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评价一部音乐剧的优劣

(2015-08-16 01:49:42)

我可能是国内最早关注“七幕人生”的那批观众。从《我,堂吉诃德》(Man of La Mancha)到《Q大道》(Avenue Q),到眼下已经进入第二轮的《一步登天》(How to Succeed in Business without Really Trying),七幕人生这个“小公司”正在从一个学生剧社式的小作坊快速成长为一个有能力、有闯劲、有创意、有规划的音乐剧制作实体,着实令人欣慰。

《一步登天》的首轮演出反响一般,比之前《Q大道》首轮时候铺天盖地的好评差一大截。有观众表示人物形象塑造不够鲜明、歌不好听、笑点不够好笑,因为没看首轮所以不置评论。然而光看这些评价,确实也正是决定一部音乐剧是否能被大众接受的关键因素。昨晚刷了二轮首场,意外地觉得竟然还挺好看,听说二轮改了很多,不知是不是在这些关键点上下了功夫的缘故。

这些年音乐剧在国内趋热,什么东西一热,投资商就嗅着钱味凑上门来。“大制作”、“原创剧”热闹得很。反正音乐剧从基因里就是个文化商品,有金主愿意掏钱繁荣市场我从来都不认为是什么坏事,只是常年看烂戏,坏了观众的品位,这后果很严重。其实和话剧、音乐会、舞剧、歌剧相比,音乐剧是最能反应当下文化产业在国内各个产业中的地位和水准的——简而言之:准入门槛低、技术难度大、人傻钱多欠考虑。在市场尚未成熟、品牌效应尚未建立的当下(不像话剧、电影行业,有些已经成名成家的大咖,再怎么抛烂作品都还是有大批拥趸),音乐剧好不好卖只有一个标准: 好不好看。

虽说好不好看是很个人化的评判,但好在音乐剧既然是商品,就还多少有一些质检标准,能够符合下面这些标准的戏,至少不会太难看。

²  剧情

看事物看本质,看名词看主语。去掉“音乐”这个定语,“音乐剧”的主语落在“剧”上。既然是“剧”(Theatre),是否有人物有情节、有狗血有包袱、有起承转合有高潮结尾就很关键。《一步登天》故事主线很清楚,小擦窗工如何凭借一本职场秘籍平步青云当上大集团董事长。主线确定后,再人为地为主人公(The Hero)设置a.主要敌人(视剧种风格不同可以从邪恶魔王到逗比格格巫) b.情人(情感进程越崎岖越好)c.帮手(性感女秘书华生罗宾管家阿尔弗雷德……)d. 幕后大佬(平时一般不出现,关键时刻出来撑腰的,比如董事长葛长城)e. 负责搞笑的小丑角色(如果是喜剧的话可以酌情和a合体,比如本剧)。这样,整个故事的人物设置就非常丰富,也为剧情的推进制造了足够的冲突点。


²  音乐

音乐剧和话剧最大的区别是要开口唱歌。很多刚开始做音乐剧的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先写了几首歌,觉得挺好听,就随便找个故事套一套把歌串起来冠以音乐剧的名义。我觉得这样还不如整个带剧情的演唱会,好歹也是个新颖的舞台形式。

业内对音乐剧中的音乐和舞蹈有个概括性的说法,叫说到没法说了开始唱,唱到没法唱了开始跳,是为音乐剧中音乐所承担的叙事抒情功能的必要性。《一步登天》前一轮有观众说音乐不好听,这其实也是西方音乐剧汉化中很容易遇到的问题。以英语音乐剧为例,英语的发音规律决定了其语音连贯、有节奏感,很适合巴拉巴拉唱一大段不怎么具有调性的叙事性唱段,比较典型的就是《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里的At the End of the Day,这段用中文唱不跑调就很厉害了。中文单字单音,展元音多,注重韵律,适合唱具有旋律性的抒情慢歌或是节奏明确的进行曲风格歌曲。所以很多人走出剧场表示《一步登天》里最让人记得住的就是那首《华北螳螂》。而反观那些被封为经典的音乐剧,《剧院魅影》、《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大部分歌曲都具有旋律优美、歌词流畅的特点,适合传唱。音乐剧观众毕竟不是歌剧、古典音乐那种专业粉,歌好不好听是判断喜不喜欢的重要标准。

《一步登天》在歌词的汉化程度上,确实不如《Q大道》来得精致,很多歌词的韵脚大有可推敲之处。


²  表演

说到这里,这部汉化版《一步登天》的好坏和观众在舞台上直观看到的可以说还没有多大的关系。剧本、歌词和音乐都是原百老汇编剧、作曲的功劳,最多汉化版有译者的贡献在里面。观众最切身能感受到的,首先就是台上演员的表演。

凭良心说,《一步登天》的演唱和表演,总体要好于七幕的前两部作品《我,堂吉诃德》和《Q大道》。男一号费嘉诚(李乐尧 饰)和女一号方晴雨(魏驿欢 饰)的唱功令人可喜。几个年龄稍长些的演员, 老毕(刘畅 饰),荣梅(高飞 饰)和唐董事长(葛长城 饰)一出场,明显要好于年轻些的演员,尤其是高飞和葛长城两位老师,戏份不多,但往台上一站一举一动都有看头,这就是好演员的标志。

