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
(2013-11-19 16:06: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散文 |
【散文】 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
只有饱尝过饥饿滋味的人,才能够体会吃饱了是一件何等幸福而美妙的事情!——我的幸福相对论。
最近,我和我的交大校友们通过网络聊天。校友董德昆君和我身世差不多,出身农村,自幼丧父,野菜糠麸、草根树皮果腹。通过刻苦攻读,1965年终于考入西安交大。再经40多年的奋斗,终于事业有成,为我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退休后,离开汉中,在西安买下了一套公寓,还被返聘于一家民营航空企业工作。
子承父业,他的儿子在他的培养下,也考取名牌大学,毕业后在西安市西北水电设计院工作,事业初现端倪、崭露头角。
八年前,他又喜添一位十分聪明可爱的孙女,现在孙女在他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你做到了,我也做到了。我们这些苦出身的人,凭知识改变了我们的人生。”
真是至理名言!我接触的交大老校友们,大多是 “通过一个人的努力,改变了三代人的命运。”
五、六十年代,人们出于跟风,盲目批判一句古话,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然而,还是有一大批有识之家坚持送自己的孩子上学读书,还是有一大批有志的青年人克服重重困难,忍饥挨饿,刻苦攻读,终于考取大学。那年代,只要考取大学,就如同进入天堂,绝大部分学生都可以享受全额助学金,再不用忍饥挨饿了。就是不花钱,就可以顺利上完大学。这让那些批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人们羡慕不已,只好望学兴叹了。
风云变幻、斗换星移,40多年过去了,现代的中国人,都知道了读书、上大学的重要性,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千军万马、扶老携幼,哪怕砸锅卖铁,都为了子孙们的一个目标——考大学!
然而,高中和大学的学费节节攀高,压得贫寒家庭透不过气来。于是有人用《经济学》“投入产出”法则,算了一笔账。从高中到大学毕业,7年间,要花十几万元;而从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7年间至少可以赚到十几万元,而且如今一般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工资和打工者的工资差不多。于是就得出结论:“读书不划算,上大学更不划算。”新版“读书无用论”就这样产生了。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一个国家,有近半数的人认为读书无用了,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因为现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没有知识,何谈国家的强大,何谈中华的振兴,何谈家庭的富裕?!犹太人的家中如果失火,那么他们首先抢救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书籍。
有人会反驳说:“不是有些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也当了大企业家,大老板吗?”
是的,你说的一点也不错,但是这些人在成功者中寥若星辰,屈指可数的。而且这些成功者们也都是通过刻苦自学,不断积累知识,其知识水平远高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他们付出的努力是一般人很难想象的,当然也有少数巧取豪夺者不在此列。
诚然,国家要想科教兴国,那还是应该不断加大教育的投入的,要尽可能减少高中、大学的学费。义务教育能否扩大到高中阶段?再就是,能否学习五、六十年代的做法,给贫寒家庭出身的学生实行助学金制度?真正实现有教无类,教育平等。
那么,贫寒家庭、以及贫寒子弟们,我认为,还是要自立自强,发扬五、六十年代——也就是我们当年所处的极其困难年代的有志青年的精神,勤工俭学,刻苦攻读,完成大学学业。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你一人的努力,改变三代人的命运。
如果有来世,我不愿含着金钥匙出生,我仍然想出生在贫寒家庭。然后,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因为这种人生,有很强烈的成就感,有很强烈的幸福感!
幸福也有“相对论”的,我的幸福相对论是:只有饱尝过饥饿滋味的人,才能够体会吃饱了是一件何等幸福而美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