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老县城又称为童山老城,因坐落于童山之上而得名。始建于公元632年,直到1969年才因为新县城的建设而退出历史舞台。其间的1337年间,这里一直是麟游数万人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商贸中心。在大唐皇帝驾临九成宫的岁月,这里更是担负着保障、驻军等诸多重任。然而,岁月沧桑,如今,这座老城保留下来的遗存已经很少,只有一处城隍庙和断断续续的唐代、明清时期城墙以及两棵千年银杏树让人凭吊怀古。
老县城现在属于九成宫镇城关村城内组,40多户村民居住在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城墙之中,高约10米、厚足足有四、五米的土筑城墙成为这个村子最鲜明的印记,其中一些村民依城墙而居,宽厚的老城墙自然成了他们的“院墙”。
这是一座建在山顶上的老县城,山顶上的面积虽然不大,却很平坦,站在这里可以居高环视四周的景色,清凉山、九成宫、新县城尽收眼底。
老县城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四周围着土制城墙。老县城只有东、西、北三个门,没有南门。据传言,不能开南门,如果南门开了,人们都去当官了,就没有人当百姓了。现在的老县城土城墙已经没有城门,只有豁口。没有搬迁前这里一直是麟游县委、县政府的办公场所,解放前也一直是旧县衙的所在地。
|
土木结构的城隍庙正殿,其窗户上的花格和青砖上的浮雕雕刻得都非常精细,但因为年代久远墙头剥蚀严重,门窗上的色泽早已褪尽,结构也有些变形或损坏,已经失去了当时的风采。庙宇四周的围墙部分已坍塌,院内野草丛生,破砖烂瓦随处可见。
http://att.bbs.hsw.cn/Day_120522/440_674325_c94de309632b934.jpg?135
正对着城隍庙正殿的是为两层砖木殿宇式古戏楼,外形是大屋顶,鸟瞰其呈“凸”字形。
据随行的村民介绍,原先古戏楼一层中间留有过道,供前来观赏的人们通行。过道两旁有两间小房,作为当时的住宿和接待室。二层作为戏曲演出的正台与城隍庙正殿面面相对,正台屋面采用横梁架设向外延伸至屋檐,梁椽起翘。正台两边各有一间化妆室供演艺人员使用。但是后来印刷厂搬迁至老戏楼,一层过道也被封住成为一间房子作为印刷厂的职工宿舍。然而,岁月的沧桑,历史的洗礼,在经历常年雨水的冲刷后和改建后,老戏楼看上去遍体鳞伤顶梁中间大约五平方米的一部分已塌陷,折断的房梁和沉土一起堆积在二层正台的木板上,原汁原味的东西已荡然无存。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