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大揭密
(2012-07-10 22:12:45)
标签:
第六十二回国丧期间长生殿案件杂谈 |
前言:近日看了网上关于《红楼梦》第六十二回的各种解读,令我有种要吐的感觉,什么湘云憨态,什么香菱解裙,袭人送茶,宝黛私语…统统不得要领,本博主通过充分论证,确认第六十二回里隐藏着巨大的秘密,是八十回本《红楼梦》中相当重要的一回,对正确解读《红楼梦》和书的真正作者有非常重大的参考作用,本博主也在开博之初连发两文专门论述。但那时本博客的关注度远不如现在,加之文章写得有点拖沓,效果并不明显。在博友“jijk”的提议下,我把以前发表过的两篇博文重新整理了一下,汇总成今天的论文,希望喜欢本博客的博友耐下心来看一看,文章不算太长(2800字),绝对是言之有物。
翻开《红楼梦》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大观园为贾宝玉等四人祝贺生日,大摆宴席的热闹场面。其热烈程度,在贾府里并不少见的宴会中,堪称首位。人们不会忘记那一会冒出一寿星,人们是拜了这个又拜那个的有趣描写。但谁注意到,此时此刻,贾府的长辈们(贾母王夫人等)正在为刚刚去世的老太妃送葬,贾家的两批人用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祭奠皇上的至亲。如若不信,看看第五十八回的开头,国丧的背景交待得清清楚楚:
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每日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许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许婚嫁。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已后方回。在偏殿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陵,地名曰孝慈县。陵离都来往得十来日之功,如今请灵至此,还要停数日放入地宫,故得一月光景。
查史料,清朝为帝后丧葬后有如下规定:
1.皇帝辍朝九日,仍循以日易月之制,服缟二十七日;。
2.妃嫔、皇子、公主服白布孝服,皇子截发辫,皇子福晋剪发;
3.亲王以下,凡有顶戴的满汉文武大臣一律百日后才准剃头;
4.停止嫁娶作乐二十七天;
5.京中所有军民,男去冠缨,女去耳环。
可见红楼中的“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许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许婚嫁”正是依据其中的第4条,虽然有细微改动,也正应了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规律。
那么如果违反了这一规定会有什么后果呢?史料记载:康熙二十八中秋,刚刚被封为皇后的佟贵妃去世,国丧期内,国子监生洪昇因聚众出演他的新剧《长生殿》,因有人告发而被康熙皇帝投入大牢,并终身革去国子监生资格。正所谓“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一生到白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生殿案件”。
没的说,贾宝玉等在国丧期间大摆生日筵宴,纵情寻欢作乐,绝对违反了皇家为老太妃去世做的守孝规定,属大逆不道之行为,如果被查出,结果不会比洪昇更好。
是不是作者疏忽了“国丧期间”这一背景,正巧两件事赶到一块了?一点可能性都没有!拿五十八回的老太妃的守孝规定和清帝妃的丧葬制度第四条做一比较,你就会发现五十八的这些改动是专门为宝玉们祝寿而量身订制的。
首先,把二十七天的守孝期夸张的放大到一年,意为布下一张大网,专等宝玉们来钻,连擦边球都别想打,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时,才是守孝期的开始。
其二:把“嫁娶作乐”分成两个部分,让与大观园无关的“嫁娶”分配给“庶民”,把“作乐”留给了贾宝玉家这样的有爵之家(宁荣二公),并且把“作乐”细化为“筵宴”和“音乐”,如果你破解了宝玉们祝寿的时间背景,那这对号入座的工作将变得何等的容易。
其三:六十二回两次点题因“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潜台词就是“国丧期间”。
说实在的,当破译了这一“达芬奇密码”后,我都觉得作者未免太恶毒了一点,尤其是下面这段描述:
这些人因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没了管束,便任意取乐,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颠,十分热闹。
这“红飞翠舞”和灵堂里的黑幡摇动,白绫飘荡的情景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呀。而主(宝玉)仆(平儿)客(宝琴,岫烟)齐上阵,更是用心良苦。
不过,把这一切放在一个人身上,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个人就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洪昇——那个因“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的洪昇。原来,作者是在这里泄私愤,而且近乎明目张胆。他在书中布下的唯一的障眼法就是用“贾母王夫人不在家”作为“国丧期间”的代名词。同时,在时序上,也玩了一个小小的把戏,写老太妃死在五十八回,写庆寿宴是在第六十二回,中间隔了好几回,意在冲淡“国丧期间”这一背景,而五十八到六十二回的描写也很乱,平常几乎不露面的人物,在这几回都粉墨登场了,一帮戏子,什么柳婶,五儿,秦显家的,一大堆不相干的乱八七糟的事,贾宝玉和大观园姐妹们倒成了配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除非你看了老太妃去世公告后,就牢牢的记在心上,否则发现这个秘密也不是什么易事。
如果说到这,你还是不相信笔者所说的,那咱们再看六十二回后面的描写,不由得你不信。
第六十二回的题目叫《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其一:湘云醉卧青石
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櫈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满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地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枕着
关于湘云醉卧青石人们关注的只是湘云的天真率真的憨态,而没有去注意这段描写的深刻内涵。
《脂砚斋评石头记》中六十二回未的一段脂批点出了其中的玄机:
看湘云醉卧青石,满身花影,宛若百十名姝抱云笙月鼓而簇拥太真者。
太真者,杨玉环也。再回头来看一下书中关于湘云的描写,如果不是对《长生殿》极其熟悉的人,谁又能把贵妃醉酒的场景运用的如此娴熟。分明作者是在《红楼梦》里重演《长生殿》——而且就在“国丧期间”,赤裸裸的示威。舍洪昇还有他人吗?
第二个故事:香菱的柘榴裙
故事很简单,生日宴会后,调皮的女孩们意犹未尽,又聚在一起嬉笑打闹,在打闹中,香菱和小戏子荳官扭打在一起,跌入污泥中,把香菱新穿上的一件柘榴裙弄脏,宝玉过来,把袭人的一件一模一样的柘榴裙给香菱换上,以瞒过他人。
这段故事的关键点有二:
一是柘榴的象征作用,元春的判词是:
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帏,
整个六十二回可以说是洪昇著书的又一铁证,除洪昇外,没有第二个人会这么写,如果再是说曹雪芹根据长生殿事件写出的这一回,谁会好意思说出这种鬼话吗?书的字字句句都是用血写成的,如果我们不去追踪《红楼梦》作者洪昇的生活经历和心理轨迹的话,你一辈也不会读懂第六十二回。
注:洪昇家的三秋挽歌
1 天伦之变:洪昇全家及二弟因家庭纠纷被撵出家门;
2 抄家发配:洪昇的父亲被抄家发配,洪昇远赴异乡为父亲周旋;
3 康熙二十八年中秋,洪昇因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而被康熙斥革下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