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17)北京【黑窑厂-窑台-慈悲庵-花仙祠-陶然亭-香冢-鹦鹉冢】等与《红楼梦》的联系

(2017-11-01 12:28:03)
标签:

《红楼梦》

文化

    陶然亭公园的【破窑、窑台、慈悲庵、花仙祠、香冢】,都在《红楼梦》中出现过,因而,这一带的地址与红楼梦的关系,需要深入研究。这就是本文的任务。所引用的历史资料,都是来自网上的许多文章,比较零散,不便一一注明出处,望谅。(附图一个,下面开始。)
(317)北京【黑窑厂-窑台-慈悲庵-花仙祠-陶然亭-香冢-鹦鹉冢】等与《红楼梦》的联系

一、【黑窑厂--窑台】与《红楼梦》的联系
黑窑厂的历史:
元朝:陶然亭公园的所在地,至迟在【元代】,就已经在慈悲庵附近设立【官窑厂】。
金朝是金中都东部的城厢区,
明朝、清朝为窑厂,专门烧制宫殿及城墙所用砖瓦。
明朝的朱棣皇帝曾经在陶然亭一带设立了一个黑窑厂,专门掌管烧制砖瓦的事物,又因为前面的小山上建有高大的【窑神庙】,所以人们就都叫这座小山为"窑台",久而久之窑台成为了黑窑厂的代表。
清朝:【明清两代沿袭元制,继续在此设窑,制作砖瓦,"以供营缮"】,称为"黑窑厂"。因长期取土烧窑,在原本土山遍布的地方留下许多大大小小的窑坑,这些窑坑积水成湖,逐渐形成"【陂陇高下,蒲渚参差】"的田园风光。(网上)
康熙年间,这个窑厂交给窑户自己打理,而后就衰败了,到了乾隆年间有些人自发的在窑台上搭凉棚,设茶具,很多人都喜欢到这里来登高饮茶,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不少登窑台的诗句,像王渔洋就在《黑窑厂登高》中写到:寒云萧瑟古今哀,携客同登万里台。"窑台登眺"逐渐成为了南城的一处著名的观景点。
----由此可知,所谓【黑窑厂】就是【御窑厂】,为宫殿【制作砖瓦,"以供营缮"】,地址在现在的【窑台】位置。
联系:
(1)红楼梦中提到一个【破窑】与【黑窑厂】的关系
凤姐冷笑道:"我也是一场痴心白使了。我真个的还等钱作什么,不过为的是日用出的多,进的少。这屋里有的没的,我和你姑爷一月的月钱,再连上四个丫头的月钱,通共一二十两银子,还不够三五天的使用呢。若不是我千凑万挪的,早不知道到什么【破窑】里去了。如今倒落了一个放帐破落户的名儿。【庚辰夹批:可知放帐乃发,所谓此家儿如耻恶之事也。】既这样,我就收了回来。我比谁不会花钱,咱们以后就坐着花,到多早晚是多早晚。(71回)
----凤姐所说的【破窑】是哪里?
红楼梦中修建大观园,实际是畅春园,因此必须到【黑窑厂】来运输砖瓦。凤姐所说的【破窑】就是【黑窑厂】。
凤姐丈夫贾琏,是个【同知】,官衔【五六品】,主要负责建设大观园,大观园以畅春园为主要原型,在建设的时候,必须去【黑窑厂】取砖瓦,所以作者通过凤姐之口,说出了贾琏经常去一个【破窑】,从而点出地址【黑窑厂】。
(注:贾琏的第一分身,是甄士隐,即江南甄家的宝玉,从而说明了甄士隐每天干什么,也是运砖瓦。)
(2)黑窑厂【制作砖瓦,"以供营缮"】,秦可卿的父亲秦业是个【营缮郎】,也是为皇帝服务的。
(3)大观园【桶瓦泥鳅脊】与【黑窑厂】的关系
大观园建成之后,贾政最先游览大观园,首先看到【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这种瓦也应是【黑窑厂】烧制的。
----但是,【桶瓦泥鳅脊】是双关语,因为【醉金刚倪二】外号叫【醉泥鳅】,【桶瓦泥鳅脊】既说瓦,又说倪二,【倪二在上房揭瓦,或说【上房捅瓦】,要捅皇帝的瓦,就是要造反,反皇帝。相当于宝钗讲的鲁智深【醉打山门】,倪二要揭山门上的瓦。以前解过,此处不再细说。
(4)【窑台】与《红楼梦》(神仙)的联系
大观园诗词:
珠玉自应传盛世,   【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   未许凡人到此来。
----"未许凡人到此来",说明大观园是"御园",老百姓不能进去。【神仙】是指"元妃省亲",她们是假神仙,不可能去王母娘娘的真【瑶池】,【瑶台】是比喻大观园,说明大观园景致优美。
根据: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瑶台》:" 瑶台 即 窑台 ,在 正阳门 外 黑窑厂 地方。时至五月,则搭凉篷,设茶肆,为游人登眺之所。亦南城之一古迹也。"(网上)
----因此说,大观园诗中的【瑶台】影射黑窑厂的【窑台】,因为元春的【前夫】是甄士隐,想当年正在【窑台】里运砖瓦。而省亲时,早已离婚,元春已经荣升元妃,哪里还能记得【窑台往事】。所以,诗中挖苦她【神仙(元春)】何幸下【瑶台(窑台)】?您怎么有幸到这里来!
(5)窑台地形与【跛足道人】的关系
因长期取土烧窑,在原本土山遍布的地方留下许多大大小小的窑坑,这些窑坑积水成湖,逐渐形成"【陂陇高下,蒲渚参差】"的田园风光。
《日下旧闻考》中更是录入了江藻个人的《陶然吟》一诗,诗前小引说"【西面有陂池】,多水草,极望清幽,无一点尘埃气,恍置身于山溪沼沚间,坐而乐之,时时往游焉。

