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设计解读
(2018-02-27 12:04:21)《江南》设计解读
灞桥区纺织城小学
1、情境在现画面,贯穿课堂始终
2、识字方法多样,教师引导恰当
本节课,共随文学习了“江、莲、采、鱼、东、西、南、北” 8个二类字,学写了“可”这1个一类字。8个二类字又分三类,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识记。
(1)“江、莲”两字的学习采用的是了解部首、进而知晓字义的方法,暨——根据部首猜字义,学习汉字很容易。
(2)学习“采、鱼”两个象形字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画面识记生字——联系字义想象画面,学习汉字很有趣。
(3)“东、西、南、北”这四个字的教学中,渗透给孩子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
(4)在学写“可”时,儿歌“长横稳稳落上头,小口悄悄藏下头,竖勾直直向左勾。”使得这个字更加形象,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利于他们记忆。
(5)偏旁归类:如“莲”“江”
3、朗读指导要体现层次性、针对性。
整首诗的朗读,教师指导的有层次,体现在:
(1)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环节,要求孩子读诗做到——正确通顺、有节奏,在之后的学习诗句中再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2)在情境中让孩子带着感受去读,如:老师让孩子们给自己采几个莲蓬时,孩子们边采莲,老师边追问“你会一边采莲一边说:江南(),你也会说:江南(),你还会说:(),大家都会说()。”孩子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读诗,效果自然很好。
(3)学生通过画面理解了“莲叶何田田”的意思后,教师引导学生“如果能把“何”读得重一点,“田田”读得慢一些,就更好了!”学生读后,教师给予“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茂盛的、一望无际的莲叶。”这样的肯定。也是在引导学生明白读诗时头脑中要有画面,才能把诗读好。(4)熟读成诵。
4、通过综合性学习,注重孩子人文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