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毅力为自己铺就人生之路
| 分类: 教学生涯 |
用毅力为自己铺就人生之路
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是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走出来的。所以,只要你愿意尝试,就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请根据对上面材料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4)不少于600字。
二、【审题探讨】
最近流行的歌曲《早安隆回》,歌词中有这么两句:也与这个内容相关,可以作为借鉴。
“你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陪伴我一路前行,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
“路”意象是鲁迅作品中的一大亮色,他对传统“路“意象继承的同时又有了其新的发展。鲁迅笔下的“路”意象是建立在他对时代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独特的个体体验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对这种个体体验的独特反思基础之上的。鲁迅用“路”意象为青年人士开辟了光明的未来,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 从生命到生存,从希望到回归,是青年人士对路的实践,他们用行动付诸于理想,去探索路的方向,去实现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这也体现了鲁迅对整个人类生命和生存的关注, 展示了鲁迅独特的思想和精神面貌。
“路”作为一种意象,在古今文学中可谓比比皆是,一些以“路”为意象的名句名段广为流传。如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李白《行路难》中的“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晏殊的《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些路有的是实路(如天涯路),有的是虚路(如路漫漫、歧路),这些路中有艰难困顿的长路,有茫然曲折的歧路。这些意蕴以积淀成一种历史,给人以无限的精神寄托。而鲁迅在用“路”作为一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无疑也会传承。但鲁迅作品中的“路”意象比起传统文学中的“路”意象又有了新的发展,有其更加深刻而丰富的内涵,鲁迅笔下的“路”意象都是建立在他对时代的社会,历史,文化的独特的个体体验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对这种个体体验的独特的反思基础之上的。
鲁迅用“路”意象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绝望的反抗者”的背影,一个被昏暗所遮盖而又向着光明的背影。无论在这条路上走的多么艰难,复杂而孤寂,哪怕是与黑暗共同沉沦,也要用一种勇气去挑战、去反抗这种社会存在的状态。同时有进一步指出对“路”的探索要用一种行动去体验,那就是“走”的姿势,不止要走出这个社会、历史和文化,更是要走出自身,超越自身。他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中间物”的性质,意识到自己的“过客”身份,但绝不是一个旁观者, 他是把自己深嵌于社会、历史、文化中间的,从而成为一个醒目的丰碑,指引着前进的路。历史和文化,更是要走出自身,超越自身。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路”的征程中就需要有人去探索,就需要不断的向外延伸,而支撑着一切付诸于行动的,便是对未来的理想追求。因为有了理想,走在路上也就有了一个较明确的目标;因为有了理想,所以对这失掉了的世界也不在绝望。不管前面是什么,只要有理想,即使走的一半仍然在黑暗里,可另一半却分明在开启着希望。
鲁迅用理想来折射现代人的使命和责任,他不逃避,也不会逃避。走已经很艰难,但是“路”也并不平坦,他无法给寻路人一个明确的答案,于是便用理想来慰藉自己,来激励后人。在这条路上有泪,有血,也有恨和悲哀,同时也有希望,这也就是他的作品中为什么黑暗却不凄惨的缘故。
对未来的理想之路正是鲁迅所一直追求的,一直寻找的,“路”在鲁迅看起来首先是一种觉醒的意识, 是一种拥有自我意识的“现代人”的觉醒。在这条路上用理想去走,就会构建“理想的人国”,就会唤醒沉睡的国民,虽然会有梦醒后无路可走的痛苦,有被人视为疯子的悲哀,也有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的无奈,但是毫无疑问必须勇敢的走下去。走的路是漫长的,也是满布这荆棘和坟墓的,所以鲁迅时常警示着:走路不仅要有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同时也要有牺牲精神,用自己的身体毫不犹豫的为后来者挤出一道细缝,放出一道光明,成为进化路上不可分割的一份子。只有走,理想才有可能变成现实,才有可能让世人感到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三、【阅卷感悟】
这是九年级下学期第一自主训练的作文题,本次阅卷共阅686份,平均分40.89分,最高分50分,最低分0分,0分卷不少于10人,另外还有部分同学没有拟题,这与题目要求自拟题目相违背。鲁迅先生讲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这话说穿了实在是批评我们,太喜欢在别人已经走出来的路上,或徘徊,或徜徉。马克思也讲过:“只有那些在陡峭的山路上不畏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辉煌的顶点。”这看似浅显的话实在也是在勉励着我们,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中有所建树,就必须要敢于走千人从未走过的路;在那“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路”上,在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的“路”上,等待你的不是“大路朝天”,不是“风正一帆悬”,而是巍峨,是陡峭,是连滚带爬,是“渴饮雪、饥吞毡”,是如此种种。我在阅卷中发现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是我们对路的不理解,轻描淡写不痛不痒者有之,甚至理解为实实在在的路,而命题者是希望写作者写人生之路,在通往成功之路上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是需要勇气的,而且要把自己放在里面,文章主人公应该是我们自己,不能用第三人称。
四、【范例作文】
敢问路在何方
在这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我们曾经行走在不同的道路上。
那或许是泛着柔媚的波光,承载着一叶扁舟的江南水路;或许是卷起了飞扬的黄沙,不时响起阵阵驼铃的陆上丝绸之路;或许是呼啸着凛冽的寒风,攀登上了世界屋脊送去了凛然于神圣的神奇天路。而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条既饱尝万种风情又艰难崎岖的道路呢?
