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黛2:李纨住的【杏花村】为什么改为【稻香村】?

(2014-12-15 16:48:44)
标签:

文化

一、【寡妇】喜欢住在【杏花村】,这是为哪般?
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甲戌侧批:此即贾兰也。至兰第五代。】一病死了。(1回)
----从此,李纨守寡,十分有德。(???)

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甲戌侧批:妙!盖云人能以理自守,安得为情所陷哉!】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甲戌侧批:未出李纨,(甲辰夹批)先伏下李纹、李绮。】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甲戌侧批:"有"字改得好。】德"【蒙府侧批:确论。】,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甲戌侧批:一洗小说窠臼俱尽,且命名字,亦不见红香翠玉恶俗。】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甲戌侧批:此时处此境,最能越理生事,彼竟不然,实罕见者。】【蒙府侧批:反有此等文章。】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甲戌侧批:一段叙出李纨,不犯熙凤。】【蒙府侧批:此中不得不有此人。天地覆载,何物不有?而才子手中,亦何物不有?】
----这样一名寡妇,为什么专住【杏花村】?
常言道"寡妇思春","寡妇门前是非多","一枝红杏出墙来"。李纨能不能出墙?这是一个疑问。
那就看看,【杏花村】是"墙高"还是"杏树高"?杏树长势如何?来判断"红杏"能否出墙?

雪芹的描写极其有趣: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上皆用稻茎掩护】。[己夹:庚夹:戚夹:蒙夹:配的好!]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
----墙的特征是【矮墙】,而杏树长势级茂盛,【如喷火蒸霞一般】,意味着心火炽热,而墙又是【矮墙】,极容易出墙。妙在【墙头上皆用稻茎掩护】,有伪装,即使出墙,人们也很难看出。所以批语云【配的好!】
注意:这【稻茎】是哪来的呢?这附近必有稻田。(暂时不必分析,少刻便知。)

 

宝玉想改【稻香村】
宝玉冷笑道:【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忘情最妙。】"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喝断:"无知的业障!【庚辰眉批:爱之至,喜之至,故作此语。作者至此,宁不笑杀?壬午春。】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
----由于贾政的反对,【稻香村】没有改成,仍用【杏花村】,又改为【浣葛山庄】。

 

二、元春进入"大观园",才把【杏花村】改为【稻香村】
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遂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如此服善,妙!】【庚辰眉批:仍用玉兄前拟"稻香村",却如此幻笔幻体,文章之格式至矣尽矣!壬午春。】
----元春为什么这么喜欢【稻香村】这个名字?(暂时不必分析,少刻便知。)

 

三、成立【诗社】,李纨自称【稻香老农】
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看他写(黛玉,真可人也。)】
李纨道:"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未起诗社,先起别号。】我是定了【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最妙!)一个花样。】
----李纨是【稻香老农】吗?她会种稻吗?实在不会,为什么自称【稻香老农】?(暂时不必分析,少刻便知。)

 

四、谁是【稻香老农】?这在历史上有【典故】。
康熙亲身【种稻田】,推广【御稻种】的记载:
(摘自《大公报》 作者:刘开生)
康熙在中南海丰泽园旁置田数畦,环以溪水,体验农桑作业。一天,康熙在"试验田"里发现一株很特别的稻子──高出众稻之上,颗粒已经成熟。本来这片稻田种的是玉田稻种,要到农历九月才能成熟。可是,这株稻子六月就熟了。康熙在《康熙玑瑕格物篇》中记述了这件事:"高出众稻之上,以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他把"【御稻种】"精心收藏起来,来年试种,果然又于六月成熟。就这样,经过连年试种,"御稻种"由少到多,成了一个新的理想的早熟稻种。
……(在热河、天津等地的实验推广,省略)
  在北方地区三十多年成功试种的基础上,康熙决定向南方推广"【早御稻】"。他首先选定在苏州和南京地区试种,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自己信得过的地方官苏州"织造监督"【李煦】。李煦由于第一年试种效果不佳,康熙大为扫兴。康熙在李煦的奏折上批示:"四月初十种迟了"。第二年,康熙特派水稻专家李英贵到苏州指导种植。李煦遵照康熙的指示,提前在谷雨日(三月二十八日)插了一季秧。由于提前插秧,因而一季早熟。二季赶插得也很及时,两季稻子的收成均较上一年明显提高。当时,江西、浙江、安徽的官吏和两淮商人纷纷向李煦要种籽。康熙得知江南农民对御稻"无不欢忭踊跃,传为异宝。凡有田产之家,俱闻风求种"的消息后,很是兴奋,特指示当地府衙:"此种须广布江南,以便民生才好。不可花费吃用!"   康熙推广"御稻种"的做法,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农业生产局面的大发展。(择自网上)

 

另一篇文章《科学种田赐"御稻"》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一国之君,康熙对于吃粮问题称得上是处心积虑。来自鱼米之乡苏州的密件里,有很一大部分是关于科学种植稻米的。这种优良稻种是康熙命人在丰泽园的多块稻田中培育出来的。然后再命人拿到全国各地去试种。
        其中一种新品种名叫"御苑胭脂米",是一种绯红的香米,有人考证出《红楼梦》中庄头【乌进孝给贾府送的,就是这种"御米"】。康熙五十八年时,李煦写给康熙的密报中就有某官绅种了多少亩、亩产几石几斗;某商人种了几亩,亩产几石几斗。其实这些人的实验任务也不过是两三亩,只有【李煦自己家种的最多,他甘愿冒这种试验性的风险,种了100亩】。李煦向康熙报告了自己家那块水稻实验田的收获情况:奴才种了您的御稻一百亩,六月十五日收割,每亩约得稻子四石二斗三升,谨砻新米一斗进呈。而所种原田,赶紧收拾,六月二十三日以前,又插完第二次秧苗。至于苏州乡绅所种御稻,亦都开始收割了。他们的详细账目,我给您另写一个奏折,请您御览。……(择自网上)
----李煦曾经被发配到"打牲乌拉",从事"进贡",乌进孝身上,也有李煦的影子。
----此外,在《李煦奏折》中,也有多处记载,在苏州推广康熙的【御稻种】,就不必引述了。
因此,只有【御稻种】的发明人和推广者----康熙,堪称【稻香老农】,其他人不够资格。
李纨原型是康熙密妃,夫唱妇随,从此以【稻香老农】作别号,表示【稻香老农】的妃子。李纨从此,戴上【凤冠、霞帔】,【穿凤袄】,成为【李宫裁】。
元春原型也是康熙密妃,因此最喜欢【稻香村】,亲口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这里是她曾经住过的地方,又称【秦人旧舍】。
李纨住在"杏花村","墙上"用稻茎掩护,也就明白了。

 

五、总结
李纨是二婚
第一婚,嫁给【贾珠】,贾珠并没有死,而是改名甄士隐,于是便蒙混过关,自称寡妇,遮人耳目。甄士隐原型(畅春园主管李炆)。
第二婚,嫁给【稻香老农】(原型康熙)。因此住处由【杏花村】改名【稻香村】,并自称【稻香老农】。
这中间,有一个【红杏出墙】的过程,有一个【被休】的过程,有一个【二婚】的过程,这些都隐写在其他替身身上,同凤姐。本文不谈,将见于其他短文。

2014-12-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