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半部分,先说说郭光彩同学。这次重见让我喜出望外,她虽然已经到了“徐娘”的年龄,可是一点没有“半老”,猛一见半响没认出来。记得以前光彩肤色黝黑,整个脸庞被一副宽边厚镜片的眼镜遮挡了一半,穿着简朴,家就在安师旁边,所以在班里是不露声色不显山水,轻轻地来,悄悄地走,偶尔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如今光彩与从前相比可谓是“丑小鸭变成了美天鹅”,微卷的烫发,超薄的银丝边眼镜,得体的裙衫,特别是那一口雪白整齐的牙齿,一点都不输给做“田七牙膏”广告的诸多明星,俨然一个风韵十足的中年知识女性。她如今在原安师附小,现在更名为“安康市第一小学”任教。这里要特别感谢光彩同学,是她建立了“安师新八一级一班同学群”,给大家提供了这么一个交流友情的平台,辛苦了“郭群主”,全班同学谢谢你了!
http://s2/middle/a63f877exc8daa9bcc4b1&690
李亚玲同学,当年在班上是人碎能量大,性格开朗活波,说话直扑楞登,很多场合把那些对女生不友好的“爷们”搞的大眼瞪小眼下不了台。亚玲看重同学情谊,大凡小事热心肠,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愿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http://s16/middle/a63f877exc8db2b680f3f&690
这次是我与她别后的第二次见面,2008年秋天在安康是她张罗着通知同学前来与我会面,这次见了,性格还是那样,同学们都说,这样的场合不能少了李亚玲,少了她就不热闹。我只是发现亚玲比上次又富态了一圈。难怪她对陈忠宇评价她形体的言论耿耿于怀,在酒桌上不依不饶。亚玲本是城里娃,毕业后分到了乡下,最后终于“胡汉三又回来了”,一直在培新小学待到今天。与她一个学校的还有班上的两位同学:王爱春、王琴,只是此二位没来参加聚会。
http://s9/middle/a63f877exc8db2de91fa8&690
杜显云同学是当年班里女生年龄最长者,所以就比其他人低调沉稳的多。毕业后她是班里第一个成家的同学,今天也算是奶奶或姥姥级别的人物了。如今她还是那么低调,总不肯望镜头跟前站,非得拉上个人不可。好容易搜出这张照片,好慈祥哟!显云也是我第二次见,她现在受寇清华领导,在江北中学任教。http://s3/middle/a63f877exc8db651ab182&690
现在该轮到“小不点”胡德平了。记得当年在组建班委会时,第一任班主任程必呈老师对我说:咱班有个会拉二胡的女同学,就让她当文艺委员吧。见了才知道这个会拉二胡的人是稚气未脱天真可爱的胡德平。唉!咱班上有些捣蛋的男生见她人碎个子小,没少“刁难”她,有次合唱排练硬是把德平气的眼泪唰唰。我两次见胡德平,感觉她从内到外没有什么变化,31年过去了,她身材还是娇小玲珑,容貌仍然面如桃花,性格还是童心未泯。这次聚会安排游览燕翔洞、中坝大峡谷,一路上她不停地念叨:“这两天是我31年里最快乐的两天”。
http://s1/middle/a63f877exc8dca1c5e960&690
德平天生就有福命,嫁了个好人家,1984年早早就进了城改了行,家庭生活方面,丈夫疼爱,公婆帮衬,自己是甩手掌柜,衣食无忧,孩子已安排停当。如今在汉滨区物价局里也算是元老级人物,工作清闲,行动自由,平日里健健身,跳跳舞,搓搓麻,好不逍遥自在。
http://s11/middle/a63f877exc8dc9928e58a&690
张宏和陈扬苏,前者是班上的“作家”,就因为当年爱写诗写小说;后者是班上的“画家”,那是因为被美术老师钟邦才称作高徒,其实咱班大多数同学都得谢谢陈扬苏,每当有人美术作业过不了关时,只要找他给“画龙点睛”一番,保准钟老师满意。那时候,班上办的黑板报,出个什么墙报,那都是陈扬苏承包了的。张宏同学是个学习“狂人”,在校期间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毕业后在安康教院先是短训,再是离职进修,杨苏同学也是一样,两人初衷不改,立足三尺讲台,辛勤耕耘,最终挖掘到了黄金。陈扬苏已经结束了多年乡下执教生涯,目前在城区近郊某学校任教,在市内买了房。张宏如今在汉滨区流水镇中学,是顶梁柱子,把家安在市内,周一至周五在流水店瀛湖旁,过的是山水田园生活,继续写着他的“田园牧歌”,周末夫妻双双回城,享受一下家的温馨,时不时还写着“都市乐府”。他俩事业、生活蒸蒸日上啊!