《红楼梦》中有一位【跛足道人】,在这【陂陇高下,蒲渚参差】的"窑坑、陂池"地方走路,必定得【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这"窑坑、陂池"便是【跛足道人】名称的来源。
----以上五点,说明红楼梦故事,与【破窑、窑台、砖瓦】有关,【窑台】是大观园建设时期,运输砖瓦的地点。贾琏、甄士隐都是经办人。同时,点出【醉泥鳅倪二曾上房揭瓦】,最后,被皇帝一脚把贾琏踢到【破窑】里面去。贾琏、倪二、甄士隐是同一人。

二、【慈悲庵】与《红楼梦》的联系
【慈悲庵】的历史:
慈悲庵是创建于元代的【古刹】,坐西朝东,南临【凉水河支流】。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
清朝康熙二年(1633年)宛平人田种玉(后曾任工部尚书)所撰《重修黑窑厂观音庵碑记》,其中称"观音庵者,普门大寺香火院也,创于元,沿于明……"门上石匾,题"【古刹慈悲禅林·康熙乙亥】"。
----这次重修,位置不变,但其水平高度可能会降低,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慈悲庵】所在水平线,不一定真实,可能已降低。
慈悲庵,又称"观音庵",坐落于陶然亭公园湖心岛西南端的一处高台之上,因取土烧窑,周边形成大小深浅不一的窑坑,后积水成湖,芦苇丛生,草木茂盛,【极富田园野趣】。
我们现在看到的慈悲庵处在一个4米多高的台地上,三面环水,应该就是黑窑厂取土烧砖、形成湖泊的结果。(网上)
联系:
(1)门上石匾,题【古刹慈悲禅林】与【智通寺】的关系
雨村闲居无聊,每当风日晴和,饭后便出来闲步。   这日,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甲戌眉批:大都世人意料此,终不能此;不及彼者,而反及彼。故特书意在村野风光,却忽遇见子兴一篇荣国繁华气象。】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甲戌侧批: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
----这智通寺周围的【村野风光】和慈悲庵地区的【极富田园野趣】,不谋而合。可以看出,两者符合。
(2)石匾上的【禅林】二字,与【宝玉参禅】,又不谋而合。。
(3)【慈悲庵】,又称【大悲庵】。在红楼梦中出现多次。例如:
【戚序(蒙府)夹批:……真是【大悲菩萨】,千手千眼,……
【戚序(蒙府)总批:……大抵作者发【大慈大悲愿】,欲诸公开巨眼,……
【戚序:作者发无量愿,欲演出真情种。性地圆光,偏示三千。遂滴泪为墨,研血成字,画一幅【大慈大悲图。】
……  
----批语中的【大慈大悲】,不是指观音菩萨,是指作者,点出作者与【大悲庵、慈悲庵、观音庵】的关联。
(4)宝钗点戏《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钗便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
----宝钗点戏,既说出自己出家,也说出宝玉出家,二人是一僧一道。【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点出宝玉剃度的寺庙是【慈悲庵】,深谢慈悲庵的主持。

