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故事还真》(1)时间,地点,人物概述

(2012-10-11 18:36:44)
标签:

李煦

苏州

《红楼梦》

李士桢

畅春园

文化

一、时间

《红楼梦》作者,制造了"假借汉唐","年代地域邦国无考"的假象,但还是留下许多线索可以考究。

(1)大观园的地址隐藏在探春的诗词中。

旷性怡情匾额 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
  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景,
  游来宁不【畅】神思?
其中,隐含畅春园三个字,时间、地点明确。

(2)龄官画蔷,写出的字是18笔,经过探索,这个18笔的字是玄烨的"爗"字,康熙的名字。
----这是隐藏着的一个人物的名字。

(3)甄士隐出场时,批书人有提示。
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甲戌侧批: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纪矣。】
【羲皇】谐音"熙皇",指出康熙时期。甄士隐是康熙的一名臣子。

(4)在饯花辰处,出现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庚辰侧批:无论事之有无,看去有理。】须要饯行。
----据此,郑民先生审查了万年历,指出最佳选择是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从而为小说建立时间坐标。

(5)出现五六品顶戴
凤姐说:"天下那有这样没脸的男人!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见一个,爱一个,真成了喂不饱的狗,实在是个弃旧迎新的坏货。只可惜这五六品的顶戴给他!他别想着俗语说的'家花哪有野花香'的话,他要信了这个话,可就大错了。多早晚在外面闹一个很没脸、亲戚朋友见不得的事出来,他才罢手呢!"(67回)
《列藏本》2946页,《甲辰本》2235页,《戚本》三个版本都有此段话。
《甲戍、己卯、庚辰 、蒙府》缺此回,《程甲本、梦稿本》删除此段,篡改原文。
----只有清朝有"五六品顶戴",从而说明朝代。(有人怀疑67回不是作者原文,可又拿不出更好的67回原文来对证)

(6)各个版本,不论手抄本还是刻印本,都大量避讳"玄"字,也发现避讳"禛、弘"二字,对"历"字基本不避讳(多处)。避讳的重点在康、雍时期。

以上六点,说明红楼梦的时间为清代康熙、雍正朝;大观园是康熙朝的畅春园。

 

二、地点

"金陵"是作者设计的《红楼梦》人物活动中心,一个书名叫《金陵十二钗》,书中还出现"石头城",李纨在金陵,李守中在金陵,一个甄家在金陵,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甲戌侧批:此衔无考,亦因寓怀而设,置而勿论。】甄家。贾雨村出任"金陵应天府",审理"葫芦案"。......"金陵"是真的《红楼梦》人物活动中心呢?还是假借汉唐呢?

主要人物却不在金陵(南京),而是在苏州、扬州、京都。例如石头投胎地点为"姑苏";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说明林黛玉是扬州人。此外,宝钗和薛蟠进京;林黛玉进京,离家两三千;李纨进京,路过三四个关夫子坟;妙玉进京,李纹、李绮进京,乌进孝进京,王子滕进京,庄农进京;刘姥姥进京;贾雨村进京赶考;都说明进京是指北京。

再有,宝玉挨打后,贾母说要"回南",如果是在南京,怎么"回南"?

例如妙玉进京----长安都中。
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己夹:庚夹:因此方使妙卿入都。】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
在这段文字中,又把都中改成"长安都中",显然是"假借汉唐"的手法。
按清代,"都中"应解作北京,而非长安。妙玉进京,应是北京。妙玉来自苏州,十二官买自苏州。

乌进孝进京----天子脚下。
贾珍道:"你儿子也大了,该叫他走走也罢了。"乌进孝笑道:"不瞒爷说,小的们走惯了,不来也闷的慌。他们可不是都愿意来见见天子脚下世面?他们到底年轻,怕路上有闪失,再过几年就可放心了。"(53回)
----文中说出了"天子脚下",暗示贾珍所在地为"天子脚下"。而清朝的"天子脚下"必定是北京,而非金陵。再次印证贾珍住在北京。

