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纯山:《柏拉图的理念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之异同》——知止中外经典读书会第35届沙龙综述

(2016-04-27 21:38:26)
标签:

柏拉图

读书

理想国

知止

亚里士多德

分类: 读书沙龙

2016327日下午,知止中外经典读书会第35届沙龙在字里行间BELENCRE连锁书店嘉里中心店举行。此次沙龙由读书会理事郭华老师主持,约三十位来自社会各界的读书爱好者参加了活动。 http://s15/mw690/0032Knirzy713rCaf1k7e&690

天津外国语大学欧美文化哲学研究所的吕纯山博士作了《柏拉图的理念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之异同》的学术讲座。吕老师首先回顾了柏拉图的理念特征,然后讲到亚里士多德对它的著名的批评,其后谈到亚里士多德的形式特征,重点对理念和形式进行了比较,并强调它们的一致性。最后,吕老师简单谈了谈她对εἶδος同一个词被翻译为完全不同的两个中文概念的一点意见

学术讲座中场休憩时,知止中外经典读书会的理事,寇方墀女士为大家朗诵了配乐诗《蜀道难》,使巍巍蜀山乘着古琴的翅膀,用言词带到了听众的面前。 http://s6/mw690/0032Knirzy713rEgi2hb5&690

沙龙结束前,读书会召集人刘国鹏博士代表读书会,将一幅名为《塞尚之后》的绘画作品赠送给吕纯山博士。按照惯例,此作品由读书会合作艺术家盛天泓先生捐赠给读书会,并由读书会转赠给演讲嘉宾。

http://s8/mw690/0032Knirzy713rKRTin67&690

讲语选粹:

1.   在柏拉图这里,理念是独立分离存在的,是真正存在的事物自身,是知识的对象。它们每一个自身都是一,具有唯一性,同时也是可感事物的模型和原因,它们和行为、物体结合在一起,在多之中显现,可知而不可见。

2.   可感事物是因为分有或模仿理念才存在,可感事物不是比理念少,而是比理念多,而且杂。它们是可见而不可知,对它们只能有意见而不能有知识。

3.   在《形而上学》Ζ卷亚里士多德在阐述自己的实体理论的同时,在多个地方都专门针对理念论进行了批判,特别是Ζ6Ζ8Ζ13-16等章节,Ζ6Ζ8强调了一个与可感的个别事物分离的理念既然不是事物的本质,那么对于事物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也是不必要的假设;Ζ13-16强调了普遍者不是实体,换句话说,理念这样的种属概念不是实体。

4.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柏拉图的理念最大的区别,或者说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εἶδος批评的落脚点,就在于εἶδος是否与质料相分离而存在。

5.         理念作为一种与个别事物分离的存在,在亚里士多德眼里,既不是事物的本质,也不是事物的原因,不是事物存在的原因也不是运动的原因,因此说分有或模仿都是没有意义的话。正因为亚里士多德反对理念与可感事物分离而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他一直强调形式在质料之中,与质料一起构成个别事物。

6.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要回答的问题是一样的,究竟什么是存在?柏拉图说是理念,亚里士多德说是十个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处所,时候,姿态,具有,主动,被动),其中实体是首要的范畴,解释了实体,其他范畴或者说万物就在类比的意义上得到了解释,从而存在问题就通过实体问题得到了解决

7.   亚里士多德的εἶδος究竟是个别的,普遍的,还是既不普遍又不个别?这不同的说法都有支持者。我认为,亚里士多德的εἶδος既是普遍的又个别的,而且,它的功能与理念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8.   提出εἶδος理论都是为了回答τὸ ὄν,也即being问题。亚里士多德不同于他的老师,引入了质料概念,但是与质料相比较,形式始终是支配性的,是现实。无论在存在上还是在认识上,都是形式而非质料占据主要地位,这一点与柏拉图的理念是一致的。

9.   在柏拉图那里,理念是一种分离独立的存在。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个别的形式作为第一实体谓述质料,形式对质料有赋形的作用。形式的个别性特别为亚里士多德所强调。

10.  虽然亚里士多德批评理念因为分离而既不是事物存在的原因,也不是其运动的原因,但是亚里士多德的批评也只是指出因为分离,所以不是原因,却没有否认εἶδος是原因。

http://s16/mw690/0032Knirzy713rSeE352f&690

11.  亚里士多德认为,本质就是实体,也就是与每一事物同一的东西,在质形复合物中,就是形式,只有形式是本质,是无质料的实体,是定义的对象。

12.  作为定义的对象,在类比的意义上都是普遍的,只有普遍化,才有传播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形式同时作为定义的对象,是普遍的。这也是我对于亚里士多德实体概念和形式概念的一个区分。

13.  实体强调的是存在上的,当形式是实体时,在存在的意义上它是个别的;但是当形式作为定义或描述的对象时,就不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了。

14.  亚里士多德研究者昧于只关注亚里士多德哲学,没有把注意力放到柏拉图的理念身上,因此对于εἶδος普遍还是个别的争论延续了多年,至今仍然没有尘埃落定。但如果把两人的这个概念进行比较,就知道它们根本的一致性。

15.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是始终比质料更为他所重视,形式才是第一实体,是现实,是决定质料成为个别事物的那个,是本质、动力和目的……总之,符合柏拉图所要求理念该担任的角色的一切要求。

16.  无论亚里士多德如何强调可感事物的实体性,强调质料的实体地位,形式在他这里终究是第一实体,是这一个,而且是本质,是定义的对象,无论我们从存在论的角度,还是从认识论的角度,都是形式而非质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17.  在灵魂和躯体这个关系上,柏拉图认为灵魂是在理念世界里的,是对理念进行观照的认识能力,他并没有说灵魂就是理念。而亚里士多德明确灵魂就是实体,就是形式,当然是不脱离躯体而存在的。

18.  无论是种概念,还是形式概念,他都是从柏拉图那里来的,在柏拉图那里本来是一个概念,但是亚里士多德增添了质料概念,强调形式与质料的不分离,但是在定义的对象上,恐怕与柏拉图是一致的。

19.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柏拉图的理念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甚至可以说,前者是在更深的层次上为后者做了解释,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离不开柏拉图的理念论,同样,我们读《尼各马可伦理学》也离不开柏拉图的多本对话录,尤其是《理想国》,其中的核心概念的基本意义实际上都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这也提醒我们,研究哲学,与熟悉哲学史是相辅相成的。

                                       (编辑:郭华;摄影:范晓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