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绍祖是“中山狼”吗?

(2013-02-23 07:59:53)
标签:

中山狼

孙绍祖

安禄山

贾迎春

分类: 第五回研究

孙绍祖是“中山狼”吗?

      摘要:

   《红楼梦》中的孙绍祖是“体格健壮弓马娴熟

   长生殿》中的安禄山是“人才壮健弓马熟娴

    尽管红学界对《红楼梦》人物结局有着极大的分歧,但是对迎春遭遇,大家的看法却是惊人的一致,本文今天就是要颠覆这一似乎不可动摇的共识,笔者要大呼一声,孙绍祖并非“中山狼”,我们误读了这么些年,是纠正错误的时候了。惊讶吗?读了本文后,我相信你就是想反对也会没了底气。因为,没有十足的把握,笔者也不敢来趟这趟混水。

后面忽见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以上就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看到的有关贾迎春的一切。乍一看,这一切确实很符合贾迎春的遭遇,第七十九和八十回的有关迎春婚姻的描写似乎也在验证着这一点。孙绍祖就是“中山狼”,迎春就是“金闺花柳质”,学界的主要看法,孙家曾经巴结贾家,但孙家富裕后便忘了贾家,并恩将仇报把贾迎春折磨至死,即所谓“一载赴黄梁”。毫无争议,这与钗黛湘的结局到现在还为人们争论不休形成的鲜明的对照,由于被“中山狼”残害,迎春也被说成金陵十二钗中命运最惨的一个。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几乎每个人主要人物身上都隐藏着秘密,可迎春的故事发展似乎太平稳了,让我感到就像大战前所面临的可怕的寂静。

于是,我反复地阅读文本中有关迎春的描写,看着看着我从喜冤家的最后一句里看出了点问题“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这“芳魂”和“荡悠悠”是《长生殿》中用来描写杨玉环的专用词汇,为什么会用在迎春的身上呢?迎春的这四句诗与《长生殿》是不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如果不是一遍又一遍的读《长生殿》,我也不敢这么想,但是如果你认识到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就是一部浓缩的《长生殿》,在这一回中出现多少《长生殿》元素也就用不着大惊小怪了,况且,我现在已经确认,金陵十二钗正册和【红楼梦十二曲】绝对不是什么推背图,借“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来直抒胸怀才是作者设置十二钗正册和【红楼梦十二曲】的真正用意。

于是以《长生殿》中的人物同迎春判词相比较,还真就找出两个与判词相对应的两个人来,安禄山杨玉环,如果抛开判词是写给迎春的这一固有思维的话,你会发现,安禄山比孙绍祖更像“中山狼”,杨玉环比贾迎春更符合“金闺花柳质”。下面我们就来拿这两组人和迎春的判词分别做比较。

判词第一句子系中山狼”——子和系组合起来是一个繁体的孙字,代指孙绍祖,合情合理,残害迎春,全不顾世交之情,确实是一只恶狼。不过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山狼”是一只特殊的“狼”,典出中山狼传》: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简子在中山举行狩猎,遇到一只狼就拼命追赶。狼遇到东郭先生说:“先生能借你的口袋让我苟延残喘躲一会,躲过这场灾难,我会报答你的大恩的。”东郭先生帮助了狼。但这只来恶狼躲过追杀后,跳出布袋就扑向东郭先生咬去,幸遇一聪明的老丈,把“中山狼”重新骗入东郭先生的口袋而杀之。这一典故里有三个关键点:A:中山狼”曾受救命之大恩;B:“中山狼”恩将仇报;C:“中山狼”最后遭报应。

好了,我们看看孙绍祖与这三条是否对应。按现在的流行说法是贾家有恩于孙绍祖,书中是这样描述孙绍祖与贾家的关系的,《红楼梦》第七十九回:“ 原来贾赦已将迎春许与孙家了。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如今孙家只有一人在京现袭指挥之职此人名唤孙绍祖,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无有不会,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因未有室贾赦见是世交之孙且人品家当都相称合遂青目择为东床娇婿。”