因此说,《金陵十二钗》是冒牌货,十二钗真正老家是"姑苏、扬州"。"姑苏"和"北京"才是人物活动中心。

 

三、人物概述
《红楼梦》中提到"四次接驾",这点,李煦符合,康熙3--6次南巡,李煦在苏州接驾四次;
《红楼梦》中有"甄家被炒","石呆子被抄",这点,李煦符合,李煦在1723年被雍正抄家,和石呆子一样"冻死饿死";
《红楼梦》中有"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这点,李煦符合,李煦是苏州织造;
《红楼梦》中有"元妃",李煦的表妹是"康熙密妃",这点,李煦符合;
《红楼梦》中有"贾母八十大寿",李煦的母亲文氏年龄94岁,这点,李煦符合;
《红楼梦》中有个大观园,李煦五弟李炆曾任"分理畅春园事",李煦1688年曾任"畅春园主管",这点,李炆、李煦符合;
《红楼梦》中有个"五嫂子",而李炆恰恰是老五;
《红楼梦》中有"交趾怀古",李士桢曾任"广东巡抚",并在"交趾"政绩显赫;
……上述主要情节,都能在李煦家族找到原型,因此李煦家族是一个重点研究对象。

 

四、1668年的地震
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另一段: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蒙侧批:真是大警觉大转身。】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甲戌侧批:醒得无痕,不落旧套。】所梦之事便忘了对半。【甲戌侧批:妙极!若记得,便是俗笔了。】

【山崩地陷】和【地陷东南】都是对地震的描写,说明甄士隐诞生之年,发生过地震。考察地震时间,就是甄士隐诞生之年。

下面从网上查看清朝的地震时间表。
1、顺治十一年六月初八(1654年7月21日)的秦州(天水)地震
2、1665年北京通县地震
3、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的山东郯城―莒州地震(方位:35.0°N,118.6°E。震级:8.5。震中烈度:Ⅻ。)
4、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的直隶三河―平谷地震
5、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的宁夏府地震
6、嘉庆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1812年3月8日)的新疆尼勒哈地震

其中,必有一次地震与甄士隐有关。最大的一次是(1668年7月25日)的山东郯城―莒州地震,最为严重,波及江南和东北。
《昌邑姜氏族谱》介绍李士桢子李炆:"炆,士桢五子,行六,字晓庵,任畅春园总管(?另一说为--分理畅春园事),逢差佐理两淮盐漕事务(?),生于康熙戊申年(1668)十二月初十巳时。
李炆出生之年,正好与(1668)地震吻合;甄士隐"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正好与"分理畅春园事"一致。甄士隐诞生之年,【山崩地陷】和【地陷东南】,应指(1668年7月25日)的山东郯城―莒州地震。

 

五、密妃的资料
1、李士桢与康熙有复杂的裙带关系,康熙帝的密妃王嫔娘娘之父王国栋为李士桢原配夫人王氏的亲哥哥,按传统家族辈分,康熙应该叫李士桢为姑父,而李士桢继配文氏(李煦之母)又曾是康熙的保姆,康熙每提及文氏总是用"此我家老人"来称呼,此足以看出李士桢与康熙之特殊关系。
2、顺懿密妃,王氏,知县王国正之女。康熙二十余年入侍宫中。是康熙帝南巡时(康熙二十三年,第一次南巡;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不知道那一次是王氏入宫的时间)苏州织造李熙送给康熙的(王氏是李熙的表妹)。
3、楊珍研究員認為,康熙帝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和二十八年(1689年)先後兩次南巡,都曾駐蹕蘇州。蘇州向以出美女名聞天下。當地官員、縉紳為了討得皇帝的歡心,一定會挖空心思,以各種形式向皇帝表示忠誠,向皇帝進獻美女歷來是討好皇帝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王氏很可能就是在二十八年這次南巡時從蘇杭帶入皇宮的。所以《清皇室四譜》說她二十九年(1690年)入宮當不會錯的。

