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第一章《说文解字》

分类: 名著频道 |
《经典常谈》第一章《说文解字》
一、填空:
1.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
(朝代)末期有了
(人名)造字的传说。2.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成了国书。3.到了
(朝代),考试史、尚书史等官儿,都只凭识字的程度;识字教育更注重了。4.始皇为了统一文字,让
(人名)作了《仓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爰历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学篇》七章。5.《
》所收的都是名姓、器物、官名等日常用字,没有说解。这些一面供教授学童用,一面供民众检阅用,所收约三千三百字,是通俗的字书。6.
(朝代)和帝时,
(人名)作了一部《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这部书有九千字。而且
之外,兼收籀文“古文”。7.《
》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
》,
(人名)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8.笔出现于
代,却只用
削成。9.“六书”,即“
”“指事”“
”“
”“转注”“
”。其中
字最多。10.我们现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伸义的多,一字多义,这源于
字。11.晋以来通行了
,这才将同一字分读几个音,让意义分得开些。12.象形字本于
。后世用四声分别,古代却用偏旁分别,这便是形声字。13.
、
、形声字,是文字发展的逻辑的程序。14.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
,演变的方向是
。15.最古的文字应该是
,又称为
,是盘庚以后的
代文字。
【答案】
1.战国 仓颉
2. 小篆
3. 汉代
4.李斯
5.《急就篇》
6.东汉 许慎 《说文解字》 小篆
7.《说文解字》 《尔雅》,扬雄
8. 商 竹木
9. 象形 会意 形声 假借 形声
10.假借
11.四声
12.图画
13.象形字、假借字
14.应用 简易
15.甲骨文 卜辞 商
二、简答题:
1、《说文解字》有什么特点?
2、秦以后的书体演变越来越实用,越来越简易,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箍文“古文”。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来源于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
2、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汉初还有草书,从隶书变化,更为简便。汉末“隶圆变为扁方,这是汉朝隶书的标准。魏晋之际,变为“正书”。晋代也称为“楷书”。正书本也是扁方的,到了唐代,又渐渐变长了。正书简化,便成“行书”,起于晋代。行书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最为适用。现在通用着正书,而辅以行、草。一方面却提倡民间的“简笔字”,这是求应用便利的缘故。
前一篇:对《整理》的整理
后一篇:前路茫茫莫怕,归途本是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