寺内有【辽代经幢】
经幢全名为:【故慈智大德佛顶尊胜大悲陀罗尼幢】。是为了纪念【慈智和尚】而建的。幢身上刻的是慈智和尚的生平事迹。慈智和尚姓魏名震,在辽道宗耶律宏基年间进宫讲过法,并赐予紫衣慈智的称号。慈智和尚圆寂的第二年,他的弟子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坟前建立此幢。1964年,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来到陶然亭时说:"辽幢很有历史价值,它是测定金中都城址位置的重要坐标,同时还是北京历史上的一处重要水准点。"
还有【金代经幢】
经幢是古代宗教的一种石刻,创建于唐代。庵内这尊经幢幢身为8面型。幢身刻有4尊佛像以及4段梵、汉两种文字的经文。4尊佛像都是螺髻袒胸,盘膝而坐,脑后衬有火焰光环,神态安详,栩栩如生。各自按照佛家特定的涵义,摆出不同的手势。4段经文分别是《观音菩萨甘露陀罗尼》、《净法界陀罗尼》、《智炬如来心破地狱陀罗尼》。但是有一面的经文已经模糊不清,只能看到"天会九年"几个字。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北汉主刘君和金代太守完颜盛用过"天会"这个年号,但是北汉政权仅存在29年,而且地域没有涉及北京的范围。所以学术界认为这尊经幢是金代遗物,距离现在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在经幢两边各有南北两个大殿。
联系:
(5)寺庙中最著名的僧人是【辽代经幢】中写的【慈智和尚】,突出一个【智】字,因此作者给慈悲庵另起一个名号,叫做【智通寺】,里面的老僧,【既聋且昏】,体现【聋子放炮仗,散了罢】。【炮仗】是元春之谜,老僧是元春前夫,被老僧放走了,即休了。红楼梦中的智通寺,就是慈悲庵。
----以上五处,慈悲庵与红楼梦有联系。

三、【陶然亭】与《红楼梦》的联系
【陶然亭】的历史: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监管黑窑,在慈悲庵的后院盖了一个小亭子,作为便利歇息的处所,选取诗人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中的"陶然"二字,取名"陶然亭",并题写了陶然二字,陶然亭因此得名。
《光绪顺天府志》记载:"陶然亭,康熙三十四年工部郎中监督厂事江藻建。亭坐对西山,莲花亭亭,阴晴万态,亭之下【菰蒲十倾】,新水浅绿,凉风拂之,坐卧皆爽,软红尘中清凉世界也"。《日下旧闻考》中更是录入了江藻个人的《陶然吟》一诗,诗前小引说"【西面有陂池】,多水草,极望清幽,无一点尘埃气,恍置身于山溪沼沚间,坐而乐之,时时往游焉。因构小轩于庵之西偏。偶忆白乐天(白居易)有一醉一陶然之句,余虽不饮酒,然来此亦复有心醉者,遂颜曰陶然。"
    陶然亭原本不过是江藻自己为工余闲暇休息而建,但建成以后,同僚、士子往来频繁,因亭子容纳人数有限,因此在十年以后,即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又"广延同志",拆除亭子,改建为南北砌筑山墙、东西两面通透的"敞轩"三间。《慈悲庵的前世今生(上)》
----从此,陶然亭与慈悲庵隔壁相连,共居一处。
建亭之时,亭底应与地面水平,现在亭子比地面高出4米,说明土又被挖走4米。
联系:
(1)贾政游大观园时,发现一个【亭子】。
贾政问道:"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为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如?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庚辰侧批:真新雅。】二字,【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果然。】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此亭子,有了三个名称,各有含义。
1、【有亭翼然】,含陶然亭中的两个字,点出来【陶然亭】,形状如展翅飞翔。
2、竟是【泻玉】二字妙。----意思是说江南甄家的宝玉被【排泄】出去了,即被驱除,【排泄地点】是【陶然亭】。正如凤姐所说,早不知道到什么【破窑】里去了。宝玉正是被康熙驱除出大观园(畅春园),这一举动,正是贾政所说【泻玉】,宝玉评论为【亦觉粗陋不雅】。----康熙这一举动究竟雅不雅,诸公不妨再评论。
3、【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莫若【沁芳】。何意?
康熙字典 沁
音鈊。水名。《說文》水出上黨羊頭山。《水經》沁水出上黨沮縣謁戾山,南過穀遠縣,東至滎陽縣北,東入于河。《注》卽洎水。
《郡縣釋名》沁河源出沁源縣,有二,一自縣西北綿山東谷南流,一自縣東北馬圈溝南流,俱至交口村合流入黃河。
新华字典,◎ 沁 qìn
〈名〉
(1) (形声。从水,心声。本义:沁水)
(2) 同本义 [Qin River]
沁水,出 上党谷远羊头山,东南入河。--《说文》
(3) 即出今山西省沁源县东北绵山东谷,南流至河南省武陟县南入黄河
(4) 县名 [Qin county]。在山西省中部偏南
词性变化
〈动〉
(1) 渗入;透出 [ooze;permeate]。如:沁绿(透出绿色);沁溢(渗透漫溢)
(2) 吸水 [seep absorb (water)]
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沁。--唐· 韩愈 孟郊《同宿联句》
常用词组
沁凉、沁人心脾、沁入肺腑
【沁芳】解:
【芳】:代表女人。
【沁】:代表【水】=贾雨村,渗入。甄士隐家着火了,又叫【走水了】。
----说白了,【沁芳】就是【芳】【沁入水】,贾雨村(宝皇帝)"侵犯妇女",【扒灰】之意。
三个名称连起来:
因为皇帝【沁芳(扒灰)】;江南甄家的宝玉要找皇帝打架,要上房揭瓦,结果被【泻玉】(驱除);最后去了【有亭翼然】(陶然亭),也就是慈悲庵。如此即是【较此蕴藉含蓄者】。

