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到新加坡之前,就听JOYCE绘声绘色的用生硬难懂的普通话给我介绍HI
TEA,说的我听着听着就把它加到了日程上,算是一档子事儿必须要办。
新加坡人惯有的自信和淡淡渗在话语中的傲气,从说他们的日常生活就一点一点的流露出来。这到也并不会让人反感,因为她觉得这些好东西必须跟你分享,你不知道的,现在告诉你,知道了有机会,必定带你去见识一下不可。
JOYCE是我们多年前的同事。
服务于这么一家 被称为新加坡名片的企业,本身就让人艳羡不已,也就难怪她一来就自豪的仿佛这家企业是她开的买卖一样。后来,我们都称之为企业向心力,或者归属感。这一点,大多数的国内企业还真没有。
成为朋友还是后来的事。
JOYCE并非光是批评,光是自豪。
我们下班后换成短裤,其实本来看着满街横行的汽车摩托车就紧张的不行的她居然放弃了打车,而是
盛夏里挥着汗吃着尾气坐着我摩托车去环市路尽头的一家知名大排档宵夜,这时,她已经爱上了这个城市,尽管除了一样的闷热之外,从哪儿边儿数起,也没几样赶得上新加坡。
后来我想,这大概就跟我们去内地一些贫困地区旅游,物质水平再差,你喜欢哪里的景,哪里的人一样,完全都不在乎了。
后来我去新加坡旅行,JOYCE比我还兴奋。
衣食住行,她都做了规划和安排,她要让我感受到,我来的这个城市,有朋友。
除了JOYCE兴奋,她部门的其他同事们也非常兴奋,显然JOYCE平时没少念叨她的经历,于是这次,大家约了,一起HI
TEA,见见真人。
HI
TEA名字起的很小资,如无意外,应该算是新加坡人为这种英国下午茶起的很英伦、很浪漫的名字。一杯茶,几件景致小点心,二三个朋友。
中午时分,乌节路。
这条可以代表新加坡的街道,从未消停过的热闹。
印象中新加坡似乎没有其他人,只有两种:满街的白领,满街的游客。
今天我们占齐了。
5-6人一起来到位于乌节路最繁华地段的文华酒店30楼啡厅。
HI TEA时分,满是上班族三五聚集的聊着,喝着。
服务员过来端上一个木制盒子,掀开盖来,里面是十多种茶品,对于不太懂茶或不太讲究品茶的客人来说,这太过奢侈或过于矫情了,而尽管你不挑,这个功夫还是必须要做的。JOYCE为我挑了一款名叫 西冷的红茶(Cey-Len),这种源自斯里兰卡的香浓红茶。
除了英式红茶,还有牛奶,咖啡与材料上乘、做工精细的芝士蛋糕、司康饼等西式甜点,背景隐约环绕着乐声,弥漫着淡淡奶茶香味的厅堂里,凭窗俯瞰,便是不大的新加坡,这会儿的一切都为了休闲矫情而设,再忙的节奏,在这里的这一刻,也都停顿了。
大家操着“啦啦”的新式英语,再偶尔几句福建话、客家话、广东话,即便不看,
也知道到了新加坡,不说个4-5种语言,哪敢认是新加坡人呢。
也曾有说,到了新加坡不试试肉骨茶不叫到了新加坡,那么我看,试了肉骨茶,不悠闲的感受一下HI
TEA,也未算到过新加坡。
这之后的多年里,我们没有再见面,没有HI
TEA,甚至也没有了大排档,等我们再想到这些,马上又想起她,JOYCE,你还在哪里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