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入挖掘古镇人文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 关于发展古镇板浦旅游产业的思考

(2013-01-03 12:28:35)
标签:

杂谈

深入挖掘古镇人文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 关于发展古镇板浦旅游产业的思考

杨光玉  张秀霞

(李汝珍纪念馆   222241)

 

摘要:板浦是一座具有两千余年的文明古镇,它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古往今来,众多才子名流荟萃于此,或旅游或居住或考察留下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传世佳话,镇内有近百余处遗迹和近三百位名人事迹可考。形成了盐商文化、醋文化、《镜花缘》文化、名人文化、饮食文化等各具特色又相互融合的古镇特有的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如何深入挖掘和利用古镇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文化强市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试通过古镇人文旅游资源的梳理和分析,结合板浦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实际,对古镇板浦文化旅游产业进行综合评述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古镇板浦   文化旅游产业   思考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市在“十五五”规划将文化强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发展目标。古镇板浦作为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又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如何挖掘利用古镇人文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助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思考。

(一)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梳理分析

板浦镇史历考达2000余年,(西汉初年名“北蒲”;三国时名 “朐浦”隋末唐初建镇时更名“板浦”),自唐代开始,板浦是淮北主要产盐区之一)号称“盐池汇宝”“岁产百万钱”的风水宝地,成为历代朝廷财政收入的税源地。清时板浦盐业集中,市井繁华,商贾云集。有“淮北盐都”和“小上海”之称。为古海州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民国元年(1912)始设灌云县,板浦为县治所在,先名“板浦镇”,再名“板浦市”,后名“板浦区”解放初,县城南迁,板浦仍设区,1954年改为县属镇建制。2000年与原中正镇合并。2009年因行政区调整,现隶属于海州区管辖。

正因板浦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所以文化底蕴深厚。古往今来,荟萃了众多名流才子,吴承恩,袁枚、阮元、魏源等中国文学史上著名人物都曾游学或居住过板浦;清代经学大师凌廷堪即出生于板浦;古典名著《镜花缘》作者李汝珍寓居板浦三十多年,完成旷世名著奇葩;清中叶的海州才子“二许”(许乔林、许桂林),“中正二乔”知绍侨、乔绍傅),都是才华横溢、名播江淮的人杰风流。此外,清代板浦还出了一位酿醋大师(汪一愉,即汪恕有滴醋创始人),一位武状元(卞庚)和文坛著名女戏剧家刘清韵)。民国期间教育家江问渔,现美籍教育界名人程君复、著名表演艺术家吴继兰、朱琳、学者孙佳讯、朱仲琴(有海属“泰戈尔”之称,皆属板浦人。解放后,又出了三位中科院资深院士,“汪德昭(声学专家)汪德熙(核化学家),程津培(有机化学家,180多位科技文卫界名人(细胞生物专家汪德耀,电讯专家汪德诚、汪德官,以及许曼音、汪宁生、方禹之、武心慈等等),省四星级高中板浦高级中学和市名校精勤、苏光小学)更是桃李满天下,栋梁遍神州。

过去板浦古迹众多,主要有三堂(观音堂、百子堂、小人堂);四宫(三元宫、碧霞宫、天后宫、文昌宫)九寺庙(国清禅寺、拾骨寺、关帝庙、天齐庙、后小庙、龙王庙、火星庙、大王庙、没后檐土地庙);一观(崇真观);二院(崇庆院、敦善书院);四名祠(陶公祠、忠烈祠、丁氏字祠、徐氏公祠)。还有一衙门(海州盐运祠暨板浦场盐课司衙门),二故居“李汝珍故居、二许故居);三公园(秋园、丁小园、顾小园);和一牌坊(孝子坊);二名池(大天池、荷花池);三大古树名木(张大老爷白果树、古皂角树、古独龙松)现以上均在板浦镇城区内,加之中正街卞庚状元府,精勤书院以及城郊的半路桥亭等等,现仍保存着国清禅寺、秋园、李汝珍故居,大天池、精勤书院等人文古迹。

(二)古镇现有的人文资源及相关文化旅游业

1、李汝珍故居:位于板浦镇东大街,为市级文保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纪念古典名著〈〈镜花缘〉〉作者李汝珍于1992年修复并对外开放。占地1500平方米,由新建的门厅、展厅和修茸的故居组成房屋12间,中堂3间,穿堂3间,西厢房3间,整个院落青砖小瓦、方格窗,立字梁组合。目前国内关于镜花缘的文化产业有1、旅游业(1)北京花乡的〈〈镜花缘〉〉宫,(2)江苏无锡〈〈镜花缘〉〉城;2、电视、电影业((1)电视剧 —  1997年香港亚视30集〈〈镜花缘传奇〉〉,即〈〈水月传奇〉〉,海南乐众四海影业有限公司2010年拍摄新版〈〈镜花缘〉〉古代神剧30集,近日有关部门拟拍摄电视剧〈〈李汝珍〉〉值得关注期待。(2)动画片 — 国产动画〈〈哈哈镜花缘〉〉。拍摄于1991年共13集。3、电影还有动画电影〈〈镜花缘〉〉(1991年上海美术制片厂出品)。3、网络游戏:(1)〈〈百花物语 — 镜花缘〉〉;(2)国产新游〈〈镜花缘OL〉〉;4、文化艺术产业:(1)戏曲、京剧〈〈女儿国〉〉(1931年周信芳首演),《廉锦枫》(1923年梅兰芳首演);(2)川剧〈〈镜花缘〉〉,2008年由中国、法国、户森堡3国艺术家和投资者共同筹划合作,编排;5、出版发行业:有研究著作、原著及改编本,连环画等。