(2)亭西边景物【菰蒲十倾】
亭坐对西山,莲花亭亭,阴晴万态,亭之下【菰蒲十倾】,新水浅绿,凉风拂之,坐卧皆爽,软红尘中清凉世界也"。
《红楼梦》李纨谜语:
李纨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湘云忙道:"这一定是【蒲芦也】。再不是不成?"李纨笑道:"这难为你猜。
----湘云就是【跛足道人】,曾去过这地方,当然一猜即中。

四、【陶然亭对联】与《红楼梦》的联系(附图一个)
(317)北京【黑窑厂-窑台-慈悲庵-花仙祠-陶然亭-香冢-鹦鹉冢】等与《红楼梦》的联系

最初,江藻题【陶然】二字
"陶然"匾为陶然亭之额。匾刻有"陶然"两个大字,行书体。署:"康熙乙亥仲夏,汉阳江藻题并书"。康熙乙亥,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系建亭人江藻为陶然亭所题。"陶然"取意于自居易《与孟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诗中"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江藻《陶然吟》小序所谓"偶忆白乐天有'一醉陶然'之句,余虽不饮酒,然从九衢尘土中来此,亦复有心醉者遂颜日陶然",以及"结构虽微堪乘兴,槐楣小署名陶然"的诗句,均指此匾。
【对联: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
   翁方纲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廷开设四库全书馆。翁方纲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纂修官,又担任编修一职。
   在北京任职期间,翁方纲曾与黄景仁同游陶然亭、窑台,并为陶然亭撰写了这幅楹联。"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
如今,这副楹联悬挂在陶然亭正面的抱柱上,但不是翁方纲的原作,而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五月,慈悲庵住持静明请翁同龢补书。
翁同龢就是那个号称"两代帝师"的老夫子(曾任同治和光绪的老师)。
(注:此联是我最近拍照的,经过放大,看到左右两联的署名不同,我看出字迹也不同,判断为两人合写,各写一联。不知对否?)

檐下的黑底金字的匾额是齐白石题写的"陶然亭",

外墙上的另一幅对联"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这幅楹联的墨迹不似翁方纲所书,疑为后人补书。仔细辨识,觉得好像是当代书法大家康雍的作品。……门额高悬郭沫若题写的"陶然亭"。----《慈悲庵的前世今生(中)》

