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鳥喙在恐龍演化上扮演重要功能性

(2013-12-11 21:37:27)
标签:

伍薰

古生物

恐龍

科幻

分类: 全球华语星云奖
喙是現代鳥類的典型特徵,並且衍生出了多樣化的形態。然而對於這些覆蓋角質的 喙如何在白堊紀分別從不同的類群中演劃出來,目前還不是很清楚。
Bristol大學的Stephan Lautenschlager與Emily Rayfield,以及國際Ulaanbaatar大學的Perle Altangerel,Ohio University的Lawrence Witmer教授這四位學者組成的團隊,藉著X光斷層呈像技術(CT scanning),掃瞄了一隻生存於9000萬年前白堊紀蒙古的食植性恐龍:死神龍(Erlikosaurus andrewsi)的頭骨,發現牠的鼻腔有部分都覆蓋著角質的喙。(伍薰註:死神龍隸屬於鐮刀龍類,這是一群推斷為草食性的恐龍,在以肉食性為大宗的獸腳類之中是相對奇特的一群)

根據觀察結果推測:角質喙的出現,可能有助於維持恐龍在咬嗜與進食的過程中頭骨的穩定;也可能在恐龍飛行的演化過程中,扮演了取代牙齒功能,並且減輕重量的作用。

學者們利用電腦模擬恐龍在進食的過程中,咬嗜的動作與肌肉對頭骨造成的影響。即便化石無法保存軟組織,這項技術也有助於我們了解類似鳥喙這類的軟組織在生物體內重要性。

喙在從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中,發生了好幾次的演化,而且通常伴隨著牙齒的消失,這是恐龍演化上出現的一種功能格新。 (伍薰:這個新發現真是太棒了,對於目前正在著作的長篇科幻"恐龍捍衛者",又是一筆非常充實的資料呢!)


Story Source:
The above story is based on materials provided by University of Bristol.
Note: Materials may be edited for content and length.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the source cited above.

Journal Reference:
Stephan Lautenschlager, Lawrence M. Witmer, Perle Altangerel, and Emily J. Rayfield. Edentulism, beaks, and biomechanical innovation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ropod dinosaurs. PNAS, December 2, 2013 DOI: 10.1073/pnas.13107111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