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教学反思

(2015-02-04 10:02:01)
标签:

热气球

空气

上升

学生

实验

分类: 精彩案例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教学反思

刁镇中心小学 王振林

教材分析:《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起始课,是在三年级学习空气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空气轻,会上升”的科学规律。基于以上分析,以生活中的材料为做实验,唤醒学生生活体验,进行探究。

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能提问和质疑的科学态度。

探究目标:会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究“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变轻上升”的科学规律。

探究准备:塑料袋、蜡烛、火柴(12组)、气球两个、相关ppt课件。

课前交流:请一位朋友和咱们一起上科学课,这位朋友咱教室里有,教室外面也有……猜是谁啊?怎么想到是空气呢?空气还有哪些性质?请空气来,咱们进行一次吹气球比赛,看谁吹的快,松开后,会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已知经验。使学生明确:普通气球,比空气中,就会下降,为本课探究做铺垫。

探究过程:

一、  调用生活经验,引发思考。

1、谁有办法让气球升起来。

2、概括学生已有经验:一是给气球一个力,会上升;二是氢气球比空气轻也会上升。

3、见过热气球吗?(ppt)看到热气球,你有什么想法,产生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渗透“比空气轻,就会使气球产生上升的力量”。通过看热气球上升视频,学生产生疑问,引入课题。

二、  模拟实验,初步探究。

1、    猜想,根据你掌握的科学知识,思考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

2、    介绍实验材料。要做一个热气球,需要什么?认识蜡烛、保鲜膜、火柴。这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用?注意什么?

3、    用这三样你能做成热气球吗?给你3分钟,成功做好热气球的同学,思考你在制作过程中注意了什么。

4、    分组实验。

5、    分析归纳成功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气球受热后上升。

三、  观察实验,深入探究

1、    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探究,成功制作了热气球。现在你们认为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

2、    学生做出解释,为得到科学结论,再次实验,观察:加热过程中,热气球有什么变化?填写记录表。

3、    分组实验,归纳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变轻上升。

设计意图:第二次实验,加入实验记录表,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  经验拓展,解释现象。

1、    生活中很多现象说明“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变轻上升”这个道理。

2、    利用这个道理人们做了很多发明。介绍孔明灯和走马灯。

五、  利用原理,设计制作。

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设计一种玩具。

 

教后反思

生活中的科学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的设计注重把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作为教学资源。基于这种理念,设计本课。

一、 用生活中的材料学科学。

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要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选用学生熟悉便于操作的生活中的材料学习科学,更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达成探究目标。本节选用蜡烛、塑料袋这两种生活中常见材料,既能达成目标,又有效减少安全隐患。但这样设计有两处不足:一是蜡烛产生的热量少,需要更多的加热时间;二是塑料袋容易烧皱,造成实验失败。因而设计了前后两次目标不同的实验。

二、 用最简单的材料学科学。

全国特级教师孙心若老师在谈科学教学时,特别强调用最简单的材料学科学。既然选择某种材料进行实验,就要充分发挥其效用,这样的科学才是真实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而愿意走向科学探究。

三、 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本节课多处引导学生猜想、思考的环节,这是课标要求,更具实际意义。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人会思考,科学探究的魅力在于学生思维,对于学生来说,思考与探究同样重要,我们的科学教学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然,综观本节教学,在教学语言上不够简练,教学设计还缺乏创新之处和亮点,应该逐步改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