联系:
(1)前联对宝玉【化灰化烟】
宝玉笑道:"原来是你愁这个,所以你是傻子。从此后再别愁了。我只告诉你一句趸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如何?"紫鹃听了,心下暗暗筹画。(注:紫鹃和袭人是一伙的,实际是袭人、宝钗的替身。)
【化灰】的人有两个:
一是元春【炮仗】谜语。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庚辰(戚序、蒙府、甲辰)夹批: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
二是黛玉:
    宝玉续庄子:【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
【化烟】的是宝玉和紫鹃,二人都出家了。
宝玉还说:
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厌"还有知识",奇之不可甚言矣!余则谓人尚无知识者多多。】""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蒙府侧批:人人皆视宝玉为痴,孰不知世人比宝玉更痴。】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那里去就去了。"【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是聪明,是愚昧,是小儿淘气?余皆不知,只觉悲感难言,奇瑰愈妙。】话未说完,急的袭人忙握他的嘴,说:"好好的,正为劝你这些,倒更说的狠了。"宝玉忙说道:"再不说这话了。"【庚辰侧批:只说今日一次。呵呵,玉兄,玉兄,你到底哄的那一个?】

【化烟】之后,【烟】去了哪里?含在对联【烟藏古寺无人到】中。所以说,陶然亭、慈悲庵是江南宝玉的最后归宿----出家地址。
----在翁方纲撰写对联"【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之后,曹雪芹看到对联,针对甄士隐在此出家,并已经死亡,才写出【化灰化烟】的句子。
(2)后联【榻倚深堂有月来】对贾雨村
此联本意是讲"月光深入屋内",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但【榻倚深堂有月来】被曹雪芹加进了"真事隐"。
【榻倚深堂】本为甄士隐的住处,【月】代表咏月者【贾雨村】,贾雨村进入甄士隐的深堂,调戏封氏。这一层意思,完全符合红楼梦。前联符合宝玉化灰化烟的结局;后联符合贾雨村所作所为,这是宝玉出家的原因。

五、【花仙祠】与《红楼梦》的联系
历史:【锦秋墩顶有锦秋亭】,其地为【花仙祠遗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为原香冢、鹦鹉冢、赛金花墓遗址】。亭北山麓静谧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评梅墓。燕头山顶有【览翠亭】,与锦秋亭对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于此望湖观山,最为相宜。亭北山下为常青轩。(注:【花仙祠】也就是【花神庙】,康熙时期烧制过【十二花神杯】。【花仙祠】现已消失了。)
联系:
(1)红楼梦中有【祭饯花神】。黛玉是【芙蓉花神】,宝钗是【牡丹花神】等等共十二花神。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庚辰侧批:无论事之有无,看去有理。】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颻,花枝招展,
----陶然亭慈悲庵是甄士隐出家的地址,死后当然埋葬在这里,他是曹雪芹的父亲,【牡丹花神】是曹雪芹的母亲,这里又有【花神庙】,曹雪芹当然要到这里【祭饯花神】。

六、【香冢、鹦鹉冢】与《红楼梦》的联系
以前,曾写过一篇(编号244)《北京【香冢 鹦鹉冢】与【宝玉出家地址】》的短文,对香冢碑文的解释比较细,本文再做点补充。

香冢,又名蝴蝶冢,座落陶然亭东北方向的高地--锦秋墩南坡上,坟头很小,其出名在于墓前的一座石碑。这个石碑,既无任何款识和署名,也无年月。原碑现已毁,北京图书馆藏有香冢碑拓片。(360百科香冢)
(1)香冢碑铭文如下,碑阳铭文:"香冢",两字为篆书。
碑阴铭文:"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烟痕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为隶书。
后有"题香冢碑阴"五个行书小字。其后有行书七绝一首,诗云:"飘零风雨可怜生,香梦迷离绿满汀,落尽夭桃与秾李,不堪重读瘗花铭。"
与红楼梦的联系:
碑文【浩浩愁,茫茫劫】:符合"白茫茫大地",符合【茫茫大士】。
【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前文解过,不再重复。
碑文【一缕烟痕无断绝】:符合宝玉【化灰化烟】,【烟藏古寺无人到】。
碑文【化为蝴蝶】:符合【滴翠亭宝钗扑蝶】。模仿梁祝故事。
【飘零风雨可怜生】:【风雨】指封氏和贾雨村,【可怜生】正是江南宝玉(甄士隐)。
【香梦迷离绿满汀】:【香梦】指甄士隐的美梦。【绿满汀】符合宝玉【绿蜡春犹倦】。
【落尽夭桃与秾李】:符合惜春判词【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不堪重读瘗花铭】:不愿意重读《葬花吟》,因为太伤心了。(【瘗】:埋葬)
可以看到,碑文与红楼梦完全符合。碑文应该是曹雪芹写的,为纪念在慈悲庵出家并死去的甄士隐而立。诗写得很好,但没有署名,又来一次【年代无考】。