结合《红楼梦》的情节,几次提到"临安伯",我认为密妃王嫔的娘家在临安(杭州),即王国正家住临安(杭州),密妃是从杭州乘大海船进宫的,时间在1689年,出嫁时23岁,属于二婚,出生于1667年。
密妃和李煦有什么关系呢?王嫔在17岁时,出嫁给李炆,当时李炆16岁,李炆是1668年出生,相对于王嫔而言,是"次年生的",王嫔是元春原型,李炆就是宝玉原型。

王嫔进宫后,生育三个儿子:
允禑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十一月二十八日,允禑面瘦,平时体弱多病,于雍正九年二月薨,享年39岁。
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庄亲王胤禄。
四十年生皇十八子胤祄。皇十八子允祄是康熙帝喜爱的皇子之一,于康熙四十七年随康熙帝南巡,途中染病,九月初四卒,年仅八岁;葬在其生母的墓旁。
----这件事情,就是"贾母打醮"原因。
有无女儿,档案中没有提及。

 

六、密妃母亲黄氏的资料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间的宫廷秘档,其中有一份密折很特殊,只报告了一件事:王嫔之母黄氏病故。康熙的批阅是知道了,把王家的家书送过来,等适当的时机给她。密折居然用来报告一位妃子的母亲去世,这位妃子够特殊了吧!也很神秘吧!因为康熙帝所有妃嫔中没有一个被封为"王嫔",但是确有一位王姓嫔妃,那就是康熙朝的密嫔王氏(密折当时还没有被正式册封为密嫔).

  七月十六日,有奏报王嫔之母病故折。
   略云:"王嫔娘娘之母黄氏,七月初二日忽患痢疾,医治不痊,于七月十四日午时病故,年七十岁。理合奏闻。"批云:"知道了。家书留下了,随便再叫知道罢。"按此王嫔娘娘者,殆即后封密嫔、密妃之王氏,生第十五子胤禑(愉郡王)、第十六子胤禄(庄亲王)、第十八子胤祄。王嫔之父为知县王国桢,黄氏其妻也。黄氏之故,何以由李煦奏报?考煦父士桢,元配王氏,"山左望族,封夫人",盖即王嫔之姑母,俗称"老少姑奶奶",而士桢与康熙,亦可谓有"老少女婿"之份。黄氏或彼时已寄居煦家。故煦母文氏既系康熙保母,又因王氏与康熙有亲戚之谊。而后来曹、李二家与庄亲王胤禄较近,亦由此故。此一层关系,过去研考者所不及知,所系于曹、李二家命运者亦匪浅也。

根据这些资料,可知,黄氏康熙四十八年(1709)70岁,生于1639年。因为姓黄,被黛玉讥笑为"母蝗虫",她就是刘姥姥。与贾母同辈,所以有资格与贾母平起平坐。

 

七、李煦四次接驾
李煦、曹寅分别于苏州、江宁接驾四次。据《清史稿》《本纪七》、《本纪八》载:
第三次南巡:三十八年三月癸未  车驾次苏州 四月己酉 车驾次江宁
第四次南巡:四十二年二月丙戌     次苏州   辛丑      次江宁
第五次南巡:四十四年三月辛亥  上驻苏州  四月乙酉   上驻江宁
第六次南巡:四十六年三月己未  上驻江宁  乙巳       上驻苏州
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八年的两次南巡,李煦尚未织造任。康熙帝首次南巡十一月到江宁时,正是曹玺六月刚卒不久之时,且曹寅此时并未任织造之职。第二次南巡时,由江宁织造桑额接驾。

道光四年的《苏州府志》:《杂记》四说:"南巡四次,克己办公,工匠经纪,均沾其惠,称为李佛子。"诗人赵秋谷在悼念李煦的诗里说:"三十年中万宾客",李煦实任苏州织造三十年,可见他结纳了多少天下名士,

接驾的盛况,如何沿江搭戏台,如何演戏,如何张灯结彩,网上有介绍,本文省略。
据此可知,"江南甄家"是指李煦,他是贾政的原型。

 