http://s10/middle/a63f877exc8dd6f1962c9&690
卜涛,因事务缠身,这次聚会到得迟走得早,只露了个脸。所以满场找不见他的单张照片。最突出的印象是当年他语言表达有些滞后,一着急就口吃。卜涛进城改行后,从干事、科员起步,一路进步,只熬到汉滨区发展改革局简称发改局副局长的位子,个中酸甜苦辣自然不少。虽说这次他与大家只待了短短几个小时,但我惊喜的发现,咱卜涛如今可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起话来腔是腔调是调,在宾馆大厅里与李亚玲接上了火,竟然让伶牙利齿的亚玲差点败下阵来。这张照片其中边角的一位就是他,能辨认出来吗?
http://s16/middle/a63f877exc8e9d8d6be2f&690
金相群同学,汉阴籍,从宁陕考入咱班,一毕业到宁陕县文教局报道、调动一天内搞定,这才回到家乡汉阴涧池任教直到今天。相群同学可谓是咱班培养子女成才的样板,因为她夫妻俩一直在基层教学,儿子自己带,远离尘嚣闹市,儿子的成长环境没有干扰污染,各方面养成了良好习惯。她儿从西安某大学毕业后,考上了美国的奖学金留学,如今在美国硕博连读。相群在持家理财方面也是一把好手,在涧池镇上盖有临街的三开间四层私家楼,底层商铺出租,上面自家居住,日子过得很是殷实。
http://s6/middle/a63f877exc8ea2fea3735&690
这会儿该轮到孔旬安了,旬阳同学嘛,他和我当年可都是学校里的名人啊。这次聚会陈存敏老师拉着我俩的手说:那时候一开运动会或者长跑越野赛,全凭你俩给班上挣分,只要是你俩一出场,卢雪艳、李亚玲就带着一帮子女娃鼓掌呐喊,把手掌都拍红了。。。。。。先上一张当年我和孔旬安在田径场上的照片。
http://s5/middle/a63f877exc8ea645ae414&690
孔旬安81年毕业后留校,我与他在田径场上最后一次征战是82年地区全运会,他代表直属院校代表队,参加竞走比赛,我代表镇平县参加400米、800米跑比赛。因为竞走项目是第一次在安康推出,他得天独厚没有竞争对手,全是第一,并被载入地区记录。不久他就调回旬阳县,在工商行搞工会工作至今。这次聚会真是一大活宝,说他记性好吧,到场的同学指一个他认不出一个,说他记性不好吧,31年前谁谁的绰号叫啥,谁谁夜里当院撒尿引起班际纠纷,谁谁造假饭票多领餐饭,他都能一一道来。孔旬安这次不打自招,说当年他傻呼呼的,晚熟,只知道成天抱着个手风琴拉啊拉,谁谁谁那个女生想和他好,好几个呢,他都不理睬人家。杨基东这次作为班长及联谊会组委会领导,尅了他一顿,指派他当旬阳片的召集人,结果他光溜溜一个人来了,旬阳五、六个同学呢,这么些年来他竟然不知道这些同学在哪儿?经过我、杨基东、寇清华商议,决定再给他一次悔过自新的机会,回旬阳以后赶紧把县内同学联系上,下次聚会都召集来参加。
http://s1/middle/a63f877exc8eb8d2e23e0&690
汉滨区还有一位同学李延进,这次来石泉只报了个到,连活动、合影都没参加就回了。好在我2008年与他有过一叙,延进很重同学感情,曾两次到我住宿地看望。他如今是汉滨区官庙镇中心校校长兼学区长,事多事杂人忙,要给予理解。
最后是东道主石泉的三位同学。
陈小平,毕业后回到他老根据地石泉水乡后柳镇任教,不久便去安康教育学院进修,回来后就在县教研室担任教研员。后来任石泉城关一完小校长至今。这次是我第二次见他,2008年我路过石泉他、杨柳、谭耀接待了我。这次见到他,心头一震,比上次消瘦多了,他的健康指数在下降。
想必如今教师队伍特别是小学师资,阴盛阳衰,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小平在女教师扎堆的地方当主持,要想坐稳座,镇住台,兼顾各方利益,摆平各项事情,还要谋划学校发展,那是要劳神费力的,也许这就是他身形干瘦、面带憔悴、健康不佳的原因之一吧。但愿小平同学能记住这次陈存敏老师的忠告,到这个年龄份上了,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的聚会他是出了大力的,小平同学热情好客,考虑周到,行程安排的紧凑而丰富,辛苦了!深表谢意!