2、国清禅寺,位于板浦高级中学校园内,清朝,现为市级文保单位。

宋元丰七年(1084)开山僧法郎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扩建,1957年大殿部分建筑被拆,尚有中殿,山门各三间,皆为硬山式。中殿三面间16米,径深7米,脊高7.2米,山门结构,造型与中大殿同。现在建筑为清式。佛像全文先后成为板中教室、音乐室和图书室。为迎接板中八十校庆,板浦中学于2003年仲秋开始修缮两殿,新建碑廊,现为板中校史展览室。

3、精勤书院位于精勤小学、清朝建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原址为中正街文昌宫,是淮北地区创建较早的学堂,有“文化开淮北、精勤一校鞭先着”的校歌。主体建筑硬山式,面阔3间,长12.8米,径深5米,檐6米,6.8米,院内有“精勤书院”和“精勤学堂”门楣石刻二通,并留有部分石坤。现为精勤小学校史陈列室,同时陈列卞庚一些纪念馆一些物件。

4、秋园遗址,位于板浦果园,民国时期。

板浦在明清直至民国,一直是淮北盐业盐务中心,当时重要的盐业机构亦在板浦,民国年内盐务管理局局长缪秋杰在任期间,兴建了这一盐业娱乐场所。该园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该园建设未半,抗战爆发,1939年,毁于焦土抗战,现存龟腰桥柱桩以及新修秋园门楼等。园内有地下水牢、苏光烈士墓,日军轰炸纪念碑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第三、板浦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利用与发展思路

针对板浦丰富而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加以开发利用,使其更好地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目前古镇板浦已确立了“镜花水城、名韵古镇”的发展目标,提出构建以镇区为中心的城功能组团,以产业物流园区为区的“园”功能组团和以生态休闲为主的“岛”功能组团,以“古”资源优势,借助历史文化,挖掘传统醋文化、饮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产业科技园,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镇区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充分说明地方政府高瞻远瞩,超前谋划,意识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提高板浦知名度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这样做还不够,应针对专门的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论证、规划,然后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造具有古镇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金字招牌。

1、依托李汝珍纪念馆打造〈〈镜花缘〉〉文化旅游业品牌。

〈〈镜花缘〉〉是世界名著,李汝珍是世界名人,〈〈镜花缘〉〉这部古典名著本身就是清乾嘉时期的清明上河图,书中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民风民俗等诸多方面。可挖掘的资源很多。如何与板浦的地方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去打造,大有文章可做。可以依托李汝珍纪念馆,打造以〈〈镜花缘〉〉为蓝本的主题公园,以及相关影视产业。让观众置身书中场景,感受清乾嘉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

2、依托国清禅寺,精勤书院等校史陈列资源,打造板浦名人文化旅游产业。板浦历史悠久,名人众多,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海属地区众多的名人均与板浦休戚相关,众多的名人资源正是板浦发展名人文化旅游产业所特有的文化资源,我们可以依托板中精勤等名校,深入挖掘板浦名人资源,选择在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一些重要人物,将他们的生平事迹进行陈列,充实进板中,精勤校史陈列馆内,供今人瞻仰,同时也是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乡土教材,如精勤小学陈列了除校史以外增加武状元卞庚文物陈列,值得借鉴和推广。希望地方政府能利用这些资源。创建板浦特色的名人陈列馆。

3、依托汪恕有滴醋厂,打造醋文化旅游产业。

汪恕有滴醋因其历史悠久,口味独特,质量上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目前汪恕有滴醋有了厂房,并逐步扩大规模,汪恕有滴醋荣获中华老字称号和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厂十分重视醋文化,厂内有醋坛迷宫,汪醋传人生平陈列、醋文化陈列馆,还是工业旅游示范点。拍摄过三集电视剧〈〈醋圣〉〉在央视播出,反响强烈。但目前醋文化旅游产业仍需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包装,宣传力度,以适应板浦文化旅游产业的需求。

4、依托秋园,打造休闲红色旅游文化产业

秋园为民国年间盐务管局局长缪秋杰的私人花园,后毁于焦土抗战,园内尚存龟腰桥,防空洞,苏光烈士纪念碑,日军轰炸纪念碑,可以以此来打造休闲和红色旅游文化产业,让观众在观光休闲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5、依托城区遗存盐商建筑,打造盐商文化(特别是徽商)文化产业

板浦自古就以盐业发达和盐业中心而远播海内外,古镇的兴衰史实际就是淮北盐业的兴衰史。现遗存的一些古建筑群(汪宅、方宅)都是明清两代盐商遗留下的住宅,目前部分已被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可以和海州五大宫调等盐商文化结合起来,打造板浦盐商(特别是徽商)文化,让两者相得益彰。

6、依托板浦名吃,打造板浦饮食文化产业

板浦自古就以“穿海州、吃板浦”而名声在外,而饮食文化更是板浦特色文化品牌,板浦的凉粉、小脆饼、香肠、滴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已成为板浦代名词。其中,《吃在板浦》专题片还在美国斯科拉电台卫生教育电视网上播出,受到美国观众及世界观众的好评。下一步就是如何包装、策划、宣传板浦饮食文化,使其成为古镇板浦的支柱文化旅游产业。

综上所述,板浦的人文资源内涵丰富,文化旅游产业这篇文章更是大有作为。如何有效、综合加以开发利用,使之传承和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代人用至几代人共同要做的事。我们要打造古镇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让游客来板浦赏名著〈〈镜花缘〉〉、游秋园、听宫曲(五大宫调)、尝滴醋、购名点。让板浦古镇真正成集吃、游、娱、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名镇,让板浦这颗昔日的苏北明珠重放异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