(2)《婴鹉冢铭》云:文兮祸所生伏,慧兮祸所生。呜呼!作赋伤正平。"
----符合庄子、老子、道教的思想,也符合宝玉续庄子。
【文兮祸所生伏】:
红楼梦(8回末)正是:   早知日后闲争气,岂肯今朝错读书。
【慧兮祸所生】:
红楼梦(续庄子)灰黛玉之灵窍,……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
【呜呼!作赋伤正平】:
【作赋】可理解为作【警幻仙赋】,或续庄子,《葬花吟》等等,都很伤心。

另外,据张中行先生《香冢》(载于《世界文化》1994年8月20日),"香冢"上还有41个字的跋文:"金台始隗,登庸竟技。十年毷氉,心有余灰。【葬笔埋文,托之灵禽】,寄之芳草。幽忧侘傺,正不必起重泉而问之。"不过拓片中已不见。由于碑阴偈文中有"化作蝴蝶",该冢也被叫作"蝴蝶冢"。香冢及原碑据说毁于文革浩劫,文革后,重修陶然亭公园时曾经对香冢与鹦鹉冢作过发掘,均空无一物,香冢的来历也成为了谜。----这个【跋文】无法考证。

其中【葬笔埋文】,符合宝玉读庄子【灭文章,散五采】。香冢之下,埋葬的可以是写作红楼梦剩下的【笔墨】。
而【托之灵禽】,符合红楼梦【飞鸟各投林】。红楼梦中的【灵禽】有【燕子,鹦鹉,鸳鸯,大雁,仙鹤】等等
贾母的大丫鬟叫【鹦鹉】,【金笼鹦鹉唤茶汤】。这些【灵禽】都是代表人物的。红楼梦中的【鹦鹉、鸳鸯】是代表宝钗、袭人的。【鹦鹉冢】应是纪念这二位,是曹雪芹的母亲。
----红楼梦中,埋香冢是在山坡上;此处香冢也在山坡上。极其相似。

有人把【香冢】解释为【埋葬香妃】的,可是下面没有尸骨;有人解释为【科考落第的学子】埋笔埋文,可是这些落的举子,文才低下,哪里能写出这么有水平的碑文。可见均不见得正确。
本人以前写过的【前文】,把埋香冢的人判断为甄士隐,本文把埋香冢的人判断为曹雪芹,可能更合适,子女祭奠父母,天经地义。至于黛玉,已经成了"潇湘妃、密青果",根本不值得纪念。

七、【文昌阁】与红楼梦有无联系?
简介:  文昌阁两层,上下各三楹,下层前出抱厦一间。阁下原祀梓潼帝君(即【文昌帝君】)和【魁星】,阁上供奉【玉皇大帝】。(魁星像现在保存在前面我们介绍过的准提殿内。)
【文昌帝君】和【玉皇大帝】,这两位神祗在【道教】诸神中,是主宰文运兴衰和功名禄位之神,故在封建时代,最受读书人的崇敬,
    抱厦内的门上悬挂"因材而笃"匾(这个匾不知为和从左至右书写),清朝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黄生芝为文昌阁所献,今为现代重制品。楼上现存清朝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靳丹题写的"帝鉴有德"匾一块。
    抱厦外檐悬挂"文昌阁"匾,两侧柱上悬挂对联"爽气抱西山,窗外峰峦挑笔阵;文光凌北斗,花间楼阁接天梯。"此联原是清朝光绪九年二月五日(1883年)徐琪所撰,今为现代重制品。
    1979年修缮慈悲庵时,在对文昌阁一层地面进行施工时,发现了《兰竹图并记》石刻中的其二、其三。
【文昌阁】建筑年代
(第一说)
文昌阁约建于【雍正年间】,不仅文人士子,连宗室贵族也频频光顾此处,这就为慈悲庵带来滚滚财源。----《陶然亭公园之陶然亭:慈悲庵的前世今生(下)》
(第二说)
关于此阁的建成年代,我园的史志未有详细记载,在其中的《大事记》中,最早提到文昌阁是在道光七年(1827年)。在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中,在慈悲庵部分对文昌阁只字未提,……文昌阁的建成时间当在乾隆至道光年间。……(网上)
注:
1、日下旧闻考,全书名《钦定日下旧闻考》,160卷,清英廉等奉敕编,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武英殿刻本。
----这是出版时间,开编时间不知何时(?)。
2、过去文昌阁还有卜算命运用的,合为"文昌阁签诗"一百首,据说为清朝文人【纪晓岚所写】。
【纪晓岚】1724--1805,是康熙--乾隆--嘉庆三朝人物。"文昌阁签诗"一百首,【据说】为清朝文人【纪晓岚所写】。
----但【据说】二字不能作为依据。因此,【文昌阁】初建时间无考。