八、李煦娶王夫人的史料
1673年9月李士桢升福建布政使。次年李士桢取道浙江赴任闽藩,因耿精忠已经在福建叛乱,无任可到。适浙藩出缺,为浙江总督李之芳题留浙省补授。(----择自网上《李士桢、李煦父子与红楼梦》)
紧接着,(康熙十三年,1674年)。20岁的李煦授中书舍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疑谓李煦自都中请假来浙省亲。(网上资料)
我分析:此次"来浙省亲",可能即娶王夫人。这年,王国正似应在浙江省临安当知县,李士桢在"浙省补授",李士桢的原配夫人王氏是王国正的妹妹,两家有亲;王国正将女儿许配给李煦,成为王夫人;后来王国正又将小女儿王嫔许配给李煦五弟李炆,李炆死后,王国正又将小女儿王嫔改嫁给康熙,成为密妃。因此,王夫人与王嫔(即薛姨妈)为姐妹关系。王嫔1667年生,到1706年,40岁,与薛姨妈的年龄(四十上下)完全一致。红楼梦中,宝玉曾去临安伯老太太家,就是去姥姥家(王国正家)。

 

九、李煦被抄家
雍正元年正月初五日,李煦为王修德等人釆参具奏一折,经我衙门议复:采参之事甚为繁乱,请宁古塔将军宗室巴赛,盛京副都统来文、阿沙那,会同户部,公同详加议定。等因具奏。奉旨:王修德等六人,实为六光棍,现将此等人立即拿获,交慎刑司,将伊等先前所欠之银,严加追还。伊等若全部交出,再奏闻;若不全交完,断不得宽宥伊等,定严加治罪。李煦,伊不安分,仍然替此等六光棍如此具奏,甚属不合。伊谎用、亏空织造衙门之银亦不少,理应将李煦立即拿获,严加治罪,惟伊为皇父有稍尽力之处,且已年迈,将此交内务府总管大臣议罪可也,钦此。钦遵。

正月十七日雍正帝下谕旨,授胡凤翚为苏州织造,补李煦之缺。
由此,大致推断,正月十五日前后,由两江总督查弼纳派兵役查封了苏州织造府,并就地幽禁李煦、李鼎及其他亲人、家生子、仆人和相关买卖之人。待胡凤翚到任后,才开始清理、抄收家产,核查帐目。

"李煦家属,及其家仆钱仲睿等男女、童男幼女共二百余口,在苏州变卖,迄今将及一年,南省人民均知为旗人,无人敢买。现将应留审讯之人暂留审外,其余记档送往总管内务府衙门,应如何办理逐出,业经具奏。"皇帝依内务府所议,下旨将李煦家人共有二百二十七名口押送到京,除了李煦妇孺十口人之外,其余皆于崇文门外变价拍卖。

雍正五年二月二十三日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请旨事。接到刑部来文奏李煦买苏州女子送给阿其那一案,经本部依例将奸党李煦议以斩监候,秋后斩决等因具春天。奉旨:李煦议罪之处,著交总管内务府具奏请旨。......总管内务府和硕庄亲王允禄等交奏事双全转奏。奉旨:李煦著宽免处斩,流往打牲乌拉。

李煦被抄家后,雍正五年(1727),年届73岁的李煦被发配打牲乌拉充当打牲丁。
李煦被流放吉林第二年二月,"在乌拉流放地冻饿病卒"。李煦的好友对此事有过如下记述:"公卒之日,囊无一钱,韩夫人已先数年卒,二子有(又)远隔京师,亲识无一人在侧。"(网上)
----------
以上李煦抄家经过,与红楼梦中"江南甄家被抄"、"石呆子被抄",冻饿而死,完全一致。
抄家时间是"正月十五日前后",和红楼梦中的"中秋诗,拟上元"完全一致。
香菱是买来的;李煦供称:康熙五十二年阎姓太监到苏州,说阿其那命我买苏州女子。因为我受不得阿其那的威胁,就妄行背理,用银八百两,买五个女子给了。也与红楼梦一致。

 

以上资料说明,《红楼梦》的时间是康熙、雍正朝代;地点是北京、苏州、扬州;人物是李煦家族,密妃家族,皇帝家族。
本文属于前言,只能概述,详细说明留待以后。

2012-10-9 张登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