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糯米粑

分类: 生活记录 |
记忆中的糯米粑


渐浓。在众多年俗中,做糯米粑无疑是过年最具仪式感的一项大事,记忆中那热烈的场景,总让人怀念。
在我们这个小村里,每家每户都会亲手制作这种传统美食,以此来迎接新年的到来,寄托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也是对过去一年辛勤付出的慰藉。腊月二十八,是我家固定做糯米粑的日子。父母总是早早准备好糯米粉、红糖、桂花等原料,还有那必不可少的蒸笼。一切就绪后,全家人便开始了制作糯米粑的快乐旅程。
晚饭后,大家一齐动手。父亲将糯米粉倒入大盆中,加入适量的温水,用手慢慢揉搓。这个过程既需要耐心,也需要力气,只有将糯米粉揉得细腻均匀,才能保证糯米粑的口感。随着揉搓的持续用力,父亲的手渐渐酸痛,小弟总会好奇地问:“爸爸,你不累吗?”父亲总是呵呵一笑:“马上就有糯米粑吃了,怎么会累呢?”
制作糯米粑时,我们一家人分工明确:大弟负责将糯米团揉搓成一个个大小适中的小团,小弟负责在团子上均匀地撒上粉,我则负责按粑印,粑印上有着鲤鱼跳龙门的精彩图案,预示着一年四季平平安安。这三道工序实行流水作业。小糯米团的大小、匀粉的多少都很有讲究,否则会影响糯米粑的外观。
制作糯米粑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我曾在按糯米粑印时因方法不当,导致糯米粑样子难看、无法成型,为此我感到十分沮丧。父亲教导我说:“按粑印需要耐心,不能急于求成,用力要均匀。”我重新振作起来,调整方法再次尝试,终于成功地按出了完美的粑印。
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碌着,负责各种琐事。厨房里暖意融融,灶火熊熊,锅里热气腾腾。母亲要准备蒸笼用的隔布等,洗干净垫在蒸笼里。父亲不时过来询问我们的进展,还给我们做示范,父亲做起这些事情来娴熟自如,我们兄弟三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有时我们没做好,父亲也不会责备我们。记得大弟揉糯米粑团时总是大小不一,父亲就教他握紧拳头,说揉的团只需拳头大小,大弟很快就学会了。父亲的教诲,让我们兄弟三人受益匪浅。
蒸煮糯米粑的过程也不轻松。父亲将揉好的糯米粑放入大锅中,何时大火、何时小火,他全凭经验把握。等待的时光总是漫长的,当全家人看到那一锅热气腾腾的年糕蒸熟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父亲用筷子轻轻夹起一块糯米粑给我们尝,那白嫩的外观、诱人的香气、软糯的口感和甜而不腻的味道,立刻征服了我们的味蕾。这就是家的味道,这就是童年的回忆。
当最后一缕蒸汽消散时,所有的糯米粉团都完成了华丽蜕变,一块块白嫩嫩、软糯糯的糯米粑呈现在眼前,它们像是冬日里的一抹温暖,让人忍不住想要品尝,蘸上一点红糖或蜂蜜,那份甜蜜瞬间在舌尖蔓延开来,那是幸福的味道。
糯米粑不但可口,而且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礼物,它是春节期间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标配。糯米粑,就像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我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家庭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