英国和美国的舞台剧行业(尤其是英国),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长得什么奇形怪状的人都能出来演戏(对对,我知道你们要吐槽滚娘)。但这些演员,一开口、一举手投足往往就神灵附体,80岁的老太太也能演出16岁少女的羞涩;一米九的壮汉也能演出女神的绰约。反观我们的舞台上,那叫一个青春靓丽,那叫一个弹眼落睛,可一开口说台词,你会怀疑演员普通话是否过了二级、智商是否过了平均线。造成这点的原因在两个环节上,一个是戏剧学院的招生老师,一个是舞台剧的选角经理(casting manager)。如果他们不是一些色迷迷的中老年男性,而是一些具有基本审美的负责任的专业人士,那么整个中国戏剧行业的精神面貌就会有很大改观。在这一点上,《一步登天》的演员总体水准要好于国内很多戏剧,可以看出对于演员的选择是有标准的。至于人物内心的深挖,动机合理性的分析,这是导演所要发挥的作用,过于专业,这里咱们先不说。

中国从1999年左右(待考证)才设置音乐剧专业,由于学校的限制,生源和课程设置上又分别从表演、演唱和舞蹈上有所侧重。而一个好的音乐剧演员,是何等样的全才啊!他/她得会唱、会跳、会演,还要思路清晰反应灵敏(在记住大段唱词和动作的同时还要兼任搬道具的、换服装的……),对于本来就并不能歌善舞的汉民族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一步登天》较七幕的前两部剧,多了大量肢体和舞蹈的内容,对这批年轻演员的考验又更加一重。昨晚我坐在第一排,在没看场刊不知道演员背景的前提下,还是挺容易发现每个演员过往背景的痕迹的,有的擅唱,有的擅演,有的一看就是舞蹈背景……这个还需要导演不断地训练。如果说,优秀的话剧演员、歌唱演员是靠天赋和勤学苦练的话,那么好的音乐剧演员在此之上还需要大量不同剧目演出经验的积累,是一个缓慢而高强度的积累过程。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很受大家欢迎、也很抢眼的小胖子杨大伟(翟李朔天 饰)。这孩子上戏音乐剧表演专业毕业,算是这批演员里科班出身的了,之前也有不少音乐剧的演出经验。形象有特点、唱功和舞蹈都不错,无疑是个好苗子。但一个明显的不足(也是很多舞台剧演员共有的不足)在于,舞台上的个人化印记太重。作为一个喜剧角色,逗哏搞笑是应该的,但是请在角色的合理框架内发挥,甩流行词、卖萌、刷存在感,这些能为你在舞台上赚取一时的掌声,对于你成为一个能胜任各种不同角色的优秀演员却并无益处。记住,站在台上,角色大于你个人。

 

²  设计

视觉上仅次于演员而最能被观众感知到的是舞台和灯光的设计。《一步登天》的这个中文版在舞美上个人感觉略次于其他环节。格子的框架设计,虽然从风格上与百老汇各个版本的都市现代感靠拢,但整体显得比较呆板,配色也比较土气,很像是某些戏剧学院学生戏的风格。

舞台灯光设计除了基本的照明功能,更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情绪、丰富舞台可看性等等重要作用。一个好的灯光设计应该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同时又浑然天成恰到好处地提升着舞台呈现的艺术性。这部戏最点睛的设计应该就是表现费嘉诚内心戏的那个“叮~”的白光,可惜好几处追光灯没有打准,需要灯光操作多多练习。

 

²  协作

昨天导演老Joe在谢幕的时候提到,除了台上的帅哥靓女们,控制室、后台、乐池的工作人员也是组成一台成功演出不可或缺的环节。音乐剧和其他类型的演出相比,阵容豪华,舞台转场奇多,灯光、现场音乐、音效、机械、道具、服装等部门的协作难度不亚于组团做任务。像《剧院魅影》这样的大制作,台上几十个人,后台几百个人这都不算什么。目测《一步登天》这部戏cue点没有几千也有好几百,从昨晚的首演来看,基本都很流畅。因为坐在第一排,还被乐队首席键盘兼指挥的姑娘吸引到,音乐踩点准确、注意和台上演员的配合,指挥的手势还超级果断帅气。

除了后台工作人员,还有大量前厅(FOH)的工作人员(包括志愿者)也发挥着可圈可点的作用,包括在演出前后兜售周边产品、鼓动观众发微博朋友圈等等。还有幕间休息时候的颈椎操、踢踏舞互动、休息时间提示等等细节,无一不透露着这是一个一心想把事情做好的团队。

 

²  营销

营销,又称企划、企宣、宣发、推广、吆喝、王婆卖瓜……简而言之就是调用一切可调用之手段让最大范围的人知道你的产品并掏钱购买。七幕人生的营销是我觉得值得拿出来给国内所有所谓的“艺术机构”上上课的点。在过往几个剧目的营销上,七幕一直采用一种即有统一性(整体偏逗逼风格,注重塑造品牌),又根据产品特点各有侧重(《Q大道》大打基腐牌,《一步登天》主打职场路线)的策略。覆盖面多而不乱,你能看到的地铁车厢、豆瓣首页、票务网站banner都有他们醒目的剧目主视觉。宣传品的设计上也可谓动足脑筋,而且善于借力使力,不一味地砸钱求效果。我想这和创始人嘉敏的金融背景应该密不可分吧。艺术圈太少这样的人才。

 

本来想就这部戏说个一两句话,一不小心拉拉杂杂写了那么多。诚然,以国际水准来看,七幕的出品还是稚嫩的,别说赶超英美,离日本和棒子还有很大差距。但每一部剧都能看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每一部戏也能看到观众的成熟和反馈,对于一个(伪)音乐剧粉来说,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无论是否音乐剧粉丝,只要是职场人,都可以看看《一步登天》,到底是心机婊还是情商高,看你怎么看啦。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