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生专家】王书宪: “饮食自然”道家饮食养生文化主旨

(2016-02-23 17:19:32)
标签:

中国道教协会

道教的饮食养生

饮食自然

药膳大师评委培训班

分类: 品牌中国行

    在现代社会,道教的饮食养生文化受到了大众的普遍关注。然而,这不单单是因为道教中积累了大量的可供今人借鉴、利用的饮食方法和技术。实际上,道教的核心饮食养生思想及原则,更张显出了其永久性的价值和魅力。从某种意义而言,更加清晰、深入地了解道教饮食养生思想内核,并把握其内在的科学精神实质,是进一步把道教饮食养生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前提之一。

【养生专家】王书宪: <wbr>“饮食自然”道家饮食养生文化主旨

    在道教视阈中,“饮食”不仅仅是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养生学概念,更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哲学和修道实践范畴。按《太平经》有言:万物须雨而生,是其饮食也。须得昼夜,壹暴壹阴,昼则阳气为暖,夜则阴气为润,乃得生长。居其处,是其合阴阳也……故古者圣贤饮食气而治者,深居幽室思道,念得失之象,不敢离天法诛分之间也。居清静处,已得其意,其治立平,与天地相似哉!真人深惟思吾道言,岂知之邪?

【养生专家】王书宪: <wbr>“饮食自然”道家饮食养生文化主旨

    可见,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在此意义上,“饮食”实质上应该被作为一种普遍的生态行为或运行机制来理解。就其目标而论,道教思想家们乃把人类对合理“饮食”行为规范的遵守,视为实现个体、社会、自然环境的和谐一体之世界的重要环节。而其具体的实践原则,即为执守阴阳和合之“道”。换言之,在饮食活动中执守阴阳和合之“道”,是所有生命个体皆须遵循的普遍“饮食”法则。是故,“天下人乃俱受天地之性,五行为藏,四时为气,亦合阴阳;以传其类,俱乐生而恶死,悉皆饮食以养其体,好善而恶恶,无有异也”。

【养生专家】王书宪: <wbr>“饮食自然”道家饮食养生文化主旨

   追根溯源,“饮食自然”可谓道教观念体系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命题之一。所谓“饮食自然”,并非简单地顺应自然,消极采取纯天然的饮食方式,而是指根据自身之“本然”——基于自身生命运动的本来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互动关系,而对其饮食行为及方式作出的合理化设计和选择。

    关于“饮食自然”一词,较早的记载见于《山海经•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此所讲“凤凰”,其饮食、歌舞皆发乎“自然”,乃指它的整个生命活动是基于自身生命本质而显现,是合乎其本来面目的存在状态。因而,在古人看来,“凤凰”的出现也即成为了天下和谐、安宁的象征隐喻。

【养生专家】王书宪: <wbr>“饮食自然”道家饮食养生文化主旨

  “饮食自然”的思想在先秦道家那里,得到了更深刻地说明。老子在对“饮食”的规定上坚持强调“辅万物之自然”原则。他认为,人们确实应该“甘其食”,但应坚持“味无味”的自然原则,反对过分追求“五味”,则必然“令人口爽”。庄子更提出,“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此谓德人之容”,“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实际上是强调人类的“饮食”活动应该合乎“自然”。

   历史来看,“饮食自然”的思想在道教及其信仰者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展开。古代道人在长期的修道实践过程中,正是在“饮食自然”思想的指导下,不仅积累了极为丰富的饮食养生知识、经验,而且总结、提炼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饮食养生智慧。

【养生专家】王书宪: <wbr>“饮食自然”道家饮食养生文化主旨

一、和谐性

    在古代道人看来,人类的生存活动只有在与周围环境及生命万物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饮食天厨”即“饮食自然”思想的一种整体和谐性的表达。把人类的饮食活动与天地的运行秩序、规律联系起来,这导致了一种追求生态和谐性的饮食行为理念与精神境界的产生。

   “三盗相宜”是指在由天地、人、万物构成的整个生态系统中,各方之间必须保持一定量的、合理的能量输入-输出流动机制,才能使整个系统维系好一种良性的状态,从而能保证人类和生物界得以更好生存和延续。

【养生专家】王书宪: <wbr>“饮食自然”道家饮食养生文化主旨

二、本分性

    夫人之生也,必营于事物,事物称万,不独委于一人。巢林一枝,鸟见遗于丛苇;饮河满腹,兽不吝于洪波。外求诸物,内明诸己,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蔬食弊衣,足延性命,岂待酒食罗绮,然后为生哉!是故于生无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财有害气,积则伤人,虽少犹累,而况多乎。

   这段话可谓明确地反对人类在饮食方式上的“过分”行为。所谓“知生之有分”,就是说每个人的生命所需或资源消费,应该是有一定限量的、符合“自然”分配原则的。

    道教这种“知分”的饮食理念,获得了大量养生经验及知识性的支持。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司马承祯的《天隐子》等道经中,皆对道教饮食养生的知识经验有精当的整理。

【养生专家】王书宪: <wbr>“饮食自然”道家饮食养生文化主旨

三、自控性

    所谓“自控性”,是指在饮食养生活动中,人们应该把养内与养外,以保持人体内外,身心之间的和谐。

    道教特别重视“养内”的前提性和重要性,认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穹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这种把养内与养外结合起来的养生理念,实际上就是“饮食自然”思想的体现。

【养生专家】王书宪: <wbr>“饮食自然”道家饮食养生文化主旨

    “饮食”内化、延展到了自身内在的修炼活动中。此意味着:“饮食”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外在汲取物质和能量活动,而是通过胎食、服气、存思等方法对自身的身体内部、心理状态等加以调节,在保持自身内部生命运动的和谐、健康的基础上,来“自然”地调节或控制其外在的“饮食”欲望。

    “饮食自然”作为道教饮食养生的核心原则,实质上是一种追求身心、物我、天人合一的修道方法论和思想智慧。而这种养生方法和思想原则,无疑具有超越时代、境域的价值。

【养生专家】王书宪: <wbr>“饮食自然”道家饮食养生文化主旨
    王书宪,中国道教协会办公室主任,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对道教历史和饮食养生文化颇有研究,“饮食自然”论述文章为全国首届药膳大师评委培训班上他的讲座纲要刊载交流,国民健康饮食感谢有你。

【养生专家】王书宪: <wbr>“饮食自然”道家饮食养生文化主旨
     王书宪老师与中国道茶研究院卢静宜女士及中国禅茶协会江西分会会长龙思藩先生在一起。 

【养生专家】王书宪: <wbr>“饮食自然”道家饮食养生文化主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