http://s1/middle/a63f877ex7a7e06a96cb0&690
杨柳同学,毕业回到石泉,初次分配到曽溪镇基层学校,后来回城改行在县财政局工作至今。家庭幸福和谐,丈夫是个擅长弹拉吹唱,多才多艺的县工会干部,我们两家在一起坐过,儿子也学成有业。我与她31年中见过三次面:1996年盛夏,她与吴祥兰来过咸阳我家;2008年我们在石泉聚过,再就是这次了。杨柳同学性情温顺,朴素大方,善解人意,为人实在,人缘人脉很好,你没看见在这青山绿水之间,那一件得体的白色旗袍,映衬着杨柳依旧婀娜的身段,把中华民族女性传统的美,都给表现出来了吗,简直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难怪赢得那么些男同学都抢着与她合影。她往往是说的少做得多,这次聚会就是明显见证。她负责聚会时吃喝住宿、财务结算,细心周到,唯恐没把哪位同学安排好,尽自己能力所及为大家节约开销,同学们游览燕翔洞的门票就是她想办法减免的。杨柳辛苦了!谢谢!
http://s5/middle/a63f877exc8ecd3c9cd64&690
谭耀,也就是原来的谭可伦同学,是班上的团支部书记,那时候我就觉得他很稳重老成,有搞政治工作的素质。果不其然,毕业后就把名字改成了深含寓意的--谭耀。他先后在饶峰、池河中学担任团委书记,学校里各类活动的策划、编导、主持他一身担,在当地名声显赫,确实像一颗辉耀的新星。后来调到县城城关中学,情况就开始不如他的意愿了。我与他安师一别,有过四次见面,第一次2007年他来西安参加“奇石博览会”,我、他、吴祥兰小聚了一次;第二次2008年在石泉;第三次是今年春天,我游完汉阴漩涡古镇返程中路过石泉,我两口子专门到他奇石店里看望了他;第四次就是这次。几次见面几次恳谈,我基本了解了他的思想症结。他心高难免也就气傲,在工作事业方面甚至婚姻家庭方面,极力的追求完美无缺,是一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完美主义者。当现实与理想产生矛盾,产生差异时,谭耀同学抱着“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处事信念,不肯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不肯调整自己的审美标准,他真是一个执着的人。也正是这种执着,使他有段时期很不顺当。好在他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把自己的志趣爱好转移到挖掘汉江奇石文化领域里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开了自己的奇石根雕店,用他的话来讲,他自己成了个多功能的匠人:集教书匠、石匠、木匠于一身。他邀请同学们参观了他的店铺,大家觉得发展前景见好。这次很值得一提的是,谭耀同学替我们同学实现了一桩心愿,他把自己精心制作的两个根雕,作为全体同学的礼物,赠送给陈存敏、程必呈两位老师,并且意味深长的对老师说:“今后你们一看到这根雕,就好比看到我们全体同学”。谭耀辛苦了!谢谢了!
http://s13/middle/a63f877exc8efd4cb202c&690
终于絮絮叨叨把二十余位“同学印象”写完了,长吁一口气,难以抚平内心激动。有人说,当一个人开始热衷于回忆、盘点往事的时候,说明他老了。是的,我否认我还年轻,五十知天命,天命就是自然规律,人过了五十岁就会明白自己会一天比一天老去。按另一种说法,眼下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是一种时尚,那么我这种做法就是追求时尚,让我们的情感回归到三十多年前那种纯真、朴实、自然的境界,是我非常愿意做的事情,即使老又何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