联系1----文昌阁【求签问卦】
    清朝每三年举行一届大考,全国举子汇集北京,住在北京南城的会馆中,闲暇时到慈悲庵游玩,来此求签问卦,希望考试顺利。考试结束后,考中的举子还会到此还愿。
据传,乾隆年间,慈悲庵主持还邀请大学士【纪晓岚】从【唐诗】中集句,制作了【文昌阁签诗100首】,供前来的文人士子们抽取,以问卜吉凶。此后,文昌阁抽签成为慈悲庵内的又一惯例。----《陶然亭公园之陶然亭:慈悲庵的前世今生(下)》
【文昌灵签】,每个签上都【题有一首七绝诗】。
红楼梦【求签问卦】
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      任是无情也动人。
----晴雯抽签,和【文昌灵签】类似,每个签上都【题有一首七绝诗】,而且都是唐诗。

联系2----文昌阁【魁星图】
·魁星图:"魁星图"石刻原是慈悲庵文昌阁内供奉的魁星像。魁星取"魁"字形而成,魁举足而起其斗,即"魁星踢斗"。魁星像头部像鬼,一只脚向上翘起像"魁"字的大弯勾,一手捧斗像"魁"字中的"斗"字,一手执笔意为用笔点定中试者姓名,仅缺少"捧斗"之手。仔细看可以发现此图是由代表孔子思想的【克己复礼,正心修身】8个字构成。
红楼梦----【金魁星】
今见了秦钟是这般人品,也都欢喜,临去时都有表礼。贾母又与了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甲戌眉批:作者今尚记金魁星之事乎?抚今思昔,肠断心摧。】取"文星和合"之意。【蒙府侧批:雅致。】又嘱咐他道:"你家住的远,或有一时寒热饥饱不便,只管住在这里,不必限定了。只和你宝叔在一处,别跟着那些不长进的东西们学。"【甲戌侧批:总伏后文。】秦钟一一的答应,回去禀知。
----此【金魁星】和【文昌阁】中的【魁星图】同名。红楼梦中取"文星和合"之意;而文昌阁中取"克己复礼,正心修身"之意,两者含义有差异

联系3----文昌阁楼上供奉【玉皇大帝】。
红楼梦
且说那个【玉皇庙】并达摩庵两处,一班的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如今挪出大观园来,

刘姥姥道:"笑什么?这牌楼上字我都认得。我们那里这样的【庙宇】最多,都是这样的牌坊,那字就是庙的名字。"众人笑道:"你认得这是什么庙?"刘姥姥便【抬头指那字道】:"这不是【玉皇宝殿】四字?"众人笑的拍手打脚,还要拿他取笑。
----刘姥姥看到的【玉皇宝殿】,和【文昌阁】楼上供奉的【玉皇大帝】同名。刘姥姥【抬头指那字道】,正说明位置较高,符合楼上。
但刘姥姥说的【玉皇宝殿】其实就是【葫芦庙=皇帝宫殿】,里面只有皇帝,没有玉皇大帝。根本不是文昌阁。符合曹雪芹指东说西的手法。
联系4----妙玉会算卦,又是【道姑】,完全可以坐在【文昌阁】中。
联系5----僧道合一。
康熙时期已经推行【佛道儒合一】政策,【慈悲庵】(佛)与【文昌阁】(道)完全可以做邻居,共处于一个院中,这和红楼梦中【一僧一道】友好相处,很类似。

