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后读工作室
后读工作室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29,869
  • 关注人气:9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充和旧事:误唱艳曲,被姐夫问,四妹是否清楚自己唱的是什么

(2015-06-19 08:39:24)
标签:

民国

张充和

分类: 民国·那些人、物、事儿

张充和旧事:误唱艳曲,被姐夫问,四妹是否清楚自己唱的是什么

本文摘自《民国女人:岁月深处的沉香》作者:王开林,东方出版社

 

相比当今电影学院、戏剧学院招生时百里挑一的火爆场面,民国时期的梨园就要冷清得多,寒伧得多,家有三斗粮,不入梨园行,这句话透露出若干信息。寒门子弟入梨园学艺,父母要签生死状。当年,戏剧演员的地位卑下,身份低贱,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竟将他们与妓女相提并论,等同视之。然而社会生活要有新鲜趣味,则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名优名伶的调鼎之功。

南岳大庙中有一副戏台楹联如此写道:凡事莫当真,看戏不如听戏乐;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诚所谓世界一舞台,人生如戏剧,就看各自的身手如何。

捧角者兴剧,这话是不错的。清末时,老佛爷慈禧太后在宫中爱看京戏和地方杂剧,杨小楼、谭鑫培等名角幸受恩宠。上有所好,下必有甚者焉,京、津、沪等大都会的戏园子家家火爆。

到了民国,捧角的除了男人,还有女人,其中就有唐瑛、陆小曼这样的名嫒。同时,她们也是高水平的昆曲票友,登台亮相,常能艳惊四座。

 张充和旧事:误唱艳曲,被姐夫问,四妹是否清楚自己唱的是什么

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她们的曾祖父张树声是李鸿章十分赏识的两位淮军大将之一(另一位是刘铭传),一度在津门署理过直隶总督。合肥四姊妹中,除了张兆和对昆曲的兴趣稍弱外,其他三位都是高段位的票友,张允和、张充和多次登台演出,大姐张元和甚至嫁给了沪上名角顾传玠。

有趣的是,张允和与周有光举办文明婚礼,新娘穿白色礼服,新郎穿燕尾服,打黑领结,与通体着红的传统婚俗相去甚远。

离谱的是,张充和犯了无心之过,她唱昆曲《佳期》中的一段,这段唱词讲的竟是男女间的云雨之事:一个斜欹云鬓,也不管堕却宝钗。一个掀翻锦被,也不管冻却瘦骸。事后,周有光问张允和,四妹是否清楚自己唱的是什么。 

在民国时期的戏迷中,知识女性确实是一支不容忽略的特殊队伍。

在清代的戏剧舞台上,无论生、旦、净、未、丑哪个行当,均由清一色的男人担纲,女戏子只能跑江湖,在天桥那种难登大雅之堂的地方表演节目。民国气象一新,妇女所受的限制大为减少,戏迷也想在京剧之外另寻趣致,于是一些地方戏中绰约多姿、娇俏婉媚的坤伶应运而生,走上正规的大舞台,与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分庭抗礼,唱对台戏,居然赢得无限风光。当年,河北梆子有刘喜奎、鲜灵芝两大坤伶,评剧有白玉霜,越剧有袁雪芬,豫剧有常香玉,她们以天仙化人的美貌和极其出色的唱工各领风骚,擅胜一时,将一大班捧角的老少爷们颠倒出狂形痴态,将一班渔色的军阀政客逗弄得垂涎三尺,她们要洁身自好,不遭欺辱和玷污简直难于上青天。

 张充和旧事:误唱艳曲,被姐夫问,四妹是否清楚自己唱的是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