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一学期活动导学下的“1+X捆绑式”教师特色培养活动方案

标签:
计划 |
分类: 科室研训计划 |
【策划背景】
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讲,一所学校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培养的重视程度决定着学校未来发展的程度。然而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骨干教师的带领,但现状问题是新进教师的“师徒结对”基本期限为一年,较少会“续师”,特别是农村学校,这导致青年教师成长的培养工程实效性不强。那么,我们是否不要仅限于“青蓝结对”上,而是要在常规教研活动中拓宽范围,把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建立一条“帮带共进链”,在常规活动时不仅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青年教师还在参与过程中得到针对性的指导与提升。不仅如此,在培养青年教师的同时,还要进一步的提高骨干教师的高一层次的培养与提升,促使整个培养工程达到“双赢”的结果。
【活动主题】
活动导学下的 “1+X捆绑式” 教师特色培养活动
【活动目的】
1、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骨干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积极为骨干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加大骨干教师的辐射范围,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
2、以“捆绑式”教研为活动载体,依托学校现有师资资源,使“学科骨干” 和后备力量“教学新苗”进行领雁“捆绑式”的示范、引领、帮带,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以团体形式进行的研究,使其无序的、自发的研究发展为群体的、有序的、自觉的研究风气,推动了科研文化的发展,形成一种特色一种文化。
【活动流程】
为了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为了提升骨干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在不加重教师的负担下组建团队,并合理的实施“1+X捆绑式研训活动策划”,外驱内动进一步提高骨干培养的力度,使活动达到实效。
如图所示:
http://s2/bmiddle/0032CQ28zy7pLi0cll711&690 |
近年来,我校涌现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虽然学校规模小,但已有教坛新秀1人,学科骨干2人,教学新苗4人,为发挥骨干的辐射作用,现教科室将这9位老师捆绑组团,建立“指导团”,担任对教育教学指导、引领的“先锋队”重任。从日常教研活动指导到晒课展示以及经验交流,带领整体提升。同时,教科室的策划校级层面的活动中,直接把“骨干指导团”和“五年内新教师”融入其中,并委以任务,在搭建展示平台的同时,多给青年教师锻炼的机会,使之在过程中得到成长。此外,为了构建骨干和青年教师共同成长的机制,在“省培训平台”中给这部分教师择优培训选择权,让他们能更多的与专家面对面的学习交流,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活动安排】
主题 |
时间 |
内容 |
主讲人 |
备注 |
诊断式捆绑 ——规范课堂 |
第7周 —— |
开展课堂与常规轮查, 诊断教师常规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 |
|
新教师 教学新苗 |
引领式捆绑 ——学科专业 |
第9周 —— |
优课示范 |
张英 |
学科骨干 |
课堂展示 |
朱琼和 |
青年教师 |
||
新教师课堂展示 |
新教师 |
|
||
经验交流 |
方娜 |
区教坛新秀 |
||
分享式捆绑 ——专业阅读 |
第14周 |
心得交流 |
教师代表 |
骨干/青年 |
技巧引领 |
待定 |
|
||
研讨解惑 |
全体教师 |
|
||
展评式捆绑 ——成效提炼 |
学期初 学期中 学期末 |
各学段期中教学质量分析会 |
方娜 |
教务处 |
新常规新设计评比活动 |
全体教师 |
|
||
教师自我提升规划表 |
全体教师 |
|
【活动实施小组】
组长:朱琼和
组员:项雪阳、陈荷英
【注意事项】
1.主讲教师要准备一份纸制教案或讲稿并上交电子稿。
2.由于个别活动安排的上课时间,故没有课节的老师全部参加
3.分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教务处、教研组长等老师必须参加,如有课节冲突,请自行安排好功课。
4、教科室安排签到、记录、拍照等事项。
海滨三小教科室
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