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重光寺游记三一道人

泉州重光寺游记
重光寺,重百劫而不古,光万绿于丛中。坐北朝南,坐落于泉州泉港重光山山脚,著名的闽南“世外桃源”,佛家净地。
正对太白峰山麓低状的山脊处,虽仅有两座殿宇,皆石筑柱梁穿斗混合结构,硬山屋顶,共进深四间,两边各有双层护厝,现正在拆除重建当中。刚踏进山寺围墙,便有缕缕清香迎面扑来。万千花卉争留春,石球、桂花、白茶、米兰等花姿绚烂,各展风情迎客。神奇的是山门的那株不足两米高的铁树,去岁今年皆不期而遇地凌天开花,如银盘一般晶莹皎洁的花朵把“铁树开花,千年一回”的清规置之无处。正如古诗描写: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据寺中清代石碑记载,重光寺始建于明朝泰昌年间,清朝光绪三年重建。今之规模乃八、九十年代十多年间,道人的好友父亲原泉州泉港区佛教协会会长、现任寺中住持释文福法师多次奔波于海外集资,再次重修拓建的,万籁不易。法师年已古稀,中年丧妻,吃肉而吐,素有佛缘而出家,古行数十载。寺中新增壁画皆是法师一笔画技增佛辉,主修和弘法净土法门,以诗为赞:
八闽重光照,问渠清泉流。
焚香文福起,颂经荫功留。
欲海波涛静,画道佛像遒。
闭门空贝叶,布道亦云游。
净土法门,是由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开宗,修持往生佛国极乐净土的法门,日日行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主要经典:《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和《往生净土论》,俗称五经一论。
一次与好友文福法师儿子去看望他,烈日底下见到一戴斗笠的身影在山路边种树,赶忙过去打招呼,一起植树。要发布后面法讯的第一个念头就在这一天升起的,听法师讲修庙因缘,才发现四周墙壁如此破损接近危房,另外看着法师朴素无奇,日常在行佛中。遂发心要为重光寺做点事,重建尚需一些款项,这是发布法讯的初心。
寺四周环境清幽奇趣,背后山坡上怪石矗矗,乱世嶙嶙,各奇百态:或浑圆流畅似莲花,或缩头静伏象龟鳖,或笔直峭立如屏风,或四不象,黑碳似地横卧着,堵你的去路先。这些奇岩异石还在岁月演绎着一个“水漫重光寺”的沉淀传说。
在“知足常乐”石刻上方,有几块岩石傲然兀立,石与石之间相隔极窄,相接处齐若刀削,形似门扉,仿佛“一线天”。石旁松柏、榕树枝叶繁茂,每到春季,午后的阳光边透过密密层边透过密密层层的叶隙,穿过石缝,映射到寺前的放生池中,色彩斑斓,瑰丽夺目。古人谓此景为“松径岩扉”,并刻于石上。
据载:清年间,两江总督曾国藩到此游览,见放生池清澈如镜,可以整容,亦可正心,忽来兴致,题刻“鉴影池”三字于池边石上,现石刻犹存,字迹端庄,筋骨苍劲。站在池沿,不但可以鉴影,亦可观景,只见蓝天白云,绿树灰岩,古刹游人,佛辉僧宝,无限风光尽纳入其中,好似一幅平放于地的棱框水彩画。山不在高,清净不俗;水不在深,澈沏不断。期斯陋室,惟禅道馨。以禅地诗为铭:
累石香地通,至明禅那工。
兜率依碧献,梵阁荫丹枫。
山花滋春色,峰凹蔽口风。
斯室真和光,跏趺定无穷。
作者简介:
三一道人,诗人,佛道文化行者,“道心诗社”和修道天公众号发起人。主修钟吕性命双修丹道和达摩慧能禅法,丹道和禅法弘扬人。爱好笛子、书法、太极形意、养生辟谷、符咒等。发表文章诗词于香港道教学院《弘道》、江西《道源仙踪》、广东《恒道》、四川《道缘》、《中国楹联家》、《中华国粹网》、《修行圈》等刊网多篇。著有《清静经述论》、《心经密解》、《瞎炼道1》、《性命双修鸣道歌》、《观音耳根圆通法门阐幽》等等。诗联获奖若干,获得过北京“四海杯”诗词联画邀请赛诗词类金奖、山西蟒河镇茱萸文化节诗联一等奖和“中国优秀诗人”、“新时代杰出文艺家”荣誉称号等;多幅楹联(2018)被嵩山少林寺荣誉收藏和入编第一届“六祖杯“诗联征集活动及中联会主编的《中国对联作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