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靠NO TOUCH恐怕解决不了问题

(2012-11-01 10:58:22)
标签:

转载

分类: 学了再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看完这几篇关于NO TOUCH的文章,竟然有想下场试试的冲动, 哈哈

不少球友都比较推崇no touch,认为最简单、最好执行、最没有争议,也有一些球友振振有词地提出“我们用不着搞什么国际规则”、“又不是打PGA”等类似很好玩的理由,反正是对“规则”表示不屑。

其实,全世界的高尔夫规则都只有一种,就是那本薄薄的小册子,没有什么国际、国内之分。既然是属于世界性的游戏,当然都应该是按统一的游戏规则,否则就没法玩。

俺个人认为,no touch说到底最多也就是相当于一种“本地规则”,即对一些特定事项进行特别约定(像进水了便相当于OB等),免得在场上“麻烦”、扯皮;另一方面,即使是哥几个按no touch自己玩,其实也和真正的、规则允许的“本地规则”一样,也不能超越于规则本身之上,也必须以正式的规则条款为前提,因为no touch本身显然不是一种独立的、完整的游戏规则,不可能(事实上也没有)囊括我们下场后的所有行为。

例如,你可以把球进长草、进水规定为OB,但“视为”OB了又该怎么办?罚一杆原地重打是怎么来的?还不是依据正式的规则?例如,遇到在沙坑里试挥杆碰到沙、在果岭上推杆时撞到旗杆、在球道上不小心踢动了球、击球前先用杆头把球位周围弄平整等等,按no touch该怎么办?还不是得从规则本身找依据?

所谓“规则”,无非是规定我们在场上玩高尔夫时必须统一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不管是no touch也好、什么“大流氓、小流氓”也好,除非是有人能够针对18个洞制定出整场的规矩,否则最终还是要回到那一本小册子去解决问题。平心静气想一想,所有按no touch玩的球友,实际上都隐含了遵守正式规则的前提——开句玩笑,总没有谁在沙坑里先对着砂子噼里啪啦一顿“试挥”后再正式击球,然后强调反正又没有去碰球(no touch)吧?

高尔夫规则除了规定各种情况下的处置办法或处理原则外,更重要的是还专门规定了场上的礼仪要求,而且这些礼仪规则绝不是形式主义的、可管可不管的“道德说教”,违反到一定程度便会面临最严厉的处罚:DQ。印象中有一位世界著名的“大腕”(记不清名字了),前不久就因为在发球台上接了一个电话而被拎到屋子里大大训诫了一番,做出保证后才被允许重返赛场。

而礼仪问题就更不是no touch能解决得了的。现如今,随着高尔夫运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好,球场上的新手也越来越多,“礼仪杀手”的数量同样也在“与时俱进”,恐怕与我们整个的规则意识、规则环境都不无关系。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