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玉吹笙寒簧击敔
(2013-05-12 06:58:17)
标签:
弄玉吹笙寒簧击敔霓裳羽衣曲月宫音乐盛典 |
分类: 《长生殿》与《红楼梦》 |
弄玉吹笙寒簧击敔
“弄玉吹笙寒簧击敔”,这是《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中的一句话,对于这句话,红学界是怎样解释的呢?较为一致的解释是将这句话拆分成“弄玉吹笙”,“寒簧”和“敔”三个独立的典故,以下就是我整理的百度百科的相关解释:
弄玉吹笙——源自于弄玉吹箫之典。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笙,嫁与萧史,萧善吹箫,能作凤鸣,后引来凤凰,夫妻随凤化仙飞去(见汉代刘向《列仙传》及明代陈耀文《天中记》)。
——《列仙传拾遗》
这基本是著名红学家蔡义江的观点,虽然是一家之言,但也基本代表了学界对此句的看法,学界唯一有点分歧的就是“弄玉吹笙”和“弄玉吹箫”上的细微差别。大部分人认为“弄玉吹笙”就是“弄玉吹箫”,但也有些扣小字眼的人认为两者不是一回事,说弄玉吹箫来自汉代刘向《列仙传》,而弄玉吹笙取自明代冯梦龙编制的《东周列国志》。但不论吹笙还是吹箫,说的都是同一个故事,吹笙的弄玉招来吹箫的萧史,两人因音乐结缘。至于说什么曹雪芹在取“笙”而不取“箫”上面如何如何讲究,全是不着边际的胡捧,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但是就从来没人将这三个典故串联在一起,对此句的解释也只好用什么“奏起天然乐章”来搪塞。
笔者今天至所以要写这篇文章,就是因为笔者能够把这三个典故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展现给大家。我的思路是,三个典故应合并成两个典故,即把“寒簧击敔”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那变成了两个典故。能把这两个典故串联在一起的只有一件东西——乐器。“弄玉吹笙(箫)”里包含着两种乐器——弄玉吹的“笙”和萧史吹的“箫”,“寒簧击敔”包含着另一种乐器“敔”。三种乐器加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小型乐队了。这个乐队演奏的是什么乐曲呢?即然连蔡义江先生都说“寒簧”这个人物是《长生殿》中的人物,我们就不妨上《长生殿》里找一找,如果这个乐队要演奏《长生殿》中的乐曲,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剧中反复出现的《霓裳羽衣曲》,于是我开始重新阅读有关《霓裳羽衣曲》的【闻乐】、【制谱】、【偷曲】、【舞盘】和【重圆】等几出戏,终于在【重圆】一出戏里“弄玉吹笙”露出了真容,作者以“伴洛妃,凌波样;动巫娥,行云想。”描述了“霓裳羽衣”舞蹈的盛景后,又记录下了乐队演奏的实况:“弄玉、弄玉秦台上,吹箫也自忙。”
那在《长生殿》中,“弄玉吹笙”又是怎么和“寒簧击敔”结合在一起的呢?这个问题就更好解决了,寒簧以月中仙女的形象在《长生殿》里三次出现:
第二次:第四十出【仙忆】,去蓬莱仙境取回杨玉环重新谱曲的“霓裳羽衣”之曲,以备李杨重圆时演奏。
第三次出现是在第五十出【重圆】,但这次不是以寒簧的身份出现的,而是以“贴”的身份出现,土默热老师在《<</span>芙蓉诔>》中的“寒簧击敔”从哪里来
寒簧的三次出场都与《霓裳羽衣曲》有关,尤其是在【重圆】一出,寒簧简直就是整个歌舞晚会的“艺术总监”:
(贴)今夕之会,原为玉妃新谱“霓裳”。天女每那里?(众天女各执乐器上)“夜月歌残鸣凤曲,天风吹落步虚声。”天女每稽首。(贴)把“霓裳羽衣”之曲,歌舞一番。(众舞介)
可能有的朋友还要问,《长生殿》第五十出中有“寒簧”,但并没有“击敔”字样,仙女们的乐器不等于就是“敔”啊?问得好。仙女们的乐器确实不等于“敔”,但不要忘了,第五十出《重圆》,乃是《长生殿》最后一出,曲终奏雅之际,必须“击敔”。演出《霓裳羽衣曲》,也必须“击敔”。君不见“寒簧”三次出场,均与《霓裳羽衣曲》有关,由“寒簧”来“击敔”,顺理成章。
天孙织女和月主嫦娥为坚守爱情“前盟”的李三郎和杨玉环在月宫里举办了一场史上最热烈最浪漫的天上婚礼,“弄玉吹笙”,奏响了经过“天上人间”锤炼的仙乐《霓裳羽衣曲》,曲终奏雅,“寒簧击敔”,送一对新人迈入到忉利天宫去永结良缘。“弄玉吹笙寒簧击敔”造就了一场跨越“天上人间”的音乐盛典——《长生殿》为我们奉献的一道音乐大餐。
后记:文章写完了,但有一点没有说清楚,“弄玉吹笙寒簧击敔”之句出自《红楼梦》,怎么也得说说《红楼梦》作者为什么要把《长生殿》的场景搬到《红楼梦》中去吧?为了不破坏本文的艺术鉴赏的特点,我决定以“后记”的形式来解释这一问题:因为接下来,我要证明《芙蓉女儿诔》即不是写给晴雯的悼词,也不是对黛玉的咒语,它是《红楼梦》中四次重大私祭中的最后一次,祭奠对象还是那个令《长生殿》和《红楼梦》的共同作者洪昇爱得痴迷的玉女杨玉环。本文也算是一个铺垫,下篇文章就可直接说“弄玉吹笙寒簧击敔”就是《长生殿》中的一场音乐盛典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