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甘南---茶马古道篇

标签:
茶马古道甘南行杂谈 |
分类: 铁骑摩旅 |
倘若你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不了西藏,可又想深入体会藏地的地貌风光民俗民情,那就去甘南藏族自治州吧,它俨然就是一个“压缩版的西藏”。2014的暑期,关中久旱,西安酷热难熬,还是赶快逃离古城这个热气翻腾的大蒸笼,去寻觅一处清静凉爽之地,于是自然就想起了甘南。
一匹铁骑,一对伴侣,踏上了摩旅甘南的旅程。
先期行程一天:西安—眉县—太白--汉中,里程398公里。经褒斜古道(姜眉公路)翻过秦岭主脊,过陕西最高海拔城太白,顺褒河南下抵古褒城,出褒河口,就进入汉中盆地。在汉中逗留休整几天后,开始了甘南之旅。
甘南摩旅第一天的行程:(陕西)汉中—略阳--(甘肃陇南)康县—武都--(甘南)舟曲,里程358公里,夜宿甘南舟曲县。
出汉中市区沿108国道,也就是秦蜀古道而西行,过勉县在武侯镇西边拐向南,驶上一条省道,就正式踏上了造访甘南茶马古道的旅程。
我此次摩旅走的是川藏茶马古道的一条支线,即陕西茶马古道---蹚古道,由明代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北、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这条茶马古道的起点,是陕南茶叶主产地汉中,途径甘肃的陇南、甘南,最后抵达四川的康区。茶、马,指的是贩茶换马(这里的茶和马均是商品)。由于明清时政府对贩茶实行政府管制,贩茶分区域,其中最繁华的茶马交易市场在康定,称为---蹚古道,因此陕西茶马古道是当时唯一可以在国内跨区贩茶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第一站是秦岭腹地的略阳县,略阳县城坐落在嘉陵江畔,湍急江水穿城而过,有限的空间显得县城热闹而拥挤。我们没做停留,继续逆嘉陵江而行,盘旋至一座高岭,名曰“黑马关”,这是陕西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关隘。摩托车旋下黑马关,只见道旁有一处茶马古道遗址景点“游龙关”,虽说是人造景观,但也逼真的再现了当年贩茶马队的盛况和艰辛。
仰望高大的关隘门楼,看着那些栩栩如生的背客挑夫,还有扬蹄疾走的驮马,这才明白了开辟茶马古道的要义。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饮用酥油茶(藏区酥油和内地茶叶熬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茶马古道也就驮铃声声。
很快就告别陕西进入甘肃地界,先是陇南的康县,它是秦岭和陇山的过度地段,植被还算葱茏,有着青山绿水的余味。行到突兀挺拔、崔嵬摩天的米仓山下,望山犹如龙虎,在白龙江和犀牛江之间岿然不动,成为南北两江的分水岭和武都城北的天然屏障。翻过米仓山就进入陇南武都区,境内沟壑纵横、峰峦叠嶂,植被也稀少了许多,大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象。一路看到,武都至成县的高速公路修建的如火如荼,米仓山隧道即将贯通。
武都,陇南市府所在,古称节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扼守川陕甘的要塞。白龙江绕市区而过,我们也是稍许停歇,就沿212国道溯白龙江而上,走到一个叫两河口的地方,分路再向西北疾驶,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城。
舟曲,这个经历了毁灭性泥石流灾难而重生的县城,有着太多的故事,留作我下一篇再讲述吧。
(茶马古道遗址--游龙关略阳)
http://s12/mw690/0032L7tkgy6LKI8XXpV5b&690
http://s4/mw690/0032L7tkgy6LKIaTzblb3&690
http://s1/mw690/0032L7tkgy6LKIdlrOg40&690
http://s16/mw690/0032L7tkgy6LKIeVpn18f&690
http://s16/mw690/0032L7tkgy6LKIjeRRlff&690
http://s12/mw690/0032L7tkty6OYWVPyTVcb&690
(茶马古道要隘--米仓山康县)
http://s7/mw690/0032L7tkty6OYWQk4TQf6&690
(武都的山势地貌 武都区)
http://s12/mw690/0032L7tkgy6LKJosWMj9b&690
http://s15/mw690/0032L7tkgy6LKJp43NQee&690
http://s7/mw690/0032L7tkgy6LKJpT2C276&690
(武都市区广场取胜)
http://s1/mw690/0032L7tkgy6LKJwOcAUf0&690
http://s2/mw690/0032L7tkgy6LKJxodEJc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