----以上5点,红楼梦与文昌阁有些联系。但【文昌阁】初建时间不详,无法考证。本段的价值大打折扣。

八、【其他景观】与红楼梦的联系
现有【陶然亭公园的三十六亭】,大多数是后建的,与红楼梦无关;还有几个,建筑年代没有写明,也不能研究;只有那些【康雍乾】时期及以前的景观需要研究,除了上面那些,所剩就无几了。
1、黑窑厂前面的一座小山上建有较为高大的【窑神庙】。
2、窑台作为登眺之地、游览之所,始于清初。台顶原建有【火神庙】,乾隆年间又建【水神庙】真武殿。道人夏间搭凉篷、设茶具,供游人品茗、消暑;重阳前后"苇花摇白,一望弥漫,可称秋雪"、野趣颇佳、是登高赏景胜地。
----【火神庙】和【水神庙】已经说明是乾隆年间的,【窑神庙】是明代建筑,现在都不存在了。
【水神庙】可与【水仙庵】联系,就是金钏投井的地方,宝玉在此祭奠金钏,实际就是祭奠黛玉(其实是假死)。
【火神庙】和【窑神庙】也许可与【狱神庙】联系,但不一定恰当。
3、海棠山亭
    东南山下为哪吒庙旧址,其地隆起,建有宋式【风雨亭】,周围广植海棠,故又有【海棠山】之称。
----【风雨亭】含【封氏】+【贾雨村】。
----【海棠山】含"西府海棠"史湘云。
(中国有许多【海棠山】,内蒙古地图上有【海棠山】,广东地图上也有【海棠山】,其他地方也会有。但此处有【破窑】,有甄士隐和跛足道人的线索,此处的【海棠山】只好另眼看待。)

4、据公园志书记载:还有"揽翠亭"、"涵碧亭"、"东湖码头的平顶方亭"、"瞰秋亭"、"胜春房景区的三个亭子"。据早年的导游图,"涵碧亭"应在东湖北岸、;"揽翠亭"在中心岛上;中心岛上还另有一"秋爽亭";公园东南角还应有一"圆形亭"。时过境迁,这些亭子恐怕早不在了。(?)揽翠亭大约在2010年拆除,有人找到了照片,复制过来,供大家欣赏。
----【览翠亭】可对【滴翠亭】。【秋爽亭】可对【秋爽斋】。但这些亭子建筑时间不详,研究价值不大。
5、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堪与陶然亭相匹。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们都有文人墨客觞咏的历史,曾现过各领风骚的辉煌时期。
    龙树寺是陶然亭西北方向的一座古寺,因寺内有一古槐树状若卧龙而得名。清宣统年间,张之洞在龙树寺建了7间北屋,取名"蒹葭簃",常常邀请文人墨客到此宴饮赋诗。张氏去世后,他的门生、同僚将龙树寺改为张之洞祠堂。20世纪50年代,张之洞祠堂被划入新建的陶然亭公园,现在公园"西湖"的西侧有一座"抱冰堂",就是当年张之洞在修建蒹葭簃之后增建的。
----【天倪阁】有点【醉金刚倪二】的味道,本人没有去过,没有发言权。
----【西南有风氏园】,和【封氏】同名。
----本段中的这几个小景点,由于年代不详,其与红楼梦的联系,仅作参考。可以不算本文正文,算作附录。

    以上,在【陶然亭公园区域】内,看到多处景观与红楼梦有联系,从凤姐说的【破窑】开始,有了破窑,才能建设大观园;省亲时,才能【神仙回瑶台】。由于甄士隐家着火,才能【化灰、化烟】,才能把凤姐变成【烧糊了的卷子】,最后甄士隐【烟藏古寺】之中。有了那些高低不平的【窑坑】,才能造就【跛足道人】。有了【花神庙、香冢、鹦鹉冢】,才能写【黛玉葬花,埋香冢】。可以判断《慈悲庵》是甄士隐出家的寺庙。
    按原型而论,甄士隐是【第一任畅春园主管】李炆,官衔五六品,他是李士桢五子、李煦五弟,在建设大观园(畅春园)时期,需要到【黑窑厂】运输砖瓦,认识了【慈悲庵】主持;后来,夫人【封氏】与皇帝勾搭,他像鲁智深《醉打山门》那样大闹起来,康熙皇帝发火了,要制裁他,他走投无路,只好"悬崖撒手",在【慈悲庵】落发为僧,成为【智通寺老僧】。他死亡之后,其子曹雪芹,埋【香冢、鹦鹉冢】作为祭奠父母,并把他们的故事写成《红楼梦》。那优雅凄惨的碑文,句句与红楼梦有关,除了曹雪芹,还有谁能写得出呢!?

2017-10-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