从这段描述里,我们看不出丝毫贾府对孙家有何大恩大德,充其量孙家祖上曾做过贾家的门生,乃算“世交”,而“世交”两个字表征着两家的基本平等关系,况且这种关系只是孙绍祖爷爷的上辈的事,而到了孙绍祖这一辈两家已经没有什么关系,孙绍祖的发达与贾家一点也不沾边,贾家非但无恩于孙家,反倒是贾家欠了孙家的,请听迎春是怎么说的:“又说老爷曾收着他五千银子不该使了他的.如今他来要了两三次不得,他便指着我的脸说道: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买给我的。好不好打一顿撵在下房里睡去.当日有你爷爷在时希图上我们的富贵赶着相与的。论理我和你父亲是一辈如今强压我的头卖了一辈。又不该作了这门亲倒没的叫人看着赶势利似的。”从这段文字里可看出,到了孙绍祖爷爷这辈的时候孙家就已经比贾家富裕了,是贾家在攀孙家的高枝。而贾赦不顾弟弟的反对执意下嫁女儿到孙家也只是因为无力偿还五千两银子巨款的无奈之举,要知道,当年洪昇买下才艺双全的邓雪儿也只用了一千两银子,在《红楼梦》中贾府工资最高的贾母年薪仅240两,孙绍祖花五千两银子买下一个没落家庭的庶出小姐当然是觉得冤,他折磨迎春的动因不是恩将仇报,而是有气难出。

综上所述,贾家有恩于孙绍祖纯属子虚乌有。要真的论什么有恩,也只能是孙绍祖有恩于贾家。孙绍祖不符合“中山狼”的先决条件,随之而来所谓的恩将仇报之说也自动作废,没有恩,谈何报?“中山狼”的第三个要件,“自作自受”在孙绍祖身上也同样不成立,因为他把迎春折磨至死,他并没受到任何惩罚。

结论一:称孙绍祖是一条恶狼,色狼都可以,但就不是一匹“中山狼”。而《红楼梦》中所说的这只“中山狼”必须是一条恩将仇报的“狼”,这在【喜冤家】中也得到了进一步证实:“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再看一下安禄山是不是一匹“全不念当日根由”的“中山狼,无情兽”呢?据《长生殿》交待,安禄山曾经两次面临死亡的威胁,第一次,安禄山还是一个普通的武官,在战场上战败,临阵逃脱,犯下死罪,他带着巨款贿赂杨国忠,杨国忠在唐明皇面前保下了他的性命;第二次,被委以重任的安禄山狂傲自大,连救命恩人杨国忠都不放在眼里,只太把良心昧了。恩和义,付与水萍飘。杨国忠看出了安禄山的反意,告到了皇上那里,如果唐明皇采纳了宰相的意见,安禄山必死无疑,但唐明皇再次放安禄山一马,非但没处理他,反而封他为范阳节度使,使他成了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祸根。在安禄山身上我们看到了他曾受到救命之恩的“当日根由”。

安禄山先后受宰相和皇上的救命之恩,符合“中山狼”的第一特征;接下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将他的救命恩人唐明皇和杨国忠赶出长安,此恩将仇报,与“中山狼”第二条特征相符;安禄山最后被自家手下所杀,身首异处,落得行不义遭天谴,正合“中山狼”的第三条特征。

《红楼梦》中的孙绍祖是“体格健壮弓马娴熟

长生殿第四出【春睡】,杨国忠向皇上介绍安禄山:“臣启陛下:蒙委试验安禄山,果系人才壮健弓马熟娴,特此复旨。”仅仅把用字顺序调了一下,作者再次玩了一个让人一眼望穿的小把戏。

《梧桐雨》中安禄山 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与《长生殿》中的描写并不一样。《红楼梦》中的孙绍祖的描写只能是来自于《长生殿》中的安禄山的描写。把孙绍祖写成与安禄山特征完全一致的武官仅仅是一种巧合吗?在我的印象中,孙绍祖是《红楼梦》前八十回所刻意描写的唯一一个武官,其余的如节度使云光及九省检点王子腾均是一带而过。

结论二:安禄山是一匹货真价实的“中山狼”,孙绍祖只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

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把子系组合成一个孙字只是一种极特殊的解法。子字原意之一是某人的意思,如明义所说“曹子雪芹”,而系当是讲,这样,子系的字面意思应为“这个人是”。“安禄山这小子是匹‘中山狼’”,《梧桐雨》中杨国忠就说安禄山,“胡人狼子野心”,《长生殿》改成了“狼子野心难料”,删去敏感的“胡人”二字,但洪昇骨子里对“胡人”的痛恨却丝毫未减,在《长生殿》中是这样,在《红楼梦》中更甚。这就是“子系中山狼”一句的画外音,这也为我们找到《红楼梦》第二回把安禄山排在五大奸臣之列的理由。

