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在华东,但是这次行程的开始,因此列入。
这里是童年呆过的地方,并不陌生。
尽管对于道路的记忆经已模糊,但印记是永远刻在脑子里的。
每次听到别人说,你曾经呆过、住过的地方都被改造成什么什么路,什么什么商厦,从来不会感到奇怪和诧异,不是只有皇上住过的地方才会经年不变么,现如今又有哪里二、三十年后还可能是老样子呢。
朋友机场接了我就驱车往城里赶,下午4点来钟,这不正是堵车的点儿么?!既然早已知道北京的交通跟北京的空气质量一样没治,那索性就开哪是哪呗。
通往市区的路上,指着机场高速旁拔地而起的新住宅小区,我调侃问道,这些得不得3万一平米,朋友说哎哟,这儿啊,没5万甭想。这不前几天才说起,一哥们儿当年4环边儿5000一平米买的房子,被人家笑买高了,结果现在人家住了几年升值到每平米几万,笑人的主儿还那儿攒钱呢。
开着堵着,我这才知道我们那儿的堵车我都不好意说出来。


说着聊着到也没觉得怎么样,朋友说反正没任务不赶点儿,就开车转悠看北京吧。好啊。三转两绕的自己都糊涂了。打开GPS,竟然指了条小路,不用堵车的捷径。去了才知道,感情这儿GPS是真的牛X,一半儿以上的胡同!开到要紧的地方还得放下窗户吆喝两嗓子,好心的街坊看您把车都开人家屋里了,就帮你扯上两嗓子,前边儿板儿车才给你避开巴掌宽的道儿来-----不是不给您让啊,是胡同就这么宽。

记得当年带女儿去北京爱国主义教育,让她感受电车公交,人力三轮。结果到北海后门儿的小坡儿人家下来了,说爸,咱们帮着推吧。最后硬是给钱自己走----不忍心坐!
好,如今三轮北京没见着了,到在美国遍地都是,供游客观光的人力三轮。这有知识产权没有啊?
开了个把小时,终于钻出胡同,捷径抵达前门老舍茶馆。
没错吧,怎么是功夫茶,单间儿。不是宽条儿凳子,大碗儿茶么?话剧“茶馆”里面那种?
悠着喝3-400,敞开了喝得6-700,光看消费,知道的是这儿喝着大碗茶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夜店呢。当然,环境那是真好,亭台楼阁,文竹字画的,吃的那叫环境,喝的是个名气。想来到也不冤,算是见识了----此茶馆早已非彼茶馆。
。。。。。。
北京永远没变,空气再阴霾,交通再拥堵,楼价再高企,都显着皇城范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