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玩了,京剧《京剧里用的东西:切末》脑洞大开的京剧道具

分类: 阅读书评 |
太好玩了,京剧《京剧里用的东西:切末》
感谢喆妈公益阅读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是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清朝年间形成于北京,后流行于全国各地,作为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的历史了。与世界各国的表演艺术相比,京剧独具特色,且意涵深厚。不过正是因为京剧有深度,所以普通人尤其是青年人,会因为难懂而不愿意接触。这套书,就是针对京剧的种种问题,作广泛的探讨,以帮助青少年认识京剧,提升对它的兴趣,破除“京剧难懂”的心结。
张大夏(1916—2005)
梅兰芳的良师益友齐如山的得意门生,一位风趣的京 剧全才。
他既能钻研京剧理论,也会写京剧剧本。他不仅能唱、能奏、能演,而且对京剧的唱腔、节奏、 身段了如指掌。更厉害的是,他还会用画笔描出各类脸谱、角儿的 姿态,活灵活现。这些画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受到胡适等人的一致称赞。为了让孩子了解京剧这种传统艺术,他把复杂的京 剧知识用浅白的语言,娓娓道来。这么看来,从创造,到表演,再到讲解,他样样在行, 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京剧全能选手”。
本系列共7本书,分别是《京剧中的人物》《京剧中的脸谱》《京剧中的交通工具》《京剧中的兵器》《京剧中的风雷雨雪》《京剧里用的东西:切末》《京剧中的舞蹈》。
这次试读的是《太好玩了,京剧》其中的一本《京剧里用的东西:切末》,“切末”是什么,估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都不知道“切末”一词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它代表的是什么,听过老师的公益分享又看过考分分享的书才知道,“切末”就是京剧里所用的物品,一概都叫“切末”。有人说:“京剧的切末等于话剧里的道具,”这并不完全正确。话剧舞台上的道具,往往是真实的东西,茶杯能装水,镜子能照人。京剧的表演用具——切末,可没有那么写实,而是脑洞大开,不信你就跟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京剧中的文房四宝除了纸外,其它都是用木头做的,笔上没有毛,墨研不出墨汁,只是外形上像那个东西而已;琴弦是油漆画的;酒坛是纸糊的;墨研不出墨汁是因为它是木头做的;京剧里的红门旗去了旗杆,卷一卷就是行李包袱;金子、银子也都是用木头雕刻成的小元宝,涂上金色或银色的油漆;钱,是用一段长圆形的木头,横着雕成一道一道的纹理,再涂上金色油漆就是一串铜钱了。京剧里的交通工具也是用最抽象的方式表现的,因为真的车船、马、轿是没有办法搬到舞台的,京剧里一面车旗就是象征车辆;一个船桨就可以代表划一只小船,划大船就用二个船桨;一根马鞭就可以代表骑马;......书中还有好多这样的介绍,读一读这本小书,去发现更多逗趣儿的切末!
编辑推荐
作者不会刻意解释“生旦净丑”“唱念做打”等等枯燥的术语概念,而是从孩子们熟悉的日常讲起,将晦涩难懂的京剧变成了与孩子衣食住行相关的活动,让孩子真正亲近京剧的文化内涵。此外,作者手绘的大量插图,皆极富神韵,不仅能帮助孩子看见京剧的门道,还能让他们感受京剧“有声皆歌,无动不舞”的美。
本书跳出了“生旦净丑”“唱念做打”等传统讲述框架,讲述脸谱、兵器、交通工具、风雷雨雪等7大主题,将京剧知识用孩子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来解释,孩子觉得好玩、熟悉,自然就读得进去。作者权威,轻松弄懂:作者张大夏能写能画能演,堪称京剧全才。此外,他对传统文化各领域皆非常熟悉,在讲京剧所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经典掌故等内容时如探囊取物,使得孩子读来既觉趣味十足,又能广博见闻,增厚传统文化内涵。内容全面,读完就够:从京剧人物到场景道具,从脸谱、兵器到交通工具……要了解京剧,看这套书就够了。图片生动,审美飙升:齐如山做模特,作者亲绘260余幅彩图,京剧人物、脸谱、器物等极富神韵,让人看来忍俊不禁,曾被胡适大加赞扬。篇幅适中,快速搞定:一本小书讲透京剧一个方面,每天半小时,7本书,一周懂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