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情况就越来越少了,到如今,已经少到我都记不得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同空姐聊过天。我无意中把这事告诉了朋友,他立即笑弯了腰,他说,现在的空姐和以前的一样漂亮,问题在于你不是以前的杨恒均了。
我很讶异,问此话怎讲?他说,二十多岁的小杨就满世界飞,能不吸引漂亮空姐的眼球?
可我现在还是满地球飞啊。我打断他说。
是啊是啊,可你已经四十多岁了,而且,你坐什么舱位?
当然还是经济舱,我还能坐什么舱?我反问道。
朋友退后一步,打量了我几眼,悲天悯人地说,你看看你,四十多岁了,每天飞来飞去,还坐在经济舱里,你以为空姐连这点都没有注意到?老板、CEO
我仍然有点不服气,我说,其实我也对她们失去了兴趣。
那还是因为你老了嘛。朋友不阴不阳地来了这么一句。
这句倒有点道理,不服老不行啊,以前二、三十岁的时候坐飞机,哪里睡得着觉?十几个小时看书看电影看黑漆漆的夜空还看明亮艳丽的空姐,可现在呢?飞机向上一翘,人就犯困了,却又怎么都睡不好。身体发福了,飞机座位却不见加宽,怎么折腾都不对劲。每次十个小时的飞行,至少有五个小时在不停地探索各种姿势,尤其是两条腿如何摆放,前面就那么一点点空间,用什么角度插进去,才最舒服呢?
参加了香港书展,买了不少书,见了不少老朋友,让人尴尬的倒是一些新朋友的那句话:杨先生,你的书在哪里可以买到?
我没有书,大陆迄今为止没有出版过我一本书,找我的出版社不下数十家,签了合约的就有七八家,但到后来,几乎都没有出版成。所有的原因都是:出版社最大的那个领导有点拿不准,觉得要冒一定风险。没有一家告诉我是上面权力部门不让出。
这很有意思啊,因为我尊重出版社的选择,那可是他们的权利;但我也不会对那些禁止出版我的书的权力机构忍气吞声,因为那是他们侵犯我这个公民的权利。可出版社都说是他们自己拿不准,不是上面的问题。我也就没辙了。继续厚着脸皮当一个没有出版过什么书的“作家”。
不过,好在那么多朋友看我的博客,让我印象深刻。这次总共逛了三次香港书展,前后竟然有六个素不相识的人走过来问我“是不是杨恒均”,接下来的一句话几乎都是一样的:我经常看你的博客。
其实真要在国内出书也很容易,不写这些劳什子内容就可以了。在海外出书也不难。例如,香港非常流行揭秘的书,也流行“禁书”,以及观点更激烈一些的书……但我偏偏喜欢我行我素,我只想出版我最想写的、也是一直在写的。
可是那样的话,正如一位香港的出版人所说,就没有了“卖点”,“卖点”很重要,再加上包装,就搞定了。这位出版人很不错,年轻有为,我们还有类似的理念,他决心要推出我的书。我们讨论了一会,都认为必须找到“卖点”才行……
我的卖点在哪里呢?我的“卖点”会不会就是我的G

记得在一篇文章里讲过这样一件事,和儿子到澳洲离家最近的那家大型购物中心购物,出来的时候,儿子抱了一大包的玩具、食物与用品,很是开心。一边走一边看着这些物品,突然带点自豪地说,
要是以前我听到这话也会很开心的,
不过,我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今天会发生这样一件事,激起了我“悠久”的民族自豪感。就在我们这个大商场外面的中心广场上,有一个水池,里面有一个水车一样的装置,还有一个大钟,构造很复杂,大概是用流水的原理来推动钟的转动,以此告诉时间。我到过这里无数次,很多澳洲人也把这个设备当成景观来照相。这套装置中还有一个很大的竖琴,今天刚好赶上,在水中央,有一个穿着雨衣的琴师在弹琴助兴。
我们在水池旁边停了下来,我让儿子看人家弹琴,他却围着水池蹦蹦跳跳。离开的时候,他突然对我说,
我问他,你怎么知道的?他说,那上面写着呢。我这才注意到水池下方有很小一块铜板。我很好奇,就折回去,仔细查看铜块上面的介绍。文字有些不清楚,大抵如下的内容:利用流水的原理记录时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中国人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制造出了这样的装置。这个大水钟,就是仿造古代中国的产品……
我们离开那个大水钟后,我沉默了好一会才想起来应该纠正一下儿子,我对他说:
杨恒均 2010-7-27
前一篇:我的网上“遭遇”,值得政府借鉴
后一篇:骄傲的中国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