人生路上,有人昂首阔步,霸气冲天;有人缓步徐行,低唱徐吟;有人正气浩然,仰天长啸……行路难,多歧路,漫漫人生路,究竟何路向通途?
敢问路在何方?路延伸在择路者明智的选择里。你也曾歆羡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及第时的风光荣耀,你也曾渴望过步入仕途、高官厚禄,名爵加身时的荣华显贵。但当你发现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对躬耕技艺的热盼,当你意识到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竟将在科技史上留下巨大的空白,那一刻你抛弃世俗欲念、名利浮华郑重地选择了潜心致学,编纂科技巨著的人生之路,于是那一部被称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名垂青史,而你宋应星的名字也在锦绣山川之间久久回响……
敢问路在何方?路蜿蜒于行路者执着的坚守中。塞外猎猎的西风吹乱了你平整的袈裟,寂寞长路的艰辛跋涉苍老了你曾年轻的面庞。但狂风沙石吹不散你去天竺取经的虔诚信念,冷月孤星拦不住你淡定从容执着前行的坚定脚步。这一生,你无怨无悔的坚持追求信仰,昂奋地艰难地走赢了你促进世界交流的人生之路,于是,你玄奘西行取经的传奇,穿越时空的阻隔,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敢问路在何方?路拓展在开路者勇敢地跋涉下。当西方专家“处于板块内部的中国没有石油”的论断堵住了国人开掘油田的前路,当敌对大国石油封锁的强硬政策又截断了我们只能仰人鼻息的后路……在这看似无路可走的绝境下,是你凭借“真理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决不能让它的光辉暗淡”的顽强信念深入研究、不懈勘探、逆境突围开拓了中国石油独立自主的新道路,于是中国终于摘掉了“贫油”的帽子,而你李四光的名字也永久镌刻在华夏不朽的丰碑之上……
“敢问路在何方”?朋友你还在迷惘地追问吗?那就让我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你画一双眼睛,请你看一看择路者智慧的笑颜;让我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唤醒你沉睡的耳朵,请你听一听行路者坚定的跫音;让我用第一缕微风的清新吹开你紧掩的心扉,品一品开路者无畏的气魄!
所以,朋友请你不要再踌躇,不要再犹豫,不要问路在何方,因为路就在我们的脚下!
五、【优秀题目展示】
《走自己的路》《向往的道路》《不走寻常路》《心向阳,自闪光》《人生的分叉路》《伞下是路,抬头便是彩虹》《人生中最曲折的路》《梦在脚下,路在前方》《奔向星河的路》《前行总有光》《一路生花》《铺满鲜花的路》《走一步,再走一步》《给生活加点勇敢》《苔花也学牡丹开》《路,就在脚下》《那条光明又坎坷的路》《那条负重前行的路》《你在路的那一头》《黑色的灯光也能照亮路》《一步,一步,又一步》《小路也有阳光》《在空中飞舞》《勇敢向前一步》《克服心魔的路》《向前走》《无路不为己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