判词第二句:“得志便猖狂”——这个得志应该是指那种小人得志类型之人。孙绍祖虽然位居高官,但不是属于小人得志那种的,因为从他爷爷那辈就已经比贾家还富裕了,他应该属于“世袭”;但安禄山就不同了,他一开始只是边关的一个普通武官,从傍上边关节度使张守硅到贿赂当朝宰相杨国忠,向唐明皇和杨贵妃献媚,安禄山走的正是一条小人得志的道路。

再看“猖狂”二字,孙绍祖生性狠毒,对家中的女人和妻子痛下狠手,但也只是限于一个家庭,而安禄山“猖狂”起来,就造成了千万条生命涂炭。你说谁更猖狂呢?

判词第三句:“金闺花柳质”——金闺作为闺中的代名词,这点并无疑问,关键是这“花柳质”三个字,以来描述女性,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并不少见,但能与这两个字联系起来的多为绝色女子。花——“花容月貌”,柳——“婀娜多姿”,那么迎春是否符合这一特征呢?《红楼梦》第三回对迎春有如下描写:“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与“花柳质”相去甚远,倒是《长生殿》中的杨玉环正配这“花柳质”,他是有“花容月貌”的美女,跳起舞来“婀娜多姿”,《长生殿》第四出【春睡】有“慢支持杨柳腰身”的描写四十八出【弹词】中李龟年更是形象地把杨玉环比喻为“真个是输双颊输腰

结论三,“金闺花柳质”用于迎春有些牵强,用于杨玉环则恰如分。

判词第四句:“一载赴黄梁”——迎春结婚一年后被孙绍祖折磨至死,这就是学界对这一句的一致解释。首先这个一载除了解释为一年外,是否还可以解释为一朝或有朝一日呢?

我主要质疑的是这个把“赴黄梁”和“赴黄泉”等同起来,作者又不是在第五回没用过黄泉这个词,为什么要用黄梁而不用黄泉呢?还是看一看有关黄梁的典故吧。

这个“赴黄梁”是源于“黄梁一梦”的典故:一名叫吕翁的道士因事要到邯郸,巧遇一名姓卢的书生。卢生渴望得到荣华富贵,吕翁一番劝解不见成效,便让卢生在他的枕头上睡觉,让他在梦中得到荣华富贵。卢生在梦里历经大起大跌,最后在荣华富贵中度过余年。卢生做完梦后醒来,发现店主人蒸的黄米饭(黄梁)还没有熟。”这一典故有一个先决条件,典故中人必须是有好梦,然后才是梦中惊醒,迎春有梦吗?虽然是富贵人家的二小姐,但被称“二木头”的她的个人生活并不怎么幸福,父亲和继母的粗俗不堪,竟然为欠人五千两银子而出卖女儿,下人的行为不端,如抄检大观园累及了她的大丫环司棋,贾母抓赌又处理了她的奶娘,一件件事情让他脸上无光,就连手下奴仆拿她的东西当赌资她都无法阻止。她的生活中悲哀大于梦想,她只有在和姐妹们在一起才能有些许的快乐。可杨玉环就不同了,她曾经和唐明皇订七夕之盟,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她有着与唐明皇“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美好梦想,也只有是“梦想”破灭而死的人才能是“赴黄梁”。

最后一个结论: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逼走唐明皇,令杨玉环梦碎马嵬坡,“一载赴黄梁”。

以上的分析告诉了我们书中的孙绍祖和贾迎春与迎春判词的四句诗所表述的特征完全不符,用下面的四句诗或许更能符合二人之间的故事:

子系吃人狼,家中逞猖狂。

金闺柔弱质,一载把命丧。

而判词的四句诗却是如实记录了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安禄山这小子是个忘恩负义“中山狼”,小人得志“便猖狂”,杨玉环“花柳质”,马嵬坡无奈“赴黄梁”。大家千万不要再对作者借《红楼梦》说《长生殿》再有什么惊奇的了,铁的事实就是这样。两书的共同作者洪昇用什么的抒发自已的情感,谁管得着呢,即便是孤芳自赏,对一个文人也是一种莫大的心理满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