

    鸾音鹤信凝睇,月宫重圆谢上苍。
    或许,作者根本就没有设谜底,只是为让人们在猜谜过程中情不自尽地走入《长生殿》的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